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6章 所谓郑伯克段于鄢(1 / 1)

苏东皱眉看着父亲,不禁摇摇头。

“我如果是苏哲,现在就该马上平息事件,调动所有力量将案子破掉!到底是怎么回事,出现了什么问题!

如果任由这种事情发酵,接下来,整个省委督导组的状况都会很被动!现在媒体的传播速度多快?到时候一发而不可收拾!甚至苏哲本身的名誉也会受损!

他现在还年轻,名声很重要的...

您想想,我年轻时候有任何问题,都是马上调查,马上出结果的!”

苏诚笑笑,道:“你年轻时候就下基层了吗?你从始至终也没有接触过这种调查组的工作!”

苏东干咳一声,道:“那不是当时也没机会嘛...”

苏诚瞪了苏东一眼。

“那是我不想让你有这种机会!不然的话,你的名声还真未必能保住!”

一边说着。

苏诚一边淡淡道:“京海这个地方不大,干部级别也不高!但所谓庙小妖风大,京海的局势,我从小刘那里已经听到不少了。

那个京海市委书记汪金宇是前任汉东省委书记赵立春的嫡系!

至于那个赵立冬,省里面已经收到无数对他的举报信了!

而京海民间的治安状况,也十分差劲!

鱼龙混杂,苏哲带人进去,短短几天时间,已经抓了好几个部门一把手了,再加上还抓了一个当地十分有影响力的社团头子...”

苏诚冷笑一声。

“这些人肯定要反扑的!”

苏东忍不住道:“爸,您的意思是,这个汪金宇和赵立冬都有问题?既然这样的话,那就干脆将他们连根拔起!还有底下跟他们有关系的人,全部抓捕审查!整个局势不就明朗了?”

苏诚淡淡道:“如果苏哲未来只想做到你这一步,追求仅此而已,按你说的做,没问题!”

苏东:......

我这样还不够吗?

老爹这话,有点伤人了...

心中一边想着,他一边眼巴巴看着苏诚。

苏诚哼了一声。

“你啊!当年就是缺少基层经历,虽然在地级市干过,但还是根基不牢!未来能赶上我就不错了!说不定还不如我!”

听到这话。

苏东感觉自己原本受伤的心,又遭了一记重击。

苏诚缓缓道:“但苏哲不同!他的基层经历完美无缺,除了留学方面有些瑕疵...

但问题也不大!毕竟本科阶段都在国内,何况,他的出身比经历更重要,忠诚这方面,毋庸置疑!

所以,他做事情,不但要追求履历上的完美无缺,更要做到服众!”

苏东闻言,不禁愣了愣。

“服众?”

苏诚笑笑。

“如果按照你说的,先将汪金宇、赵立冬等等一批人抓了,再空降一个强力的调查组,让一切水落石出,你自己是痛快了。那其他人会怎么想?”

苏东干笑一声。

“那还能怎么想?”

苏诚淡淡道:“就因为你是苏家子弟,所以有特权,可以出淤泥而不染!

如果不是苏家子弟,这个督导组的案子,就不会这么快水落石出!

甚至还会有人说,苏家人为了保他的嫡子清白,不惜干掉一个市委书记和市长来遮掩错误!”

一边说着。

苏诚一边哼道:“别以为没人传这些谣言!所谓三人成虎,苏家树大招风,苏哲现在还没过生日,才刚刚27岁,已经副厅级了!甚至他愿意的话,可就正厅级了!接下来的前途呢?

苏哲这些晋升可都是有实打实的政绩的!

他在光明区搞出来的政务服务改革在全国都刮起了改革风暴,中枢层面都对他大加赞赏!

否则也不会邀请他来讲课了!而他在光明区投资的一系列企业和引导出来的产业升级,也展现出了极强的前瞻性和经济建设能力!

在这个时代,能搞经济的好手有多吃香,你就在组织部,应该很清楚。

苏哲,年轻,有为,有才干,他就是咱们家最大的希望!”

苏东点点头。

忍不住道:“爸,那您的意思是...苏哲接下来要做的所有事情都得能服众,都要堂堂正正?”

苏诚点点头。

“没错!起码不能在明面上动用苏家的势力和影响力来解决这件事!甚至别人主动也不行!不管是沙瑞金还是李达康,谁来讨好咱们,想要帮他遮掩过去,都要拒绝!”

苏东不禁摇摇头。

“可是这样一来,还能破局吗?苏哲在汉东出问题的事情是李达康告诉我的,我感觉这件事没那么简单!对方的后手可能会源源不断,到时候,如果苏哲名声受损,又没有对策...那可怎么办?”

苏诚笑笑。

“我不是早就跟你说过吗?苏哲从来都没有他表现出来的那么单纯!他在米国炒股赚了那么多钱,却一点口风都不透!这一次,估计他也是这个套路。

我给他安排过去的安保小队已经接到了苏哲的指令,要求他们监控京海市公安局,尤其是对吕明的验尸情况,要全程记录和监控!

这孩子像是没心计的人吗?”

苏东皱眉道:“您的意思是...他已经将功夫下在了暗处,而现在没发动,只是还没有一网打尽?或者说,是隐藏起来的这些人,证据还没搜罗齐全?”

苏诚点点头。

“所谓郑伯克段于鄢,就是这个道理了。”

苏东叹了口气。

“听起来确实高明!也确实是不容易...苏哲这孩子...唉!”

苏诚笑笑。

“我说了,他若是像你一样,没什么追求,这辈子也就这样了,那他当然可以现在就快刀斩乱麻!

但若要成大事,就决不能心急!更不能做什么授人以柄的事情!

越是这个时候,越要徐徐图之,越要堂堂正正!”

一边说着。

苏诚一边端起茶盏,指尖摩挲着杯沿,轻笑一声。

“当年郑庄公的母亲武姜偏爱幼子共叔段,屡屡为其请封膏腴之地,甚至纵容他私造兵器、招募甲士。庄公表面上对弟弟的僭越之举不闻不问,实则是纵其膨胀!

所谓待共叔段谋逆之心昭然若揭时,方以‘多行不义必自毙’之名出兵讨伐,既全了孝道,又堵了天下悠悠之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