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四十章 总比喝西北风强吧(1 / 1)

人生绝对不只是读书一条出路。

从辩证的角度来说这句话当然是没毛病的,但实际上呢?

这个时代绝对没有比读书能更快改变自己命运的事情了!

而且不仅仅是改变个人命运,更进一步的说是改变一个家庭甚至一个家族的命运!

更甚者,这是你实现跨越阶级的为数不多的机会!

请问,如果这样的机会再一次放在你的面前,你会心动吗?会吗?

没有先知先觉的话大部分人还是不会心动的!

为什么?因为学习实在是无聊的很,语文课本哪里有小人书好看?那些看不懂的数学公式和冷冰冰的定律到底和我有啥关系?

所以林栋哲和向鹏飞都学不进去。

像他们这样的同学可是不少的,毕竟又不是谁家都有个庄老师天天盯着孩子的学习督促他们进步的,大部分的家长们还是忙于工作的事情,很多时候休息的时间都不够哪里还有时间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啊。

当前有一种主流的思想是这样的。

厂职工子弟都会有一个‘特权’,比如纺织厂职工的孩子,考不考大学其实是无所谓的,只要上个中专毕业了以后就能进厂工作了。

和外面的工作机会比较起来大家当前最认可的模式是,有编制的正式工。

像是黄玲这种一心想要让自己的孩子上大学的父母还是非常少的。

甚至于以前庄图南的学习,黄玲无论如何都要让庄图南上一中考大学,为了不影响庄图南的学习黄玲可是没少和庄图南的爷爷奶奶斗智斗勇,这不是她的本意,但为了自己的孩子,她拼尽了一切!

甚至于在后来庄超英都不得不佩服黄玲,说当年的事情她做的对!

所以在大部分家长心目中的普遍认识就是,没说读书不重要,但差不多就行了!

这个差不多的标准就是,能考上中专就够用了,能混个纺织厂的正式工职位,这就能保证一辈子衣食无忧了,其他的不要东想西想的,因为不切实际。

但只有少部分才能想到,铁饭碗也有丢掉的一天。

郑辰看着两人苦瓜脸色笑了笑:“我问你们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算了,庄筱婷你也要回答!”

“这个问题就是,如果考不上大学的话让你们去纺织厂工作的话,你们愿意吗?”

庄筱婷不假思索的摇头:“我肯定不愿意啊!纺织厂有什么好的啊,工作辛苦不说钱还没多少,每天忙的睡觉的时间都没有,我才不愿意去呢!”

“我和筱婷相反,如果可以我是愿意去的!”向鹏飞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在他的心里纺织厂可太好了,至少比他远在贵州的父母做的工作好太多了!

林栋哲有些犹豫:“我不知道!纺织厂我没觉得什么不好的,但如果有机会的话我还是想去外面看看!”

他们的答案其实郑辰不关心,而是为了引出第二个问题。

“纺织厂,以后能一直存在吗?”郑辰继续问道。

这个问题其实是有歧义的,纺织厂肯定是会存在的,但绝对不是以当前的这种方式存在的。

但这个问题对于他们三个来说已经足够了,听懂了就行。

“肯定会在啊!纺织厂可是国家的!”向鹏飞理所当然的说道。

他只是个初中生而已所以对这些问题的理解都是来自于大人们的,这也是当前很多人的普遍认知。

尽管外面的世界早就风起云涌变化非常了,甚至于有些事情已经影响到大家的生活了,但大家还是愿意坚信自己固有的想法,那就是国营厂子的正式工就是铁饭碗!

说一个最简单的例子,现在都有不少小商小贩走街串巷的推销自己的产品。

都是一些家里常用的东西,比如锅碗瓢盆之类的东西,价格不见得比供销社贵,但人家不要票啊!

