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行听了霍光的话,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了一抹轻蔑的冷笑。他的声音中充满了不屑和嘲讽:“世人皆言羽之神勇,千古无二。哼!我阎行亦是金阳豪杰,纵横江湖多年,岂会将那所谓的北地枪王张绣放在眼里?即便是他,也绝非我一合之敌!至于那项羽,不过是被世人夸大其词、以讹传讹罢了。”
霍光看着阎行如此骄傲自负,心中不禁一叹。他本想再劝说几句,但话到嘴边却又咽了回去。他深知阎行的性格,此时再多说也只是徒劳,反而可能会引起阎行的反感。于是,霍光选择了沉默,不再言语。
阎行率领着他的部众如一阵旋风般抵达了北门,他站在城门前,高声呼喊,向城内的项羽发起挑战。
项羽听到阎行的叫阵声,心中大喜。他毫不犹豫地催动胯下战马,如离弦之箭一般疾驰而下,直奔阎行而去。
阎行站在原地,静静地看着项羽朝自己冲来。当项羽靠近时,他才不紧不慢地开口说道:“金阳阎行!”
项羽勒住战马,与阎行相距数丈,他面沉似水,眼神锐利如刀,冷冷地回应道:“狄道项羽!”
两人通名之后,瞬间气氛紧张到了极点。他们彼此对视,都能感受到对方身上散发出的强大气势。
没有丝毫犹豫,阎行和项羽同时催动战马,如两头凶猛的野兽一般,向着对方疾驰而去。
刹那间,马蹄声响彻云霄,地面仿佛都在微微颤抖。
项羽眼见阎行斗志昂扬,气势如虹,心中不禁一凛。他原本对阎行有些轻视,但此刻却收起了这份轻视之心,全神贯注地应对着即将到来的对决。
就在两马即将交错的瞬间,只听得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如同晴天霹雳一般。
阎行和项羽的兵器毫无花哨地撞击在一起,发出了震耳欲聋的撞击声。
这一击犹如雷霆万钧,威力惊人。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阎行的胯下战马承受不住如此巨大的冲击力,发出了一声凄厉的悲鸣。紧接着,连人带马如同断了线的风筝一般,横飞数丈,然后在空中旋转着重重地撞在了城墙之上。
“简直就是在浪费时间!”项羽一脸冷漠地看着倒在地上、毫无还手之力的阎行,缓缓地将手中的武器收了回来。他的声音低沉而平静,仿佛对这场战斗的结果早已心知肚明。
阎行听到项羽的话,顿时感到一阵羞愤涌上心头。他瞪大了眼睛,满脸怒容,却因为伤势过重而无法反驳。紧接着,他又猛地喷出一口鲜血,溅落在地上,形成了一滩触目惊心的血迹。
杨秋等人见到阎行的惨状,急忙冲上前去,将他扶起。他们一边呼喊着阎行的名字,一边招呼着北凉军的残部,准备从东门撤退。
然而,就在他们即将逃出城门的时候,霍光突然拦住了他们的去路。霍光一脸焦急地看着杨秋,苦苦哀求道:“杨秋校尉,韩遂太守派你们来是为了稳定狄道城的局势啊!你们怎么能就这样一走了之呢?”
杨秋心中暗自叫苦,他当然知道韩遂的命令,但此时的情况已经超出了他们的控制。他不敢向霍光透露太多的细节,生怕引起不必要的麻烦,于是只能含糊其辞地解释道:“霍太守,实在抱歉,这一战是我们北凉军输了。我们不能把所有人都留在这里送死,只能先撤退了。”
王伯当心急如焚,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焦虑,高声喊道:“你们就这样一走了之,我们几家该如何是好啊?”
