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四和小五负责算账,王三妞和吴余则是负责发放。
很快,妇人们都领到了自己的工钱,看着手里的一大把铜板,笑眯了眼。
“大家可要数好了,离开我这道篱笆门,多了少了都别再找来了啊。”顾辞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道。
“知道了,顾婶子,不会错的。”
媳妇们高高兴兴地带着银钱回家了,家里的笑声就没断过。
可他们不知道的是,更大的欢喜还在后头呢!
小四和小五吃完晚食,也是挨家挨户通知了小课堂的学员,晚上到紫家集合。
只不过和领工钱的妇人们错开了时间。
待媳妇们陆陆续续地离开紫家,小子们则是陆陆续续地来到紫家。
他们中间有很多人的术数,已经是学得非常不错了。
现在,也是在边学习术数边,学习认字。
小子们也很快就到齐了。
“今天把你们叫过来,是有一件事情要跟你们说,”顾辞开门见山地说道,“如果还有没来的,住得近的,就相互告诉一声。”
“知道了,顾婶子。”
“你们想去学堂读书吗?”
“哗……”
他们也能去学堂读书吗?
“顾婶子,是不是……”赵庭摸着后脑勺不好意思地问道。
他没有往下说,但是顾辞从他的表情,就能明白他想要表达的意思。
“不是你想的那样,”顾辞认真解释道,“只是,现在有个机会,可以让你们去学堂读书。”
赵庭松了口气,不是嫌弃他们人太多打扰就好。
其他的人也是都松了口气。
现在,紫家小课堂的人的确是越来越多了。
几乎全村的孩子都来了。
就连向阳施工队的人,有时候都会过来一起学习术数。
小子们开始交头接耳、议论纷纷起来。
谁不想去学堂读书啊?
可真就有人不想。
比如紫家的紫二郎。
“顾婶子,您是什么意思?”郑有银问道。
“我家四郎和小一二三都在北晖学堂读书,现在五郎也要过去。”顾辞继续说道。
“你们想去吗?”顾辞问道。
“我们也能去吗?”
“真的假的?”
赵晨曦也是激动得小脸通红
他也能去学堂读书了吗?
众人之中,只有赵桐寒和赵桐慧哥俩没有激动,他们阿娘早就跟他们说了。
他们是一定会去的。
顾辞压了压手,道:“北晖学堂入学是需要测试的,现在有一个机会,大后天,我家五郎要去参加入学测试。”
“如果你们想去,可以先到我家报名,然后和五郎一起去。”
“还需要测试啊?”
“咱们能行吗?”
“你们可以哒。”就在大家陷入自我怀疑之中时,紫宝儿大声说道,“紫家小课堂的学员都是最棒哒。”
小五听到紫宝儿的呼喊,就举着小拳头跟着大声喊道:“最棒哒!”
“最棒哒,”小四也举着拳头喊道,“我和小五都不怕,你们怕什么!”
“对呀,不就是个测试吗,有啥可怕的。”
“没错,不行就回来呗。”
“去,我要去。”
“我也去。”
“还有我。”
“顾婶子,”赵庭好不容易等到大家停下来,就问出了大家最为关心的问题,“束修是多少?”
如果束修太多,即使有机会,他们也是去不了的。
“每月束修……”
顾辞刚准备如实说出“每月束修一两银子”的话,就被紫宝儿给打断了。
“束修还不知道呢,”紫宝儿抱着崽崽,坐在紫大山肩膀上说道,“你们要是测试成绩好,说不得就没几个银钱呢。”
顾辞抬头看了看紫宝儿,没再说话。
闺女的话,一向都是对的。
“还有两天的时间,”顾辞说道,“你们可以回去和家人商量商量。”
“商量完就过来报个名,到时咱们统计好人数,统一安排牛车。”
大家一起去。
顾辞说完这番话,不知为何,顿觉心中充满了豪迈感。
“好,婶子放心,无论商量的结果如何,我们都会过来告知婶子。”
“都回吧。”顾辞点头道。
小子们没再像以前那样,还要留下来玩儿会儿,就直接一溜烟儿地都往家里跑去……
不出意外,在拿到工钱的欢腾之后,各家各户又爆发出更疯狂的欢腾。
那些稍有积蓄的人家,比如赵光耀家、宋虎家、胡玫家,还有郑有银家……
家中长辈当即拍板决定:“机会难得,去!”
不去才是傻子。
定下之后,甚至还有老人流下泪来:“你们是赶上好时候了,有了紫家的帮衬,可不能忘本啊!”
赵二牛家。
赵二牛蹲在灶台旁,“啪嗒啪嗒”地抽着旱烟袋。
赵晨曦知道,阿爷的旱烟袋里,早就不是什么烟丝了,只是一些老树叶子。
“阿爷,要不,我就不去了。”赵晨曦现在说话已经是很溜到了。
他再努力些,再攒上几年银钱。
反正他还小,还有得是机会。
赵二牛就像是没有听到似的,依旧是没有说话,继续“吧嗒”着旱烟袋。
良久,他才开口说道:“你再把宝儿丫头的话,一字不落地重复一遍。”
“宝儿姑姑说,如果我们测试成绩好,说不得没几个银钱呢。”
赵晨曦现在也是跟着小四和小五他们一样,称呼紫宝儿为“小姑姑”了。
“去,”赵二牛站起身来,说道,“晨曦,你一定要去。”
如果不去,才是对那个小丫头的辜负。
“好,我听阿爷的。”赵晨曦终于能放下心来了。
“早点睡,明天就去告诉你顾家阿奶。”
“知道了,阿爷也早点睡。”
这一晚,梧桐村有人彻夜未眠,也有人一夜好眠。
王家村。
王周氏站在院子里,抬头望天,月亮已经隐隐升起,月色如洗,将整个小院笼罩在其中。
她走到王根宝的房前,静静地听着屋子里三个孩子的低语声。
她伸了伸手,想要敲门,让他们早些休息,可试了几次,终归是没有敲。
早在上午三妞回来告知了这一喜讯,这三个孩子,除了吃饭、上茅房,就没有出来过。
“唉。”她叹了口气,三妞的婆家是个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