这些都是从私人厂子里面出来的东西,大家都知道外部的变化。

但对比起来还是认定了国营厂会坚持到底。

“不在了?应该会在的吧?纺织厂这么大这么多人国家肯定是要管的啊!”庄筱婷虽然不如向鹏飞这么确定,但还是相信纺织厂不会出问题。

“我不知道啊,再说这也和我没关系啊,我又不想去厂里上班!”林栋哲摊摊手表示自己无所谓。

三种回答就代表了三人的心态。

向鹏飞属于是懵懵懂懂大人说什么就是什么的阶段,而且苏州比贵州的生活条件好太多了,作为对比他当然觉得这里很好了。

庄筱婷是母亲的影响,黄玲一直告诉她说要考上大学如何如何的,所以对于厂子她是无所谓的心态。

最后就是林栋哲了,他才是真正的乐天派。

明天什么的反正还没来,那就等来了以后再说,他才是那个最无忧无虑的人。

“厂里现在经营困难大家都知道的吧?也许有人会认为这只是暂时的情况很快就能改善,但实际上呢?这种想法太过于乐观了,且不说什么时候能改善大家能不能等到那个时候...”

“就单单说外部的竞争压力就会越来越大!简单来说,同样都是生产布料的,人家的布料花色新颖样式多,看起来质量还比你的好价格和你差不多,如果你是要买布的人你会买谁的?”

“最关键的是,人家的布不要票!”

这是郑辰举的简单例子,但这个例子足够的直白和简单扼要。

所以三个小伙伴一下就都听懂了,他们明白了郑辰想要说的到底是什么!

市场经济什么的他们现在肯定听不懂所以也没有说出来的必要,但只要让他们听懂自己的意思就好了!

“所以,好好读书以后考上一个大学这才是改变自己命运的最好方式!到了那个时候,大家才能自由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想干啥就干啥!”

“再说,大学生赚钱难道不是更多吗?”

郑辰说这些话不是为了改变他们三个人,只是觉得有些事情早些让他们知道一下会对他们的未来有帮助。

天助自助者,自己没想法一切都白搭。

听了他的话以后庄筱婷若有所思,向鹏飞一脸茫然,林栋哲还是和之前一样无所谓。

郑辰也不在意。

人教人学不会,事教人一次就到位,所以啊,人生的改变还是需要一个刺激和触动才行。

-----------------

在郑辰的建议下,家里添置了一台电视机。

于是乎每天放学以后大家除了在一起写作业之外又多了一个活动,那就是聚在一起看电视。

但是在郑辰的控制下大部分时间大家都是看新闻多一些。

正好,借助新闻的内容郑辰可以做一些事情,比如之前和三个小伙伴说到的国家的发展和市场的变化,正如他所说的,纺织厂的情况现在是越来越不行了。

发不出工资不说还在劝说厂职工停薪留职出去寻找机会。

如果说这样的事情只是让大家看见了厂里的颓势,但另外一个消息就直接给本就沸腾不安的纺织厂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

厂里不再接收中专毕业的厂子弟了!

这一下,这个政策直接在厂子和家属区炸开了锅,没办法,这个政策一出相当于切断了很多家庭的后路!

一时间,说什么的都有,这对于很多家庭来说都是一个无情且致命的打击!

要知道,在厂里干了二三十年的可是大有人在的,这些人可以用说把自己人生中最宝贵的时间都献给了纺织厂,本来以为可以在厂里干到退休然后孩子结伴的。

结果现在,不仅让职工停薪留职出去寻找活路竟然连厂子弟都不接收了?

咋的,厂子这是要关门了吗?

于是乎,不少人都把厂长和各领导办公室门都给堵住了...

对于纺织厂来说,这才是真正的风起云涌!

这件事情黄玲宋莹还有韩梅是提前知道了的,甚至于黄玲还被委以重任负责和其他纺织厂交接原料的重任,这种滋味别提有多难受了,但是他们能做的也就只有接受。

因为,这是上级的决定。

“哎,这一下厂子肯定是伤筋动骨了,以后再想恢复元气可就难了!”黄玲的情绪非常低落。

“谁说不是呢!我就想不通了,同样都是纺织厂,为什么要让我们把纱锭转移到三厂去?三厂到底有什么了不起的,我们厂是后娘养的啊!”宋莹是个急性子向来都是有什么就说什么的。

面对当前的变故她的心里比谁都难受,要知道当年她进场的时候连二十岁都没有的!