杨秋见状,连忙解释道:“目前摆在你们面前有两条路可以选择。其一,跟随我们一同撤离,前往兆地郡另起炉灶,重新开始生活;其二,就是继续留守在狄道城中,负隅顽抗到底。不过,这样做的后果恐怕难以预料。”
李信听后,不禁叹息一声,无奈地说道:“罢了,正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一切就看天意吧。”
王伯当闻听此言,心中的惶恐更甚,犹如惊弓之鸟一般。
霍光心中同样郁闷不已,但由于身份的限制,许多想说的话到了嘴边却又硬生生地咽了回去。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王伯当最终决定还是留在狄道城,坚守到底。
而霍光和李信此时已别无他法,只能选择依附北凉军,以求自保。
然而,项羽根本没有给杨秋太多的时间去思考和犹豫,他果断地率领军队直接向南城方向发起了猛烈的攻击,一路势如破竹,锐不可当。
霍光不敢犹豫,带着霍家人追上了北凉军的大部队。
李信深知此次博弈的关键所在,心中忐忑不安,完全不敢与对方真刀真枪地对抗。
待霍光等人如释重负般离去后,王伯当见机行事,毫不迟疑地接管了太守府,然后堂而皇之地以太守的身份开始发号施令。
然而,狄道城却因为这场突如其来的权力更迭而陷入了彻底的混乱之中。失去了领袖的百姓们犹如无头苍蝇一般,茫然失措,整个城市都被无序的恐慌所笼罩。
这场激烈的大战整整持续了三天三夜,狄道城在战火的摧残下变得千疮百孔、面目全非。
尽管王伯当竭尽全力想要挽回颓势,但他终究缺乏力挽狂澜的实力。面对秦子玉强大的大军,他的抵抗显得如此苍白无力,很快便被秦子玉的军队斩杀于阵前。
秦子玉成功地斩杀了王伯当,以雷霆手段立威,这一壮举迅速为他赢得了大量的赞誉和支持。
王陵瞪大了眼睛,满脸狐疑地看着秦子玉,他实在想不通为什么秦子玉会如此坚决地要斩杀王伯当。
面对王陵的质疑,秦子玉的表情异常平静,他缓缓地解释道:“狄道城一战对于陇西郡来说至关重要,这是收官之战。如今霍光和李信逃脱了,南凉军必然会将他们的怒火发泄在其他人身上。所以,必须有人来承担这份责任。”
王陵听后,沉默不语。他知道秦子玉的决定并非轻率之举,但心中仍有一丝不解。
秦子玉似乎看穿了王陵的心思,他继续说道:“我这样做也是为了大局考虑。只有让南凉军看到我们的决心和果断,他们才会对我们心生畏惧。”
说完,秦子玉不再理会王陵,转身开始处理其他事务。他迅速将陇西郡的胜利果实进行分配。
首先,镇南将军白起和镇南军团在这场战役中立下赫赫战功。白起被任命为陇西郡太守,全面负责该地区的治理和防御。镇南军团则移驻狄道城,并得到了扩军的机会。
为了确保镇南军团的战斗力,秦子玉决定保持主力精锐的规模不变,同时将辅兵扩充至一百万之众。这样一来,镇南军团不仅在数量上得到了增强,更在质量上有了保障。
白起走马上任后,雷厉风行地展开工作。他立即安排廉颇进驻临洮,并着手组建一支重装防守部队。这支部队将成为狄道城的坚实防线,抵御可能来自南凉军的进攻。
与此同时,负责攻略安定郡的韩信也传来了好消息。他通过远程通话渠道向秦子玉汇报,任务已经圆满完成。
秦子玉在完成攻略两郡的任务后,开始论功行赏。他对韩信的才能和功绩给予高度评价,决定任命韩信为安定郡太守,负责管理该地区的政务和军事事务。这一任命不仅体现了秦子玉对韩信的信任,也为韩信提供了一个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
此外,秦子玉还特许镇东军团可以自由扩军,不受编制的限制。这意味着镇东军团在兵力上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任务。
至此,秦子玉攻略两郡的任务圆满完成,他的势力范围进一步扩大。而项羽代表项家宣誓效忠,则进一步巩固了秦子玉在这片土地上的统治地位。
南凉军成功掌控了三个郡的地盘,这是他们迈出的至关重要的一步。这不仅增强了南凉军的实力,也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在这一片繁荣景象背后,法正却对未来感到担忧。他找到李靖等人,与他们探讨局势。法正认为,虽然目前形势看似一片大好,但其中隐藏着许多潜在的危机和挑战。
李靖是个聪明人,他对法正的担忧心知肚明,但他并不想掺和其中。他深知政治斗争的复杂性和危险性,不想卷入不必要的纷争。因此,他对法正的话只是一笑而过,并未明确表态。
与李靖不同,杨业和王陵的底气明显不足。他们意识到自己在南凉军中的地位并不稳固,为了增加自己的筹码,他们不得不附和法正的观点,希望能在未来的局势变化中获得更多的利益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