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肆佰捌拾伍章 知否 (40)(1 / 1)

而赵祯则径直走到床边,看到面色苍白如纸、虚弱不堪的盛芷兰,心疼不已,轻声说道:“柔柔,辛苦你了。以后咱们再也不生孩子了,有这臭小子一个就足够啦。”

说着,他轻轻地握住了盛芷兰的手,眼中满是关切和爱意。

面色苍白、身体极度虚弱的盛芷兰努力地挤出一丝微笑,轻声说道:“陛下,您之前不是说还想要一个可爱的小公主么?怎么如今却不再提此事了呢?”

赵祯心疼地望着她,温柔地回答道:“爱妃啊,生孩子这般辛苦,咱们有这一个皇子便已足够。日后再不生育了,毕竟已有了皇位的继承人。”

盛芷兰微微颔首,声音细若蚊蝇地道:“好吧,既然陛下如此决定,那臣妾也无异议。只是……不知陛下可曾见到我们的小皇子?”

赵祯连忙安抚道:“莫急莫急,爱妃放心便是。母后此刻正悉心照看着小皇子呢,朕见你这边情况危急,便先进来探望于你。

你感觉如何?是否感到疲惫不堪?不如先歇息一会儿吧。”

盛芷兰顺从地点点头,缓缓合上双眼。不多时,她均匀的呼吸声便轻轻响起,显然已经进入了梦乡。

而赵祯则静静地坐在床边,目光始终未曾离开过盛芷兰那张憔悴却依然美丽动人的脸庞。他轻轻地握住她的手,仿佛生怕一不小心就会惊醒沉睡中的佳人。

就在此时,房门被轻轻推开,抱着孩子的刘太后缓步走了进来。

只见那抱着孩子的刘太后,目光温柔地凝视着怀中的婴孩,当她看到一旁的盛芷兰已然进入梦乡后,便赶忙将正哭闹不止的婴儿小心翼翼地递给身旁的奶娘。

待奶娘接过孩子并悄然退下之后,刘太后轻声对赵祯说道:“陛下,请随我出来一下。”

赵祯听闻此言,先是轻轻走到床边,动作轻柔地为熟睡中的盛芷兰掖好被角,然后才转身跟着太后缓缓走出房间。

两人来到庭院之中,刘太后停下脚步,转头看向赵祯,开口问道:“如今这孩子已经平安降生,那么这孩子究竟该叫个什么样的名字才好呢?”

赵祯微微垂首,思索片刻后回答道:“回母后,父皇曾言,这孩子的名字由他来亲自定夺。”

刘太后闻言不禁面露惊讶之色,追问道:“哦?你父皇他现在人在哪里?怎地到此刻都还未现身?”

赵祯摇了摇头,如实答道:“儿臣也未曾得见父皇,想来他或许尚不知晓皇后已顺利诞下龙子之事吧。”

刘太后听后,一脸无奈地轻叹一声,没好气地说道:“那还不赶紧派人去请你父皇速速前来!”

…………………………………………………………………………………………………………………………………………………

没过多久,赵恒便迈着大步急匆匆地走了过来。

他刚一现身,便狠狠地瞪了一眼站在一旁的赵祯,没好气儿地说道:“你们俩可真行啊!是不是打算等到孩子都满月了,才想起要把这个消息告诉朕?”

面对父亲的斥责,赵祯显得有些尴尬,他挠了挠头,讪笑着回答道:“哎呀,父皇息怒,这不是一时忙忘了嘛!这不,现在立马就把您给请来了呀!”

赵恒又瞪了赵祯一眼,但眼中的怒气明显消了一些,接着他满怀期待地说道:“快,让朕抱抱我的孙儿!”

听到这话,赵祯赶忙解释起来:“回父皇,刚才已经让奶娘带下去喂奶了。”赵恒微微皱了皱眉,追问道:“哦?那究竟是皇子还是公主啊?”

这时,一直站在旁边没有说话的刘太后走上前来,微笑着答道:“回太上皇,是个小皇子呢。”

赵恒一听,顿时喜笑颜开,兴奋地说道:“哈哈,好啊!既然如此,那就给他取名叫赵崇高吧!”

