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险象环生(1 / 1)

两宋传奇 东方唐宋 2423 字 1天前

次日,宋高宗与孟太后、令德帝姬都被苗傅和刘正彦扣押,形势危急。宋高宗偷偷派手下士卒潜逃出去,找张明远和费无极等人前来救援。

这时,张明远和费无极等人见宋高宗宠幸康履就心灰意冷,想回京兆府去,听到宋高宗有危难,都惊得呆了。众人议论纷纷,火急火燎。

李纲道:“这可如何是好?大宋朝廷不能乱,如若不然,金贼会抓住机会,挥师南下,猛冲猛打。那时候,亡国灭种就绝非危言耸听。”

宗泽急道:“可惜老夫要固守中原,不可轻举妄动,如若不然,金贼定会伺机反扑。这几年的抗金就付之东流了。”

陈东叹道:“这苗傅和刘正彦居然狗胆包天,他们真是有恃无恐,居然做出这等丧尽天良之事。当年我担心钦宗皇帝会遭此劫难,故而对太学生苦口婆心说了许多,让他们不可对天子,只可对贪官污吏。他们还算不错,给我这个面子。”

子午道:“这件事,恐怕乃是太祖以来的一大隐患。为何太祖当年‘杯酒释兵权’,就是严防死守手下尾大不掉。”

普安道:“可不是,如今果然除了这等事。真是匪夷所思,毕竟眼下兵荒马乱,金人又来犯。此时此刻大宋出现内讧,那就太难了。”

余下道:“谁说不是,皇上眼下遭受苗刘幽禁,我等不可坐视不管。”

武连道:“但也不能轻举妄动,就怕伤及无辜。毕竟皇上跟前还有许多大臣。他们还有许多家眷。苗傅与刘正彦真是可恶之极,真会挑时候,偏偏这时候尾大不掉。”

张明远叹道:“事不宜迟,我等要火速前往搭救皇上才是。他如若被苗刘送给金人当见面礼,就麻烦了。”

费无极缓缓道:“不错,不敢想象,如若这般,那我大宋的颜面扫地,就令人哭笑不得了。”

宗泽喝了口茶,叮嘱道:“事不宜迟,你们明日出发,我派人联络韩世忠,他是个忠臣良将,定会忠心耿耿,前往搭救皇上。”

李纲道:“不错,韩世忠的确有勇有谋,一身都是胆。他跨马飞奔,来无影去无踪,实乃一代战神。”

张明远惊道:“我们在洛阳见过他,战神居然是他。他与完颜娄室对战,十几回合也不露怯,的确了不起。”

费无极道:“完颜娄室号称战神,没想到韩世忠也获此殊荣,佩服佩服。完颜娄室武艺高强,如若不是师兄出手相助,恐怕完颜娄室会击败韩世忠。”

子午反驳道:“那倒不然,我看韩世忠武艺超群,他弯弓射箭,百发百中。我见过他的骑射技艺。”

普安道:“奇怪,当年北上伐辽,为何没见到韩世忠。他莫非是天兵天将,来无影去无踪不成?”

余下道:“上一次在洛阳,只顾对付完颜宗翰和完颜娄室,也没和韩世忠将军多说几句话。如若有缘,定要一起聊聊天。”

武连道:“不错,我上次在洛阳城见他一面后,就念念不忘,他真是个不可多得的将才。仪表堂堂不说,还有勇有谋,好比三国的周公谨。”

余下反驳道:“不对,我看好比赵子龙。跨马飞奔,浑身是胆。”

普安笑道:“三国战神有那些人?”

子午应声道:“关云长、张翼德、张文远、马孟起、黄汉升,当仁不让。”

张明远叹道:“汉唐也有不少战神,比如卫青、霍去病。还有郭子仪和李靖。汉武帝与唐太宗都是喜欢开疆扩土的一代雄主。”

费无极道:“我大宋莫非没什么战神不成?你们不可小看我大宋。大宋的战神最是久负盛名。种世衡、狄青、种师道、张叔夜,都了不起。”

宗泽笑道:“太祖就是首屈一指的第一战神,你们意下如何?”众人都笑。

李纲站起身来,捋了捋胡须,叹道:“眼下形势危急,你们多加保重。”

宗泽深情道:“老夫盼望你们为国为民,搭救皇上,一举成功。”

张明远眼里含泪,缓缓道:“我大宋本国富民强,国泰民安。偏偏金国崛起,辽国灭亡。这只不过是转眼之间。眼下金人挥师南下,亡我贼心不死。我大宋千千万万仁人志士,都要枕戈待旦。如若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费无极道:“不错,还是孟夫子所言极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众人齐声道:“范仲淹有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次日,张明远和费无极带着子午四人马不停蹄,赶往宋高宗之地。那韩世忠也率众前去救驾。一时间,江南之地传得沸沸扬扬,都说赵构的皇帝做不长了,大宋要亡国灭种。

韩世忠见了张明远和费无极等人,喜出望外,笑道:“又见面了,你们这几年真是名扬天下。听说你们北上搭救太上皇去了,是也不是?”

