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捷报连传(1 / 1)

五月二日。

我坐在皇宫的龙椅上,无论怎样调整坐姿,都觉得浑身不自在。

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冲动,恨不得立刻亲自奔赴前线,指挥那浩浩荡荡的大军。或者至少能靠近前线,第一时间了解到具体的战况。

然而,现实却无情地将我束缚在这金碧辉煌的宫殿之中。

“唉!”

我无奈地叹息,因为我是皇帝,这个身份既是荣耀,也是一种无法挣脱的枷锁。

我深知自己不能轻易离开皇宫,否则国家的稳定和秩序将会受到严重影响。

不过,经过深思熟虑,我决定要出宫一趟。

毕竟,如果再不出宫,恐怕以后就真的没有多少机会了。说不定以后南封国就会派人来刺杀我,那时候更没有机会。

我先是坐上太后出宫的轿子,然后坐着马车出去。

这件事知道的人不多,宫中总管太监、梅无涯、白叶、唐妙言。

总管太监,是因为需要他传递可能会到了的急报,并把急报交给唐妙言处理。

梅无涯、总管太监也是负责宫中安全,没有他们的配合,我是不可能出皇城的,这还是我对他们作出承诺——两个时辰内就回来。

梅无涯派了一支二十人的禁军保护我,他本来是打算亲自带着两百禁军跟着马车。

但被我拒绝了,这不是掩耳盗铃吗?堂堂禁军将军亲自保护的马车,这还能是谁?

保护马车的士卒越多,反而说明马车里的身份、地位越高。

……

出了皇宫,倒是没有多少人太过在意。

这还得多亏太后,她经常坐着马车出宫,街道上的百姓已经见怪不怪。

马车里只有我和白叶,她在纸上写着“:

安定四年,五月初二,陛下不听劝阻执意出宫,禁军将军、宫中总管虽被其威胁,但罪责难逃。”

……

我也不想对她说什么,只要不胡编乱造就行了。

我透过车帘缝隙看到了外面的情景,这是我第一次看到这么热闹的京城。

不像之前几次,这次的街道声音很杂,街道也有百姓对着马车说着一些闲言碎语。

“这是太后的马车?”

“嗯,太后真乃神人,若非她全力帮助陛下,我们怎么会有这样的好日子。”

“是啊,听说太后之前悉心教导皇上,这才让皇上成为有德之君。”

我能拒绝听这些百姓的“闲言碎语”吗?他们说话并不小声,因为这是一种“夸赞”太后的话,被听到说不定反而会有赏。

太后,那个女人,我说她怎么最近老是出皇城闲逛,每次回来心情都变好了,原来是因为这样。

我对白叶使了一个眼色,她无奈开口:

“太后说了,走主要的街道,尽可能绕京城一圈。”

两个时辰,在京城里绕一圈不难。

“是。”

赶马的士卒回应,速度反而变慢了,马夫应该已经有了路线规划。

到现在,这些禁军还不知道马车里根本不是太后,而是我。

……

看着百姓们真实的生活,我也算是感到一丝自豪。

我的辛苦并不是没有收获,一路上没有什么意外。

话本上的拦车喊冤、英雄救美、路见不平根本就没有,倒是见到了好几个扒手。

街道两侧的店铺很多,酒楼、茶楼、布庄、客栈、瓷器店……

而街道上的摊子也很多,卖着蔬菜水果、首饰杂货、柴米油盐、各种零食、以及孩子……

唉!

看来我还不够努力,不能意得志满,一会回宫后就把奏书都处理了。

我一直这么努力的做一个明君,不是为了百姓,只是单纯的保住自己的地位和权力。

尽可能的国家趋于平稳,减少百姓揭竿而起的可能,百姓过的越好,我的地位和权力就越稳。

惭愧,身为帝王,居然没有爱民之心。

我看到了苏毅的一些店铺,当然,其实已经不是苏毅的店铺了。

之前打下奎州后,我已经彻底掌控伊国,伊国境内苏毅的全部产业都被除掉。

为此还获得了一大笔钱,苏毅暗布彻底没了资金来源。

为了不让朝廷的吃相太难看,苏毅的产业朝廷一概不要,但要把这些产业以及商品制造之法卖给其他商人。

钱财获得了,也不让地方的凋零。

两个时辰很快就到了,看到百姓过得不错,我也就放下心,回到皇宫里批阅奏书也多了几分激情。

……

五月初七。

终于有前线的战报传回来,看着战报上的战绩我松了一口气,并没有感到多少兴奋。

十万大军,人数占优。

主动发起战争,占据先机。

超过十万的服徭役民壮,无数的粮草,让大军没有后顾之忧。

用将近一年时间打造的甲胄、攻城器械,以及不断的训练士卒。

这要是一开始就打了一场败仗,那就别继续打,让前线的将领自刎吧!我也不用活着了。

杰他们的进攻很简单,除寇、安定、安玄、虎翼、无畏军各自为战,在三日之内攻下六座城池。

十万大军总不可能一起去攻打一座城池吧?不说杀鸡用牛刀,这简直就是太蠢了。

哪怕是州城,也没有必要动用全部大军攻城,除非是南封国国都。

开局的胜利是我早就预料到的,不仅如此,我还能确定,一个月内的攻势都会势如破竹——只要杰他们不犯下离谱的错误。

我还能知道,大军会在攻下两到三个郡后,攻势才会有所减缓。

一来,是南封国已经反应过来,会调动其他的军队抵御我军。

在南封国战斗,那是南封国的主场。他们熟悉地势,更得民心。

这时候开战用的借口就起作用了,让沐兮袭香安抚后方被攻下城池的百姓,让其他还未攻下城池的百姓不必太过慌张,相信我军是“仁义之师”。

二来,那时候我军后方必然不稳,粮草运输是需要时间的,大军需要派出一些士卒护送粮草。

护住粮道,有时候要比攻下一座城池重要。

一同和战报在桌面上的,还有南封国皇帝送来的信,内容全是在质问我是否想清楚要与南封国为敌。

他的语气十分强硬,但,我相信他早晚会变软的。并且他以后会发现,哪怕他服软,甚至要割让大面积的土地,我也不会停止战争。

这次的战争可不是之前五国那样的小打小闹,靠割地、赔偿、和亲是无法终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