要知道这对于一个女人来说可以说是最宝贵的了,但现在,干了半辈子的厂子眼看着就要日薄西山了...这,只能说一句,风水轮流转啊!

“这话还是别说了,被人听见了不好的...”韩梅提醒宋莹说道。

“我怕什么的啊!他们敢做我还有什么不敢说的?再说了,我难道说的不是事实吗?要我看啊,还是我们厂的领导太窝囊了,人家三厂的领导肯定就有本事...”宋莹天不怕地不怕的说道。

“不过你说来也怪了,以前三厂哪里有我们厂的效益好啊!现在咋的掉个儿了,三厂反倒成了香饽饽?宋莹没准说的对,人家三厂的领导肯定是有本事的...”黄玲这点还是比较赞同宋莹的说法。

“看吧,玲姐和我的想法都一样!”宋莹看见有了盟友马上得意起来。

“我倒是听说了一点小道消息....”韩梅低声说了一句。

说的是小道消息,实际上则是确切的消息。

三厂为什么能后来居上,那是因为三厂被上头选为了改革试点!

为了迎合市场的发展变化,三厂购置了新的纺织设备和染印技术,这些新设备和新技术必然是会带来新产品的,而根据之前的试水情况来看市场的反响很好,所以上头决定加大力度。

趁着现在市场环境不错加大产出占领市场。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我们岂不是也要早做打算了?”黄玲忧心忡忡的说了一句。

道理很简单,三厂的效果越好那么她们厂就越危险。

道理很简单,经验虽然是可以复制的但技术和设备呢?这些都是需要用钱的....

“是啊,是要早做打算了!”韩梅也是叹息一声。

对于厂里的感情大家都是一样的,所以谁都想让厂子的发展越来越好,现在厂子出了问题她们谁心里都不好受,但她们能做什么呢?

最多也就是为自己考虑考虑,为自己的家人和家庭考虑考虑,其他的什么都做不了。

“怎么打算?难道我们也要停薪留职不成?”宋莹瞪着大眼睛难以置信的问道。

“你是厂里的业务能手,不管咋说这事儿也轮不到你头上的!所以不用担心的...”黄玲安慰宋莹。

“玲姐,梅姐你们说的对,但是你说...咱这厂子还有希望吗?”宋莹有些不确定的问黄玲和韩梅。

“我不知道...我心都是乱的!”黄玲自己如此说道。

“你要是问我的话,那我只能说...现在确实到了该为自己做打算的时候了!不然等到厂子真不行了那我们岂不是很被动?”韩梅皱着眉头说道。

“这么悲观吗梅姐?”宋莹有些不知所措。

“我也不想悲观,但我们家郑辰说了...”说到这里韩梅有些不好意。

“你知道我们家小子最喜欢看新闻了,他说新闻上都说了,国家要支持什么市场经济发展什么的...我也说不好!反正大概意思就是,以后没有铁饭碗了...”

“说是啥为了活跃民营经济之类的,我也不懂这些...”

一听说是郑辰说的,宋莹和黄玲也都重视起来了,毕竟郑辰过往是有辉煌战绩的。

当然,也不仅仅是因为这话是郑辰说的,而是因为郑辰看新闻,新闻上是这样说的,两者相加才有这样好的效果。

“梅姐,郑辰还说...不是新闻上还说..哎呀算了,不管是谁说的,我就问一句话,出路是什么?”宋莹性子很急的问道。

“其实我也说不准,但现在外面不是有不少人不都在做生意么..这或许是个路子!”韩梅不是很确定的说道。

“做生意?这不就是以前的倒卖...这不合法吧?”宋莹人都惊呆了,她估计都没有想到自己竟然听到了一个这样的答案吧。

“合法不合法的,总比喝西北风强吧?”韩梅回了一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