张明远捋了捋胡须,应声道:“将军何出此言,从何而来的小道消息?”

费无极道:“我们北上,这等消息,如何传到江湖上去了,真是难以置信,匪夷所思。”

子午拱手道:“可不是,将军又开玩笑,这可一点都不好笑。”

普安笑道:“也没什么可遮遮掩掩的,好汉做事好汉当,实话实说,未为不可。将军又不是外人。”

余下道:“洛阳城之后,不知将军在何处带兵打仗?”

韩世忠介绍道:“兵荒马乱,带兵打仗也没什么了不起。可惜,洛阳城还是被金人占据了。他们用下三滥的手段,真是岂有此理?”

武连道:“好了,眼下当务之急是搭救皇上他们。”

张明远和费无极与韩世忠面面相觑,交谈几句,众人分头行动,子午四人翻进城去,师徒一探究竟,可找不到宋高宗他们的人。

正在此时,两声大笑炸起,众人看去是苗傅和刘正彦。宋高宗和孟太后、庆寿公主都被士卒围着。

苗傅道:“我素闻张明远和费无极的本事。你们不必多管闲事。你们和赵佶、赵桓都是故交。但赵构却不同,最是胆小怕事,你们跟随赵构,没什么好下场。”

刘正彦道:“想搭救赵构,没那么容易。你们如若负隅顽抗,就杀掉赵构。让你们心惊肉跳。”

宋高宗脸色煞白,耸了耸肩,惊道:“我眼下退位了,不是大宋天子。为何还要咄咄逼人,岂有此理?”

孟太后道:“还是请出一位德高望重的人,想必你们会给些面子。”随即吩咐左右。不多时一个老太太拄着龙头拐杖走了进来。

张明远和费无极面面相觑,惊道:“令德帝姬,你老人家还健在,我等没想到,还能见上一面,真是不可思议。”

宋高宗笑道:“眼下,这帝姬就不要叫了,多难听。还是叫鲁国公主好了。”

孟太后笑道:“陛下,她老人家都一把年纪了,还是顺着她的意愿好了,叫做庆寿公主,意下如何?”

宋高宗面露难色,勉为其难,叹道:“好,只要不叫令德帝姬,叫庆寿公主,也不错。仁宗皇帝是好皇帝,朕缅怀他老人家,故而他起的名字,朕深以为然。”

庆寿公主笑道:“徽宗皇帝时候,老身叫做令德帝姬,如今构儿登基大宝,老身就叫做鲁国公主了,但我还是希望你们叫我庆寿公主,我父皇仁宗皇帝在天有灵,也会感激不尽了。不知意下如何?”众人都点头一笑。

韩世忠道:“公主殿下乃是有福寿之人。当年向太后也夸赞徽宗皇帝是有福寿之人。”

张明远道:“当年我家师夫也健在,我们都在东京过中秋佳节,赏雪,可是热闹非凡,眼下兵荒马乱,没什么好心绪做这些事了。”

费无极道:“眼下人心惶惶,也是无可奈何了。金人对我大宋如此痛下杀手,他们真是可恶透顶。”

苗傅冷笑道:“可惜仁宗皇帝以后,没什么好皇帝了,皆是酒囊饭袋,一代不如一代。”

刘正彦反驳道:“此言差矣,神宗皇帝、哲宗皇帝也不错。他们攻伐西夏,也算一代英主,无出其右。只是后来,一代不一代罢了。”

正在此时,韩世忠飞身而起,张明远和费无极紧随其后,三人近前,来个突然袭击,便抓起住了苗傅和刘正彦。二人魂不附体,跪地磕头,祈求宋高宗饶命。

宋高宗伸手一指,气道:“你们死到临头,还胡言乱语,如今还有什么话要说?居然犯上作乱,岂有此理?朕这些天,寝食难安,都是你们这两个乱臣贼子干的好事。金贼围追堵截也罢,你们还跳出来欺辱朕,朕让你们知道知道,大宋天子不是你们好欺负的。”

韩世忠拱手道:“陛下,末将还望陛下高抬贵手,让他们戴罪立功。”

宋高宗冷笑道:“韩爱卿,你此番功不可没,朕与你乃是刘玄德和诸葛孔明的感觉了。至于这两个无耻狗贼,留着是祸害,推出去,斩首示众,以儆效尤。众人不得再谏言。”

张明远劝道:“陛下,如今虚惊一场,还望高抬贵手,放他们一条生路。”