赵祯连忙点头应道:“行,一切全听父皇安排,就叫赵崇高。至于小名嘛,就让皇后娘娘来取好了。”

赵恒满意地点了点头,表示赞同。随后,刘太后和太上皇赵恒一同朝着奶娘所在的方向走去,准备去探望他们刚刚诞生不久的小皇子。

此时,产房内弥漫着一股淡淡的草药香气。只见林小娘小心翼翼地端着一碗热气腾腾、滋补身体的汤药缓缓走进来。

而就在这时,躺在床上原本沉睡的盛芷兰恰好悠悠转醒。

林小娘满脸关切地说道:“哎呀,孩子,你可算是醒啦!肯定饿坏了吧?快,来把这碗汤趁热喝了,好好补补身子。”说着,她便将手中的汤碗轻轻递到了盛芷兰面前。

盛芷兰微微抬起头,脸色依旧苍白如纸,但眼神中却透露出一丝初为人母的喜悦和温柔。

她伸出一只略显无力的手,接过了林小娘递来的汤碗,然后慢慢地小口啜饮起来。尽管身体十分虚弱,但她还是努力地一口接一口地喝下了整碗汤。

没过多久,盛芷兰便喝完了所有的汤汁。一旁候着的宫女见状,赶忙走上前来,恭敬地递上一方绣有精美花纹的手帕。

盛芷兰接过手帕,轻轻地擦拭了一下嘴角残留的汤汁,然后开口问道:“母亲,我的小皇子呢?”

林小娘微笑着回答道:“放心吧,小皇子正在奶娘那里吃奶呢。瞧这小家伙,吃得可香了!”

接着,她又关心地问盛芷兰:“怎么样,还觉得累吗?要是累了就再闭上眼睛休息一会儿。”

盛芷兰轻轻摇了摇头,声音有些沙哑地说道:“不累,母亲。能看到小皇子平安出生,我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对了,母亲,四姐姐墨兰那边情况如何?听说她也一直想要个孩子呢。”

林小娘叹了口气,说道:“唉,墨兰啊,她只有一个女儿叫黛玉。不过没关系,只要她调养好身子,以后一定还有机会再生个儿子的。咱们家呀,人丁兴旺才好呢!”

…………………………………………………………………………………………………………………………………………………

时光荏苒,转眼间便迎来了满月宴。曾经那个看起来有些丑丑的赵崇高,经过这整整一个月时间的成长与蜕变,已然成功地转变成了一个白白胖胖、宛如糯米团子般可爱的小家伙。

盛芷兰对这个小家伙可是喜爱至极,尤其喜欢轻轻捏住他那胖乎乎的小手,感受着那份柔软和温暖。

而赵崇高呢,则总是一脸天真无邪地望着自己的娘亲,嘴角挂着甜甜的笑容,仿佛整个世界都因她而变得美好起来。

就在此时,赵祯缓缓地走了过来,轻声说道:“柔柔啊,时辰差不多啦,咱们该把金金抱出去咯!”

原来,赵崇高还有个小名叫做金金呢。说起这个小名的由来呀,还真是有趣得紧——赵崇高自打出世起,就对那些亮晶晶的东西情有独钟,只要一看到,两只眼睛就会瞪得圆溜溜的,目不转睛。

于是乎,家里人便给他取了这么个小名儿,唤作金金。

赵祯见盛芷兰似乎有些疲惫,关切地问道:“柔柔,你累不累?要不还是让我来抱着金金出去吧。”

然而,盛芷兰却摇了摇头,微笑着回答道:“不用啦,成天闷在屋子里,我都快要发霉啦,正好趁着这个机会,我也跟着一块儿出去走走。”

言罢,她小心翼翼地抱起了赵崇高,与赵祯一同朝着门外走去。

在阳光明媚、微风轻拂的一天,三个人迈着轻盈的步伐缓缓地走进了宏伟壮丽的延和殿。一踏入殿门,他们便被眼前热闹非凡的景象所吸引:只见大殿之中人头攒动,人们身着华美的服饰,或交头接耳低声交谈,或面带微笑相互寒暄。而在人群的正中央,太上皇与太后端坐在华丽的宝座之上,神情庄重又和蔼可亲。

就在这时,刘太后满脸喜色地高声喊道:“金金出来啦!”

