第三十三章 百密有疏解危场(五)(1 / 1)

山河长生 风启清扬 1088 字 2小时前

钟元鼎久闻徐渭的名号,对其人甚是仰慕,主动说道:“既然徐庄主已经发话,举手之劳倒也不算什么,贫道愿意合写保书。”

见钟元鼎已经答应,王艮也表示没有异议,群雄顿时恍然大悟,原来这徐渭是自忖单凭一己之力保护不了俞长生等人才想到这个法子预防别人沿途追击。

他在此既然已经观看许久但都不曾出手,看来是无胆对抗八大家族。便是他出手制住普从,也是要等俞长生拼命之后才敢现身出来摘桃子,以维护自己天下五极的身份。

如此看来这“青藤白凤”的名号也有些言过其实了,虽然徐渭能预想到有人会抓住他们赌约文字中的漏洞,但说到底也不过是个有才无胆、略有小谋的绣花枕头罢了,此间许多人都不禁觉得区区徐渭不过如此。

此时钟元鼎和王艮都纷纷在同一张纸上写下保书签名,却见普性一直迟疑犹豫没有动笔,眉宇神情间还有些不安,徐渭一再催促,王艮、钟元鼎和在场众人也都齐齐盯着普性,普性此时再无理由推辞,只得动笔也一同写下了保书签名。

随即徐渭将那保书纸张拿起来仔细端详,众人只道事情已经了结,普性道:“徐庄主,现在可以放了我掌门师兄吧,还请庄主解开他的穴道。”

他这话说的有点急,额头间还渗出了汗滴,看来是十分关心掌门师兄的安危。

却见徐渭依然挡在普性和普从中间没有行动,缓缓转过头对普性道:“在下刚才所点各穴,只是封住了普从神僧的‘手少阳三焦经’,此刻他并非不能动,而是听不见。

只因我方才背对着你、又出手太快,是以你没有看清我点的是哪些穴道,下意识地以为我是封住了普从神僧的行动经脉。”

普性闻言大惊,可现场众人却是不解,若徐渭只是封住了普从的“手少阳三焦经”令其耳不能闻声,普从此刻怎么会一动不动呢?

钟元鼎上前一探普从手臂脉络,发现果然如徐渭所说,徐渭摆了摆手示意其先不要为普从解开,钟元鼎看得出事情必有蹊跷,便也没有强行为普从解穴。

王艮也看出事情有异,他问道:“徐庄主,这到底是怎么回事?给我和钟真人飞书秘信之人是不是就是庄主?”

徐渭眼前一亮,说道:“不愧是‘阳明子’首徒、泰州派掌门,果然心思过人。”

随即徐渭运起内力高声对众人道:“诸位,当年水月山庄被倭寇报复围困,武林八大家族中有许多义士英雄前往我家助拳杀贼,这份恩情徐渭一直铭记在心。

徐渭此来就是要告诉大家,今日诸位共赴少林除贼之事,完全是被人某个幕后之人摆布利用、当了棋子,此人颠倒黑白挑拨离间,目的就是为了要致这俞长生等人于死地。

徐渭便要帮大家揭开事情真相,未免诸位豪杰和少林高僧们被人蒙蔽利用!”

普性道:“徐庄主莫要危言耸听,你这番话与宗擎等人所说一般无二,不过是一面之词,我等岂能偏听偏信,难道你想说是我少林诬陷好人、蒙骗众位英雄吗?!”

徐渭闻言突然亮出手中“兰渚”,刚才一招之下普性就深知徐渭武功深不可测,他现在韬略武力齐用,又与自己近在咫尺,任是普性也无可奈何。

只见徐渭道:“普性大师不要着急,且听徐渭慢慢为大家道来。

其实此事真相俞长生一开始就已经告诉大家了,他们此来少林是为了剿倭战事挑选僧兵,为了不唐突上门,其师俞大猷预先给普从神僧去了一封拜信。

但这封信被人掉包了,换成了各大家族现在看到的这一份所谓的‘战书’,这才引起了双方的矛盾继而厮杀。并且掉包之人还伪造了一封普从神僧的回信,引诱俞长生等人在今十五之日来少林赴约。”

俞长生道:“不错!这正是我一直所说,徐军师的想法与我们一样。”

这时鄢文锦道:“可正如普性大师所说,这一切都是你们的一面之词。况且俞大猷那封战书,上面的笔迹与其人如出一辙,这可是明明白白的证据。

徐庄主若是空口无凭拿不出证据,光凭你的名声作保,天下英雄也未必就全能信服!”

徐渭道:“说得好!这封俞大猷的‘战书’确实是证据,但并非是证明此信是真,反而可以证明是此信为假,俞大猷师徒是被人陷害的。”

萧马鸣道:“有俞大猷留在少林藏经阁中的《剑经》对比,两者字迹一模一样,我们许多人刚才都亲眼看过了,你凭什么说这信是假的。”

萧马鸣知道,他族弟萧燕飞的臂膀正是被徐渭斩断,此时仇人相见,萧马鸣必要让徐渭下不来台。

徐渭道:“你所说的也正是症结所在!就是因为这封‘战书’和《剑经》的字迹几乎一样,才让做局之人露了破绽。

寻常人写字之时虽然笔迹基本会趋于一致,但是写同一个字只要写两次,两个字就多多少少都会有些差别,这才是正常现象。

可是俞大猷这封‘战书’中的字却是奇怪,诸位可以将两份文字逐一进行对比,就可以发现,凡是此‘战书’中出现的字,和《剑经》中出现的同一文字,两者几乎是一模一样的,这就违背了常理。

那便只有一个原因,这封‘战书’中每一个字,都是从《剑经》中临摹写下来的。”

说罢徐渭身形一动,一旁保管俞大猷《剑经》的僧人只觉得眼前一晃,等他回过神时,徐渭已经拿着《剑经》又回到了原地。

众人皆被徐渭这移形换影、快如迅雷的身法惊到,但他们更多的还是想验证徐渭所说是不是真的。

各大家主和在场德高望重之人都纷纷上前查看,将俞大猷的信和《剑经》又再次进行比对,继而发现徐渭所言确实不虚,而徐渭根本都没有看过这本《剑经》,但他胸有成竹坚信自己的推理准确无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