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5章 看我几分像从前(1 / 1)

大殿中气氛一片火热,陆鸣却很冷静。

他知道这个亩产并不准确,是刚收获的玉米水分较大,正常保存的话需要晒干才行,晒干后产量会降低一些。

最重要的是,这个产量里还包含着玉米芯的重量。

根据之前几次种植总结的经验,玉米芯的重量占比在百分之十七左右,

这八百九十五斤中,玉米芯占了一百五十二斤,玉米粒占了七百四十三斤。

不过没人挑这个毛病,毕竟粟米之类的粮食,称重时也是带着壳的。

再退一步,玉米芯也不是不能吃,韩国人开发出了玉米芯的各种吃法,令人大开眼界。

陆鸣可以借鉴一下,让大汉百姓也能享受到发达国家国民的一点点待遇。

“土豆平均亩产两千八百斤。”

郑庄难掩激动,要不是他早就看过这些数据,恐怕已经激动的脸色发红。

他能控制住,诸侯王们可控制不住,他们的队列中顿时一片哗然……两千八百斤啊!

不会是假的吧?

一个让人惊悚的想法猛然出现在他们脑海中,随后又被排除掉。

不可能是假的,

这是要推广到全天下的东西,终将放到天下人眼前,作假太离谱必然会被发现,到时候只会让朝廷蒙羞。

何况朝廷并不是第一次种土豆,已经培育过几年,产量都在三千斤以上,甚至听说过四千多斤的亩产,

只是没想到,推广两万亩之后还能达到两千八百斤的亩产,这是要上天啊。

“红薯……红薯平均亩产,”

郑庄缓了一口气,“四千五百斤。”

话音落下,除了陆鸣几人外,再没有人能维持住平时的气度,或放声大笑,或呆立当场,或原地起舞,

喝彩叫好之声响彻整座麒麟殿。

谁还顾得上什么礼仪,不激动点对不起这个产量。

以前的产量都是在朝廷的公田中产出的,土地肥沃,浇灌方便,还有大农令和科学院的人悉心照料,

产量虽然高,但总是让人有些不安心,总以为这是特殊情况下的产量,一旦推广开不知道要降低多少。

文武百官还好一些,久居长安,土豆又早已经收获,产量信息满天飞,对高产数字多少有些免疫,

但是对诸侯王们来说,这可是太刺激了。

刘彻就那么笑眯眯的看着,不计较他们的殿前失仪,甚至还想来一句,

接着奏乐接着舞。

就连平时最喜欢喷人的汲黯,此时也没去理会众人的失礼,他也跟众人一样激动。

推广后还能有这个亩产,足以证明陛下为何会不在乎那尊古鼎究竟是什么时候的,他最大的底气在这里,

天命,在汉!

粮食,就是天命!

赵王刘彭祖默默看了眼宗正刘受,情况有变,容他三思,

四千五百斤的亩产一出来,刘彻就是指着诸侯王们骂街,他们都得夸赞刘彻中气十足,骂的够响亮,再递上一杯水让陛下润润嗓子。

“诸侯王和百官随朕前往太庙祭祀。”

太庙是原本的高祖庙所改建,处于长安城中心,没用多长时间,浩荡的人群已经到达太庙。

太常石庆负责祭祀的各个环节,一生严谨的他,很适合做这种要求严格的工作。

“斩三牲,祭天地!”

天地是第一位的,不能跳过这个环节。

随后按照九献之礼,刘彻亲自献上各种祭品,诵读祭文,颂扬刘邦等先祖的功绩,介绍自己如今的功绩,

提到高产粮食的时候,刘彻明显有些激动,骄傲的看着眼前的牌位,尤其是孝文皇帝的牌位。

两人的庙号一文一武,孝文皇帝被称为帝王之师,三代以后最贤者,推崇者无数,

他这个孝武皇帝却成了穷兵黩武的代表,无人以他来自比,后世王朝真是被那些腐儒给带坏了。

打击腐儒,从推翻天人感应开始,朕和腐儒不共戴天。

仪式完成,刘彻转过身看着文武百官和诸侯王们,

朕就站在这里,你们看我几分像从前。

“朕收到奏报,本月二十八日将有天狗食日发生。”

刘彻一句话,现场再次炸开锅,

郑庄等年纪比较大的官员差点没背过气去,人生的大起大落实在太过刺激,他们的心脑血管有些受不了。

“陛下,此言可当真?”

“陛下,天狗食日乃是上天的警示,怎么可能被预测,陛下不会是受奸人蒙蔽吧?”

一时间,质疑声不断,

没几个人相信,天狗食日是可以被预测的。

以前虽然有传言,太史令曾预测过天狗食日,日期只差一天,但终究是传言,

最重要的是,太史令并没有在日食发生前高调宣布自己的预测,而且最终结果还差了一天,带来的反响很有限。

绝大多数人还是不相信天狗食日可以被预测,更愿意相信董仲舒的天人感应,相信天狗食日是上天的警示。

刘彻并不在意他们的反对,提前宣布日食的消息是他深思过的结果,预料到会遭遇什么样的反应。

日食是否发生,司马迁和落下闳已经预测的十分确定,一定会发生,就在十月份,

刘彻相信他们的结论。

最重要的是,他相信陆鸣的话,相信不管是日食还是月食都是可以被预测的,

既然可以被预测,司马迁和落下闳又十分确定日食的发生,要是不做准备,当日食真的发生后,他作为皇帝,必然是董仲舒等人的头号靶子。

不明真相的百姓,在见到天狗食日后,也会被吓得相信天人感应,相信董仲舒之流的鬼话,到时候他会有些被动。

如今提前说出来,哪怕日期有一两天的误差,也可以在人们心中打开一道缺口,

原来天狗食日是可以被预测的,预测不准是水平问题。

预测成功,刘彻的权威会进一步加强,天人感应理论的正确性会受到大量质疑,董仲舒这类人难以再凭借天象劝谏皇帝;

预测时间差个一两天,但只要日食还会发生,刘彻依然会受益,只是受益多少的问题。

“今天是二十二日,静待结果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