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着大伙不备,石老五走过来了。
“老五去那边玩,别在这添乱,去和孩子们玩。”
见他走过来,村里面的人说着。
谁知道老五像没听到一样,他一边走一边在背诗。
背的全都是课文上的内容,村里人又听不懂,只觉得他每天都在嘀嘀咕咕的。
“老五叔又背书了,老五叔又背书了。”
孩子们也猜到大人们高兴的心情全都跑出来玩,这时候正是放暑假,所以都在家里面玩耍。
石老五没听到他们说这些,他这会儿又开始背数学公式了。
“老五叔,你在背什么呀?”孩子们听不懂,不过他们还是听大人的话,拉着老五叔问东问西,不让他去打扰贵客。
“我在背数学公式,我要高考,我要高考,高考了,高考了。”
也不知道石老五是怎么判断要高考了的,他一直念叨着。
“老五叔要高考了,老五叔要高考了。”
孩子们也不懂高考是什么意思,只是哄着他玩。
“唉,老五这个就是脾气太倔了。
当年要是考上那也不至于疯了但是这世上的事谁会知道呢。
怎么就这么想不开呢?现在也没个媳妇,没个孩子整天就在村里晃悠着。”
“是啊,要我说没考上就回家来卖山货也能活着,总好过现在这个样子。
一次考试没成功那也没什么嘛,我们这些连书都没读过的人不也都活下来了。”
“哎,你们别说了,他那个人从小就是那个脾气,能够参加高考了你说说,成绩那么好的人,谁能想到竟然发挥不好呢。”
李秀兰听到他们这么说心里倒是觉得有些奇怪。
不过她并没有说出来,只是在离开的时候私底下问了石老三关于石老五的情况。
看看当初他是什么原因高考失利的,这里面会不会有什么猫腻呢?
李秀兰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这么想,只是她以前听过很多关于高考被人冒名顶替了分数的情况。
不过石老五究竟成绩怎么样,是村里人觉得还是就连老师们都这样想,那就不一样了。
“老五这人以前太骄傲了,不过他有这个资本,从小成绩都特别好老师们都特别喜欢他,以前还去县里参加过什么比赛那都是拿了第一名的,比那县里面的学生还厉害。
后来高中的时候他也一直是第一名,那时候停课,他也跟着回家了,不过一直都是书不离手。
第一年恢复高考,我们这里太偏了,所以知道消息的时候都错过了,他就专心准备第二年。
大伙都说村里要出第一个大学生,谁知道竟然会没考上,老师们都说按照他回忆的答案不应该考不上。
后来他家里面都去县里问过县里的人,说可能是他填什么题目的时候没忘记填了,成绩就是那个成绩。
老五当时就说他不可能记错,但是成绩确实很差,家里面也没办法了,每次跑县城都要花去不少时间,所以后来也劝他认命了。”
听了他们的话,黎秀兰当时也没表示什么,只是她觉得这样一个原本成绩很好的人却成了疯子,这真是世事难料啊。
又花了两三天的时间终于是把合同都签下来了,李秀兰也把第一批山货都收回去。
在此期间她还带着张敏和他的儿子去县里复查了一次,母子俩都是第一次坐小汽车,小孩比大人还不会隐藏表情,全程都是诧异又好奇的目光。
回了家,小月偷偷跑到弟弟小波的身边问他:“坐小汽车是什么感觉呀?”
“我感觉头好晕啊,都没看多久我就想吐了,妈妈说不能吐在人家这么漂亮的车上,我就一直忍着。
后来舅妈给了我一个黑色的袋子,让我吐在里面,哎呀,要不是那个袋子被丢了,我应该带回来给你看看。”
小波可惜的说着,他们很少见到这样的塑料袋,没想到这个袋子竟然不会漏水,他吐的东西都没有弄在车上。
“那是塑料袋,有一个那能够用很久,不过那个都吐了东西了,肯定不能要了。
这是你舅妈给的,说看你喜欢袋子给你留着。”
张敏听到孩子们这么说像变魔术一样从口袋里拿出了好几个黑色的塑料袋。
孩子们就像是得了什么新玩具一样,开开心心的拿了一个出去和小伙伴们显摆。
回到张家湾,张桂芬听到李秀兰说的情况也替张敏高兴。
“现在他们也算是有个赚钱的路子了,以后两个人好好过,日子总不会差的。”
李秀兰刚准备去帮忙调查调查石老五的事就接到了大头的电话。
“姐你知道吗这个刘朗,以前不叫这个名字。
准确的说应该是他读大学的时候竟然改了一个名字,连姓都改了,叫什么石敢先,之前在外地教书也一直用的这个名字还是后来回来了才换了原来的名字。
我让人暗中调查了一下,我怀疑这小子当年的高考分数怕不是他的。”
大头想到刘朗的家庭背景,总觉得自己这个猜测应该接近事实。
能够做出这种事情的也只有他们那种有一点权势的人了。
“那他是哪一年参加高考的?”李秀兰听到他竟然姓石,难道这么巧合?
“好像是七七年没考上,然后又参加了七八年的,还考了个不错的分数,考了本科,本科毕业就在学校教书了。
是在临水县参加的高考,他老家是临水的,不过一直都在省里面读书,没回去过,只有高考的时候回去。
他以前的成绩可以说除了数学都一般,数学也只是能及格,不过后来考的分数那么高,他都说是自己超常发挥。”
听到大头这话,李秀兰也觉得这事恐怕就是这么巧。
这个刘朗明面上是自己考进去的,原来竟然是用这种肮脏的手段。
不过要是想真正地曝光出来,那需要一些人来帮忙。
她想到了一个人,于是打了电话过去。
“万主编好久没联系了,听说你最近升了主编,我过两天要去省里办事,能不能有这个荣幸你一起吃个家常便饭呢?”
“李总找我吃饭,那我肯定有时间,你们现在这企业越做越大,我也与有荣焉。”
李秀兰找的正是当年报道了他们家事情的万记者,不过现在的她已经是报社的主编了。
她准备再去一次石老五家看看他们家是什么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