她的声音清脆悦耳,瞬间传遍了整个大殿,引得众人纷纷侧目。

紧接着,一场盛大而隆重的洗儿礼正式拉开帷幕。伴随着悠扬的古乐声,一系列繁琐而庄严的仪式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终于,洗儿礼迎来了最后的关键环节——册封太子。赵祯目光坚定地看向身旁的张茂则,微微颔首示意。

张茂则心领神会,当即向前一步,清了清嗓子后,用洪亮的声音宣读起圣旨来:“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今册封赵崇高为太子……”

听到这个消息,盛芷兰不禁面露忧色,轻声对赵祯说道:“陛下,金金才刚刚出生没多久,这么快就将其册封为太子,恐怕有些不妥吧?”

赵祯微微一笑,安慰道:“爱妃莫要担忧,朕心意已决。

况且,今后咱们就只有这一个孩子,不封他为太子还能封给谁呢?”见赵祯态度坚决,盛芷兰虽心中仍有顾虑,但还是轻轻点了点头,应道:“好吧。”

其实,对于册封赵崇高为太子一事,太上皇和刘太后早就已经知晓。然而,他们并未加以阻拦,而是选择尊重皇帝的决定。

毕竟,这也是关乎皇室血脉传承的大事,而且赵祯向来英明果断,他们相信皇帝定有自己的考量。

…………………………………………………………………………………………………………………………………………………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五年过去了。曾经那个小巧可爱、如同糯米团子一般的赵崇高如今已长成了一个圆滚滚的大糯米团。

这天,小小的赵崇高迈着胖乎乎的小腿,一路小跑地向这边奔来,嘴里还奶声奶气地喊着:“母后!母后!”那声音清脆悦耳,宛如黄莺出谷。

远在数十步之外的盛芷兰一早就听见了这熟悉的叫唤声,她循声望去,只见小金金正满脸兴奋地朝自己飞奔而来。

待他跑到近前,盛芷兰蹲下身子,温柔地抚摸着儿子的头问道:“金金呀,你这会儿不应该在尚书房读书么?怎么突然跑到这儿来了?要是被你父皇知道了,恐怕少不了要挨一顿打呢。”

小金金眨着那双水灵灵的大眼睛,十分笃定地点点头说道:“母后放心吧,儿臣今日的功课都已经做完啦,所以才央求先生放我出来玩耍一会儿。”说完,他抬起小脸,一脸期待地望着盛芷兰。

盛芷兰看着眼前这个乖巧伶俐的孩子,心中满是疼爱,微笑着点了点头道:“既然如此,那便去玩吧,但可别跑得太远哦。对了,金金有没有什么想吃的东西呀?”

一听这话,小金金顿时两眼放光,迫不及待地回答道:“母后,儿臣想吃桂花糕!上次吃过之后一直念念不忘呢。”说着,他还不自觉地舔了舔嘴唇,一副馋猫相。

盛芷兰见状,不禁笑出声来,轻轻刮了一下金金的鼻子说道:“好,母后这就让人给你做桂花糕去。

不过你可要记住,不能吃得太多哦,不然又该像上次那样肚子疼啦。”

小金金连忙乖巧地点头应道:“儿臣知道啦,谢谢母后!”随后便兴高采烈地跑去一旁玩耍了。

金金一脸惊恐地拼命摇晃着小脑袋瓜,嘴里嘟囔着:“不吃啦!不吃啦!我的肚肚不会痛哒!”

那模样可爱极了。一旁的盛芷兰见状,不禁微微一笑,轻声说道:“既然这样呀,那小金金就只可以吃三块哟,如果吃得太多,肚肚可是会疼的呢。”

听到这话,金金忙不迭地点着头,表示自己明白了。

就在这时,赵祯上完早朝回到了宫中。他一进门,便惊讶地发现本该在这个时候于上书房刻苦学习的金金正待在这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