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失败的舆论战(1 / 1)

天蒙蒙亮时,一具具刺客的尸体,已经被堆叠在一起。

萧梁亲自安抚了战战兢兢,不明所以的柳树村村民。

一边则传信林山县,让辛弃疾和余叔元派人处理尸体,仔细调查。

同时《汉府周报》最新一期,萧梁也准备将自己遇刺之事,和稍后出的调查报告一并刊登。

抵达龙池县,武松也得到了消息。

一段时间不见,曾经的头陀已经大变样,面貌雄壮,气质沉稳。

而身边还跟着一个漂亮姑娘,赫然就是当初吴国十二刺客之中的秦酒。

自从秦酒隐姓埋名迁入龙池县居住之后,便琢磨着做点什么事。

于是便在纺织工坊之中研究刺绣,而她的身份,武松是知道的,所以也时不时来照看一二。

这一来二去的,两人就对上眼了。

不过秦酒身份特殊,武松一时半会也没有和萧梁开口,两人还未成婚。

知道事情缘由的萧梁不由感慨世事无常,没想到在水浒之中成为和尚的武松,居然也有对象了。

当下他让典韦帮着龙池县防务,然后命人准备了婚宴,直接做主为武松和秦酒证婚。

受了两人敬酒,也算是成全了一对姻缘。

而龙池县山头多了许多士卒,顿时让龙鳞关那边安分了许多。

......

林山县这里,辛弃疾索性搞了个骚操作,在萧梁之前的默许下,直接将尸体拖到菜市口。

然后张贴榜文,说这些都是意图刺杀汉王萧梁的刺客。

但汉王心怀仁慈,不忍心戕害尸体,因此允许这些人的亲朋好友取回尸体。

当然,根本没人敢来领什么尸体。

但这却让萧梁遇刺一事迅速发酵。

再加上刺客之中,不少都是离人装扮,还有吴国出身的亡命徒。

一时之间众说纷纭,不少人都各种猜测。

数日之后,《汉府周报》最新一期头版头条,赫然就是刺杀事件的全面剖析。

首先是刺杀人数,以及事后对于这些人来往行踪、身份的调查。

大部分刺客,来自于凌霄城中。

还有一部分,则是给钱就卖命的吴国亡命徒。

还有很少一部分人,之前曾经是大魏军中士卒!!!

一石激起千层浪,以往如此大事,根本没有哪个当事人会明目张胆拿出来宣告。

萧梁却直接详细在报纸上说的清清楚楚。

但凡是有点脑子的人都明白了,这些刺客,恐怕不是什么离人、吴人。

真正的幕后主使,其实是大魏,还有一直以来和萧梁有仇的凌霄城鹿家!

一时之间,汉地百姓群情激奋。

之前魏国小皇帝下旨要汉地纳贡,已经让他们颇为不满。

只因为萧梁在报纸上说了几句心里话,对方居然痛下杀手,直接派出大量死士刺杀萧梁!!!

汉地许多人,都是饱受战乱之苦乾地百姓,又或者生活难以为继才迁入的流民。

他们在汉地之中,刚刚过上短暂的安稳日子!

如今魏国小皇帝,却如此丧心病狂,一系列的操作,不仅仅是在打压萧梁,更是在要汉地百姓的命!

新一期的《汉府周报》一出,汉地街头小巷,都能听到咒骂魏国的声音。

更有昆州、辰州等地的百姓集体写请愿书,请萧梁自立为帝,不再看魏国小皇帝的脸色。

对于这种激进的行为,萧梁自然不可能立马答应。

而魏国那边,经历了短暂的沉默之后,也终于做出了回应。

《大魏周报》横空出世,售价3个铜板。

只是这报纸的纸张、印刷质量,和《汉府周报》相比,都差了不止一个档次。

活字印刷这种技术,并不是看一眼就能立马复制成功。

不同的材料、油墨加上纸张,印刷的效果也天差地别。

而且双面印刷,对于纸张和印刷的要求更高。

经过《汉府周报》新技术的洗礼,《大魏周报》这种有些劣质的报纸,单从感官上已经输了一筹。

不过毕竟便宜,而且是魏国官方出品,还是会有不少人选择购买。

第一期上的内容,本质就是在撇清刺杀萧梁事件。

只可惜撰写文章的,应该是某位才华横溢的儒生。

之乎者也,引经据典,看起来是文采斐然。

但......很多人看不懂,也听不懂。

就在萧梁已经返回辰州城,拿到《大魏周报》时,就忍不住笑了。

所谓东施效颦,不过如此。

报纸本身的属性,其实就是大众传播。

之前萧梁为什么刻意使用白话文作为主要形式,为的就是便于传播。

即便是不识字的文盲,在别人读报纸的时候,也能很容易听明白讲了什么。

反观《大魏周报》上的文章,那叫一个晦涩难懂。

也只有读过书的儒生,才能看明白什么意思。

普通百姓就算听人一字一句读出来,那也是云里雾里的。

所以,等到六月底舆论发酵的时候,《大魏周报》开办之时预想的效果,几乎为零。

因为不从传播角度,单单从两篇文章的专业性来看,萧梁在《汉府周报》上的文章也更具有说服力。

作为刺杀案件的亲身经历者,萧梁将所见所闻,以及之后对于刺客详细报告都一一列举,令人信服。

而《大魏周报》上试图撇清关系的文章,说来说去还是老生常谈的大道理。

无非是什么君君臣臣,礼仪规矩,以及毫无说服力的片面断言。

这种文章出来,反而让人有一种欲盖弥彰的感觉。

......

六月底,又是一期《汉府周报》发行。

这上面,是萧梁所写的檄文——

《三问鹿摩柯——同室操戈,相煎太急!》

虽然质问的对象是鹿摩柯,但其实是萧梁以此人指代魏国朝廷,魏国小皇帝。

第一问:当日萧梁生擒鹿摩柯,双方立场不同,鹿摩柯如今和萧梁同为大魏臣子,为何依旧耿耿于怀?

第二问:凌霄城降伏后,萧梁对鹿家并无任何过激行为,为何鹿摩柯却纠集死士行不轨之事,意欲何为?

第三问:鹿摩柯如此行径,有违大魏律法,该当何罪?

这文章仿佛一片檄文,传遍列国。

魏国朝堂之上,更是一片惊怒交加。

而此时,渝国老皇帝郗虎突然发声:

“若魏国对萧梁无容人之量,大渝愿意封萧梁为大渝汉王,永镇乾地、世袭罔替!”

老丈人这一记意外的助攻,顿时让魏国颜面扫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