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5章 顺道去过龙井村(1 / 1)

职场新人之外贸员 羽衡 1086 字 20小时前

陈太太一听,顿时气得满脸通红,她一脸嗔怒地指着陈先生,笑骂道:“你这老头子,真是越老越不正经了!当着孩子们的面儿,你说话也这么口不择言!”

陈先生不服气地说:“碰到一个巴西人讲礼貌,讲文明,就觉得所有巴西人都文明,怎么可能?!你这样的说法会误导贾勇的。”

陈先生不拿陈太太的话当回事,他转头对贾勇说:“东西方的文明差异真的很大啊!我在这里待了几十年了,表面上看,我好像越来越融入巴西社会了。但其实在我内心深处,我越来越认同自己是个中国人。

“我年纪大啦,岁月如刀,把我的棱角都给削磨平咯!如今的我呀,可不会再像以前那样,用自己的价值观去评判巴西社会咯!

“毕竟嘛,没有了价值观的冲突,我就能心平气和、坦然自若地接受现实啦!不管遇到啥我看不惯的事儿,我都会自我安慰:‘这可是在巴西哟!这可是人家的地盘儿!咱们呀,只能按照人家的规矩来行事哟!’”

陈太太听罢,鼻子里轻哼一声,似笑非笑地揶揄道:“依我看呐,你这人就是不实在!你呀,分明就是在跟阿勇套近乎嘛!阿勇没来的时候,我可从来都没听你这般感慨过哟!”

陈先生闻言,不禁有些踌躇,他顿了一顿,方才缓缓说道:“唉,贾勇没来的时候,我就是这么想,又跟谁说去,你们仨谁听我说?我这不是套近乎,是真情实感呐!

“正所谓‘独在异乡为异客’,贾勇从故乡而来,这让我不禁想起了故乡的种种,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再正常不过啦!人老咯,年纪越大,这乡愁也就越发沉重咯!”

陈先生自问自答道:“当初我为什么会来巴西呢?因为我在抗战的时候经历过大饥荒。我从上海逃难到重庆的时候,还是个高中生,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自己也挨过饿。害怕了。想找一个地方种好多好多的粮食。

“那个时候,巴西确实是个好地方。来巴西生活是个好选择。可现在的国内不一样了,就这么发展下去,国内会越来越好的。

“我这辈子是回不去故乡了,这把老骨头就交待在这里了。阿德里亚娜、伊莲娜还年轻,她们将来会不会选择回去,不好说啊。”

陈太太又哼了一声说:“伊莲娜还小,现在迷韩风,将来会不会迷上国风不好说。阿德里亚娜是巴西人,她的根是扎在这里的。我们两个人的血脉必有一支是要留在巴西的。”

陈先生听了,拍着大腿站起身说了一句没头没脑的话:“那就看贾勇的了。”

自从那两个装满节能灯的集装箱到货后,一种无形的压力就笼罩在了每个人的心头。这些节能灯能否顺利售出,成为了大家心中的一块石头,沉甸甸地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当与七八个兼职推销员建立起合作关系之后,情况有了些许转机。节能灯开始逐渐出货,这让陈先生原本紧绷的神经稍稍得到了一些缓解。在销售的小高潮中,大家都忙碌得不可开交,仿佛忘记了之前的担忧。

然而,好景不长。随着时间的推移,贾勇渐渐发现节能灯的出货速度明显减缓。每天都会来到公司的陈先生,常常在门厅里徘徊,焦虑地等待着推销员们带回新的订单。他的身影在门厅里显得有些孤单和落寞。

贾勇默默地观察着陈先生,看着他一边踱步,一边沉思,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同情。他发现陈先生比他刚来的时候又显得苍老了许多,头发变得更加稀少,背也越发地驼了起来。岁月在陈先生身上留下的痕迹,似乎比在其他人身上更加明显。

陈先生家里的三个女人,仿佛都失去了思考的能力一般。她们如同提线木偶一样,完全依赖着陈先生的指挥行事。陈先生一声令下,她们便立刻行动起来。

当陈先生吩咐她们去送货时,她们二话不说,扛起货物就出发;当陈先生要求陈太太去银行存取支票时,陈太太也是毫无怨言地立刻动身。然而,一旦陈先生没有给她们安排具体任务,这三个女人就会各自忙碌起自己的事情来。

阿德里亚娜会匆匆赶回学校,继续完成那些尚未完成的实验;伊莲娜则会迫不及待地去约会她那些韩裔男女朋友们;至于陈太太,由于实在没有其他事情可做,就看电视。巴西的电视节目她不喜欢,她喜欢看租来的台湾综艺录影带,有的时候看得她像个孩子一样哈哈大笑。

这个时候,只有贾勇陪在陈先生身边。贾勇小心翼翼地端来一杯热气腾腾的茶,走到陈先生面前,轻声说道:“您都在这里站了一整天了,一定累坏了吧,快坐下歇歇吧。”

陈先生闻听此言,缓缓地在门厅的沙发上坐了下来。

此刻,落日的余晖透过门厅里的那扇玻璃门,照射在陈先生身上。红色的余晖将他整个人笼罩起来,仿佛他就要在这余晖中燃烧起来,与红彤彤的落日余晖融合为一体。。

贾勇静静地站在一旁,凝视着坐在那里、手持茶杯的陈先生。不知为何,他的心中突然涌起一股对英雄迟暮的感伤。

陈先生目光迷茫地看着着远处那渐渐西沉的落日。他缓缓地将手中的茶杯举到唇边,轻抿一口,然后有些诧异地问道:“这是茶吗?”

贾勇听到陈先生的询问,这才回过神来,连忙回答道:“对,我怕您这个时候喝咖啡影响晚上的睡眠,就给您沏了一杯淡茶。”

陈先生又细细品味了一下,赞道:“好茶啊!”

贾勇微微一笑,解释道:“这是我从国内带来的。”

陈先生问:“这是龙井吗?”

贾勇点了点头,确认道:“没错,就是龙井茶。我那个客户周先生从浙江义乌发了两个货柜的日杂百货。那批货的船公司在杭州有一个代理,他们邀请我去杭州见个面。谈完了公事,我就顺便去了一趟龙井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