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阳如血,映衬在遍地尸体的落马坡上,也照在黎利的身上之上,那把落在地上,带着血迹的利剑仍然散发着寒光。
阮廌望着汉南的大好河山,眼神逐渐迷离起来,遥想这些年的经历,与黎利相知相遇,二人有着共同的使命,为安南的独立而奋斗,可到头来仍是一场梦,一切的一切都化为乌有。
“复兴安南的重任还是交给后来人吧!”
阮廌捡起地上的利剑,毅然决然的选择追随黎利而去。
危害汉南多年的叛乱,搅动汉南不安,这一切随着黎利身亡,也算彻底平定了。
黄中等人亲眼看着黎利死了,当即率领一群军官冲上了落马坡,对着黎利的尸体就要砍下去,得黎利首籍者,赐金赐爵。
“住手!”
湘王呵斥一声,走了过去,锦衣卫轰开众人。
陈皓这位傀儡安南王抱着黎利的尸体大哭起来,看到明军上来,直接跪在地上,不停的哭着磕头,说着听不懂的安南话。
身边能听懂话的人告诉湘王,这个小孩说,黎利已经死了,别在伤害他的尸首了。
湘王顿时感慨万分,一个小乞丐,突然成了安南王,黎利给他饭吃,尊他为王,他知道感恩,为黎利求情。
湘王看着倒在地上,早已身亡的黎利,心中生出一股敬佩之情,随后解下披风,盖在黎利的尸首上。
“黎利是大丈夫,不要侮辱他,就把他葬在落马坡吧!”
黎利虽然是敌人,但大家各为其主,没有对错。
而湘王此举,也让不少明军里的越人动容,赢了大半军心。
黎利虽是叛贼,却从来没为难过汉南的百姓,他杀的都是汉南的贪官污吏,在关键之时,还救过陈丕的性命,对黄福那样的好官,也很敬重,下令不要伤害。
再看看汉南的官员,军官都干了什么,海上走私,屠杀移民,强占军田,贩卖军粮火器,养寇自重,骗取朝廷军费,除了公然造反,就没有他们不敢干的事了。
黎利成为朝廷的心腹大患,除了他个能力强除外,更多的是汉南的军官养出来的。
没能拿下黎利的人头,黄中心中顿时生出怨恨。
自攻打黎利开始,他就没捞到任何好处,反而损兵折将,更为重要的是黎利死了,以后恐怕再想捞朝廷的军粮就没这么容易了。
……
司马院军营!
“不是,朱均真是三皇子啊,天老爷啊,这……我怎么不敢相信呢?”
石亨上头包着白布,坐在床上,有些不敢置信。
朱均是三皇子的事,如今早在司马院传来了。
“朱均只是他的化名,他本名朱文均,和太子殿下一个字辈的,陛下让他来司马院历练,不让他暴露身份,所以……你们不知道也在常理之中……”
杨洪半躺在床上,两条腿暴露在外面,被包扎的严严实实的。
其实就算杨洪不暴露朱文均的身份,他也不打算瞒什么了,大考结束后,兄弟们就要各奔东西了,怎么都要坦白了,毕竟在一个锅里吃了三年多的饭,又同在渊县同生共死,这样的情谊,弥足珍贵。
“我能看出来他不是一般的皇室子弟,可没想到他竟然是皇子……”
郭登琢磨道:“这小子真够厉害的,三年了,他竟然都没告诉咱们……”
杨洪解释道:“这事怪不了他,只要他敢暴露自己的身份,他皇帝老子不仅要揍他,还不给他封王,所以,他不敢……”
朱谦感慨道:“这回去后,这小子肯定封王了,要不说这投胎得投的好啊,咱们还不知道前程为何呢……”
受伤最重的孙镗突然嘿嘿一笑,说道:“既然朱均是三皇子,咱们也能跟着沾光啊,他之前不是说过吗,等到参加完大考,他帮咱们进五军都督府当官,那曹国公,魏国公都是他家亲戚!”
朱谦笑着附和道:“好事啊,咱们和三皇子也算兄弟了,那不得帮咱们谋个好差事!”
石亨大笑道:“那我要当五军都督府的大都督!”
孙镗反驳道:“就你,脑子缺根弦,还大都督,你吃屎都赶不上热乎的!”
井源苦着脸,叹息道:“你们啊,别想这些了,朱均……不,三皇子这次伤的不轻,听说湘王把他留在大帐,亲自照顾!”
“那可不,三皇子可是湘王的侄孙,听说陛下和湘王关系很好!”
几个人有一句没一句的聊着,只有杨洪沉默不语,面容凝重,三皇子是个什么人,他们只看到了表面,接受他给你们谋个官,也就意味着你们要和他绑在一起了。
而他一直在考虑,要不要上三皇子的船,别人就算了,他们杨家可不一样。
……
黎利死了,汉南的战事已平,湘王也开始收拾谅州的烂摊子了,当即命人张榜安民,安置流民。
黎利的手下被俘虏了五十六人,全部被绑了起来,押送到军营之中。
五十六人排成一列,蓝太平大喝一声:“跪下!”
这些人拼命挣扎,就是不跪,被司马院的军官用长枪猛砸后腿才给按在地上。
“都给老子听着,你等从贼,大逆不道,本该处死,湘王仁善,不愿再起杀戮,只要尔等投降,可免一死!”
所有俘虏怒目而视,竟然没有一人投降。
蓝太平拔出刀子,指着其中一人,问道:“降不降?”
那人硬着脖子说道:“愿为黎公而死,不悔!”
“杀!”
手起刀落,这人当场被砍死!
“你降不降?”
第二人同样说道:“愿为黎公而死,不悔!”
此人再次被砍死!
蓝太平一个接一个的问,一个接一个的杀!
杀一人,问一句,问一句,杀一人,所有人都是这一句话,直到最后一人倒下,没有一个投降的,更没有一个磕头求饶,全部高昂头颅,慷慨赴死。
“曹,老子服了!”
蓝太平都杀累了,把刀子扔在地上,看着所有被杀的俘虏,心中惆怅不已,他十几岁就跟着义父征战,但如今大小几十仗下来,从来没见过如此有骨气的俘虏。
黎利到底是什么人,竟然能让所有人对他如此忠心。
或许这就是黎利的人格魅力吧,士为知己者死,轻于鸿毛,却又重如泰山吧!
而这一幕也被湘王看在眼里,心中深有感触,幸亏黎利死了,要是再过三五年,黎利必成气候。
黎利要是成了气候,就算燕王出山,二征汉南,恐怕都得和黎利缠个几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