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十八是越州宴正式开业的时间,但这之前还有很多需要做的事情。
林暖亲自书写请帖,派人送往临安、广陵、南嘉等这些地区,都是她去年开始一点点用越梦仙打开的市场,大部分都是商客或者掌柜,这些人就够了。
然后是几个主厨的最后培训和上岗培训。
越州宴大主厨刘灵丽,厨艺深得林暖真传,甚至有青出于蓝胜于蓝的势头。
副主厨三位,一是喜嬷嬷,做出来的菜那是色香味俱全。
二是是东阳村的方婶娘,身体壮实高挑,方婶娘三十三岁,育有三子二女,其夫于前面洪水中丧,长女和长子都已经快要到出嫁和娶亲的年纪。江口村迁入东阳村后,在东阳村中选拔而出厨艺最好的两人之一。
三是庙前村的高迪,跟方婶娘相反,他有些清瘦,但力气很大。十八岁年纪,家中排行老三,已娶妻,且育一女。也是村中选拔出来的,别看是个男子,这做饭的手艺甚至不错,在林暖说了一次雕花摆盘以后,那是日日琢磨,天天用余菜练习,雕花一道小有所成。林暖听说后送了他一把专门打造的小刻刀。
其余厨师五人,毛坞村两人,竹后村两人,庙后村一人。这些人人都跟着刘姑姑和林阳在县衙食堂做起,也算是老员工了。
另有摘菜、清扫、收纳等四人,都是几个村选拔出来的少年少女,如果这些工作做的好,肯得厨师一些点拨,未来未必没有机会成为一名厨师。
在前堂的人员配置方面,安排了一名掌柜负责日常事务的管理。目前,这个职位暂时由林暖亲自担任,以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与此同时,周越也会在一旁跟随学习,以便将来能够独立承担起掌柜的职责。
林福和周越一起管理采购业务。
此外,还安排了十二名伙计来协助工作。这些伙计被平均分配到每一层,每层各有六人。
其中中有六个是林暖从外县带回来的瑞字辈少年,他们实在无法在学业上取得进展,且没有习武的天赋,林暖便将他们安排到这里,给予他们一个工作的机会。
另外六个伙计则是从城北各村精心挑选出来的少年。
后院仓库配置一人专门管理,林暖再次提拔了余织,从始至终林暖都相信余织,她把仓库钥匙交给余织的时候,跟她说“小织,可会负我?”余织眼里满是泪,给林暖磕了个头,斩钉截铁地说“姑娘放心!”双手紧紧握着仓库钥匙。
三月底林暖便亲自给这些人培训,主打要求一个服务到位又有礼有节,形态举止则交由福禄寿三位嬷嬷教导。
三位嬷嬷还需要集中强化教导那些个需要上台或奏乐、或演唱或表演的员工,那真是能者多劳。
越州宴整体为回字形结构,坐北朝南,前后两门,前门迎客,后门自用,后院为厨房连库房,还有员工住宿区,需要在越州宴住宿的员工在周越处登记后,四人一间安排住宿。
越州宴一楼中心区域,有一座精致的露天戏台。戏台旁是围栏,围栏以外是亭台楼阁,下有潺潺流水,小荷露角,锦鲤逐水,亭子六边有草帘挂起,内有座椅,刹是一派自然风光。
前大厅里,桌椅摆放得整整齐齐,等待着客人们的光临。这些桌椅的排列方式十分巧妙,既保证了每一桌客人都能有良好的视野,又不会显得过于拥挤。大厅里的客人看不到戏台,但能听其音。
而二楼则是独立的包厢区,这是属于高端消费区,每个包厢门口都挂着一块精美的牌匾,上面刻着各自的雅称,如品兰阁、观江苑等等,还有用于风雅宴客的流殇阁。
这些雅称不仅富有诗意,更让人感受到一种高雅的氛围。
从包厢的窗户望下去,可以将一楼的戏台尽收眼底,客人们可以一边品尝着美食,一边欣赏精彩的戏剧表演,实在是一种享受。
不仅如此,每个包厢的内部设计也别具一格,充满了风雅之趣。墙壁上为素白,桌上摆放着精美的茶具和花瓶,让人仿佛置身于古代的文人雅士之居。这样的环境,无疑为客人们增添了一份别样的情趣。
林暖领着全体员工,四月初八祭拜灶神后,当天中午开始试营业,所谓试营业是指城北每个村每天抽取不同的十人,前往越州宴就餐,所有员工按正常经营,若有不足之处需要指出或改正,包括戏台表演。
一开始这些个村民除了竹后村的,都有些畏畏缩缩,主要也是不好意思,林暖是免费的请他们吃饭,还需要他们对各个菜点评,这他们哪能说出啥啊,他们只觉得好吃!其他也说不出啥。
不过还是有人知道林暖的意图,非常认真地品菜,还是有不少建议提出来的,比如上菜速度,比如伙计的唱菜等等。
林暖众人对着问题找解决方案,立查立改,主打吃得放心,坐得舒心。
试营业总共五天,被城北众村民津津乐道地除了菜好吃,还有那曲唱的真好,就是每天都唱一样的,搞得人心痒痒的,就想听听后面发生了啥。
试营业结束后,林暖拟订最后的菜单,让向义制作酒水菜品小竹牌。
越州宴每张桌子中间都有一个圆筒,圆筒内为一张张菜品小竹排,小竹排上还清晰地标明桌号,免得弄错。
演职人员再最后排练两次。
四月十六、十七放假两天,只待四月十八申时正式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