宋高宗道:“朕可不是太子,他一个信佛之人居然带着夏国剑,走来走去,真是可笑。胆小鬼就靠夏国剑壮胆。”

孟太后道:“他们也不容易,还望皇上手下留情,让他们戴罪立功。”

庆寿公主见宋高宗动了杀机,就随声附和,笑道:“我老太婆怕什么,这样一把年纪了。你推我一把,我或许就跌倒在地了。金人当年在东京胡作非为,真可恨。他们两个造反,那就更可恨了。”

张明远道:“听说你们都见过靖康耻,到底耻辱在何处?还望赐教?我这几年一直都在想象,真是不可思议。”

孟太后拿着帕子掩面而泣,缓缓道:“我眼睁睁看着大宋帝王将相被金人侮辱,历历在目,不可思议。宣德门前的耻辱,令人肝肠寸断。那一幕,终生难忘。”

费无极愣了愣,看向庆寿公主,问道:“为何你老没被金人带走。毕竟许多皇亲国戚都被带走了。你也是哲宗皇帝的皇后啊。”

子午道:“可能金人都以为你老人家年龄大了,走路都费劲,故而如此。”

普安道:“还要问老人家才是。”

庆寿公主动了动嘴唇,一言不发,轻轻的哼了一声,叹了口气。

余下道:“可她老人家就是不说话,如何是好。”

武连道:“孟太后为何也没被金人带走?”众人都一人一句,喋喋不休开来。

宋高宗介绍道:“孟太后是废后,庆寿公主是上了年纪,也不在皇宫大殿居住。他们都不在金人花名册上。这也是逃离东京城南下的人说的。朕与孟太后、庆寿公主,便是金人口中的三条漏网之鱼。”

此言一出,张明远和费无极等人面面相觑,才算明白过来,都长吁短叹,一言不发,陷入忧思,黯然神伤。

不多时,苗傅和刘正彦被斩杀建康集市,宋高宗命令枭首示众,并将其诛灭九族,还将二人的部下斩尽杀绝,一个不留,顿时人心惶惶,哀嚎声直上云霄。

平民百姓更是面面相觑,不予理会。对于此事,坊间颇有微词。如若不是皇上的逃跑与宠幸,乱臣贼子又怎会作威作福,狐假虎威。根源在宋高宗,可宋高宗毕竟贵为天子,无人敢于指责,只好对乱臣贼子被诛杀拍手称快。

三日后,赵构下令凌迟处死见风使舵的张逵,又将看守宫门的中军统制吴湛五马分尸。随即封赏平乱功臣:升吕颐浩为尚书右仆射;升李邴为尚书右丞;封韩世忠为少保、武胜、昭庆两镇节度使,御书“忠勇”赞扬其忠心,另外封其夫人梁氏为护国夫人。一人兼两镇节度使及功臣之妻受封赏皆始于此。张浚则自请前往川陕一带防守,被封为宣抚处置使。

有个叫欧阳澈的平头百姓想出人头地,他素知陈东当年带领太学生搞得轰轰烈烈,故而登门拜访,请教陈东有关家国天下的大计,陈东却并不知情,哪知欧阳澈将洋洋洒洒上书宋高宗,有些话便是欧阳澈听陈东肺腑之言后的表达。黄潜善与汪伯彦自从官复原职后就在宋高宗面前亦步亦趋,形影不离。苗刘兵变后宋高宗更是对他们恩泽有佳。

这日,汪伯彦急匆匆跑来对宋高宗诉苦道:“平民欧阳澈上书建议改革政治,抵抗金人,还斥责黄大人,是可忍孰不可忍,还望陛下明鉴。”

黄潜善匆匆忙忙也面见宋高宗,煽风点火道:“陛下,如果不赶快杀掉陈东、欧阳澈等人,又会有鼓动众人伏阙上书的事发生。这陈东有恃无恐,口无遮拦,乃是祸国殃民的乱臣贼子。难道陛下忘了‘苗刘兵变’?”

宋高宗一听,马上魂不附体,这陈东鼓动太学生当街打死朱拱之曾名扬天下,世人皆知。如若陈东再胡闹,恐怕朕的江山社稷就不保了,想到这里,就命令黄潜善道:“爱卿就看着办好了,朕要陈东闭嘴,永远不要胡说八道。‘苗刘兵变’就够了,如若再有人兴风作浪,朕绝不姑息养奸,一定严惩不贷。”说话间魂不守舍,厉声厉色。

建炎元年八月二十五日,陈东与欧阳澈一起被杀于镇江府集市。当日狂风大作,瓢泼大雨。黎民百姓纷纷落泪,李纲、宗泽义愤填膺,黄潜善、汪伯彦却拍手称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