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萧讷结束巡夜任务,下值后如往常一样,一个人到街角面店吃早餐。
这时代早餐品种有限,后世的什么蟹黄汤包、鸭油酥饼、牛肉锅贴……等等,这些要过千年后才问世。
但是,类似皮肚面、鱼汤馄饨、状元豆这样的小吃,却以主食面目出了街。
皮肚面是手工面条搭配炸猪皮,搁点芫荽,撒上茱萸粉,香喷喷带点微辣,飒爽的很。
萧讷来到京城,尝过皮肚面后,立即倾倒。
他的家乡可没这么好吃的面条。
鱼汤馄饨如同字面意思。
这时代已有趸家常年住在船上,靠在长江航道中运货、捕鱼为生。
因此,鱼在建康人餐桌的肉食中,占比不低。
薄面皮包肉碎,掐捻紧实,就是馄饨,排放在一个个小篾箕中。
来客了,将一个小篾箕浸泡到滚烫锅中;烫熟后,抄起倒在碗里,加一大勺熬得粘稠的奶白色鱼汤。这就是鱼汤馄饨。
乌亮黄豆配桂皮、八角,闷煮一个时辰以上,盛在陶钵里,舀半瓢带肉汤汁。这是一种高级主食。
这道吃食发展到后世被称作“状元豆”。
应该是后世参加科举的学子们喜欢这道美食,遂如此命名。
后两种食物,萧讷也试过。虽说也可口,但不在他痛点,不如皮肚面令他着迷。
萧讷到店后,在一张靠墙桌子坐下,冲老板娘点点头。
老板娘笑着回礼,然后吩咐忙活着的男人一句。
这里不用出声点餐,因为就卖皮肚面。
这个时代,除了皇帝后宫,女子并没什么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规矩。
普通人家,男耕女织,女主内男主外,平等的很。
就是大户人家,若有需要,女子抛头露面也是常态。
卓文君当垆卖酒,根本就是等闲事。
花木兰代父从军也不是个例。
不一会,老板娘端来一大碗冒着热气的面条,芫荽加了料,茱萸粉恰到好处。
萧讷到建康城时间不长,但已成这家小店常客,加上他的穿着,老板夫妇认得出是禁卫军甲士服,故在份量上对他优待些。
吃完面,萧讷取出5个铜板会账。
老板娘接过铜板,照例口颂谢词吉言,萧讷微笑拱手还礼。
出了面店,他摸摸肚皮,伸个懒腰,打算回军营补觉。
到军营门口时,一个身着什长军服的军官拦住他,问道:“你是甲士萧讷?”
萧讷抱拳:“回什长,小人是萧讷。”
那人道:“我叫顾江,沈从武军侯让我在这等你。跟我去见他吧。”
萧讷不大用心记周围人姓名,但沈从武是军营最高长官,这个名字还是记住了的。他点头道:“小人遵命。”
顾江在前,萧讷随后,两人也不聊天,不一会来到大营里唯一一栋两层阁楼前。
顾江对门口两名执勤军士做个手势,回头对萧讷示意道:“进去吧,上二楼,正客厅。”
萧讷对顾江拱手道谢,又对门两边的卫士分别点头。然后迈步走进堂屋,沿着木梯上二楼。
二楼有三间室,两间门关着,正对楼梯的那间开着门。
门口站着一名什长;里面上首坐着两人,一人着军装,一人着便服。
萧讷走到门口,立定站好,昂首捶胸道:“二屯二队甲什朱荣才伍军士萧讷奉令前来报到。”
那名什长对他道:“萧军士进去吧,大人们在等你。”
萧讷对他点头,迈步进了客厅。
着军装、坐右边的就是沈从武,萧讷见过他几次。前天他还来看自己射箭,交谈了几句。
左边那位着考究便服,看起来身份应该更尊贵。萧讷不认识他。
萧讷对上首两位抱拳,弯腰,分别行礼,边行礼边道:“小人萧讷,见过大人,见过沈军侯。”
随即,他垂下双手,挺直腰板站定。
沈从武笑着站起身,踱到萧讷身边,绕他转了一圈,到他面前后道:“立定如松,不错不错。萧军士,前天在校场见你过射箭,你那张家传柘木象牙弓确实稀罕。今天你没背弓,挎的这把弯刀,也是祖传兵器吗?”
那次听了孙至柔的话,沈从武报告给二少后,为了稳妥起见,他还是亲自到校场见识过萧讷的射术。
萧讷身体不动,只是张嘴道:“回军侯,小人这把大漠半月弯刀,确实也是祖上传下来的。”
这把弯刀,正是当年萧西风的佩刀,来历极其不凡。
萧西风那时是船沉殒命,尸首也没见到,照理佩刀也找不到了。
但星狗料理了所有首尾,自然收拾好了萧西风的随身物品。
萧西风成了阴修,“偶然”找回自己的物品,便将他们送回古桑乡老家祖屋兵器室。
时隔多年、几代人,萧家后人“偶然”翻出它们,也没谁理得清当年糊涂账。
反正最后是萧讷见到、喜欢,成了他的佩刀。
萧西风这一世,阳间、阴间两重命,自觉由阳转阴已经够牛掰了。
他却不知道,自己还有更牛掰的身份:轮回者。
星狗按照鬼爷的计划,这一世没在他识海里显形,只在他无法自保时才悄悄出手。不过这种机会很少。
萧讷在祖屋兵器室得到这把宝刀,说是祖传下来的,完全是实事求是。
沈从武点点头。随即话锋一转,道:“来,萧军士,我给你引荐一下,这位是黄门侍郎沈趋大人。他是建昌县侯爷家二公子,听说你用三石弓射中150步靶子,特地来见你的。”
萧讷还不知黄门侍郎是什么官,但听沈军侯话语,对方是侯爷家二公子,应该是大人物。
沈军侯在那人面前如此谦卑,萧讷自然也不敢大意。
他再次抱拳躬身道:“小人萧讷,拜见沈二公子。”
沈二公子道:“萧军士无需多礼。”
他站起身,上前两步,又道:“你习刀、练箭多久了?”
萧讷稍作沉吟,道:“回二公子,小人六岁随家人练箭,用的是幼弓;八岁拜师练刀,却不是用这把兵器。”
沈趋神色肃然点头。过一会又问:“你年纪不大,自幼舞刀射箭,那你读过书、写过字吗?”
“回二公子,小人家乡风俗,重武但不轻文。庄子里有三间乡塾学堂,娃子们到了年龄,都要进学堂开蒙。小人也跟着识过字、写过字。……小人更喜欢练武些。”萧讷如实答道。
沈趋点点头,随后摸出一块玉佩,对萧讷道:“隔壁建昌县侯府就是本公子家。我听说你武艺了得,很是欣赏。希望有机会同你切磋切磋。你拿着这块玉牌,有空时就来隔壁找我,咱们比比刀剑骑射。有什么困难,你就直接找沈军侯,他会帮你。”
萧讷看了沈军侯一眼,对方立即点头,示意他收下玉佩。
萧讷接过玉佩,再次行礼道:“小人谨遵吩咐。得闲时就去拜见二公子。”
沈趋点头。
沈从武叫门外的那位什长进来,送萧讷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