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5章 大善人(1 / 1)

不知道是冲石唐之的面子,还是照顾村民的不容易,市局给的价格是三块钱一斤,有点出乎刘根来的预料。

他送来的是一头一百五斤出头的大野猪,到手将近四百六十块钱。

到他离开,石唐之也没回来,不知道在忙啥。

想想也是,那么大的副局长总管的是整个四九城的特勤,怎么可能总在办公室待着?

晚上吃饭也是只有刘根来和柳莲娘俩,石唐之直到晚上八点多才回来。

刘根来陪着柳莲在客厅里坐了一会儿,就回了自己房间,石唐之回来的时候,他都快睡着了。

石唐之跟柳莲在客厅里聊了一会儿,才回到他们的房间。

他们聊天的声音很小,刘根来基本听不清,只是模模糊糊的听到了两个字——敌特。

再一想,刘根来就猜到石唐之在忙什么了。

肃清敌特的工作虽然每天都在进行,但在某一些时间节点之前都会加大力度,比如国庆和春节。

现在已经六月份了,距离国庆节只剩下三个多月,又到了该加大力度的时候。

就是不知道所里会不会也有任务安排。

……

接下来几天风平浪静,金茂他们最快也要一个多星期才能回来,刘根来每天的工作任务就是带着秦壮一块巡逻。

几天下来,秦壮也适应了巡逻的强度,不像头一天那样还没巡逻完就喊累。

周六下班,刘根来又回到了岭前村。

这周下了一场小雨,刚把地皮湿透的那种,对旱情没有多大缓解,也就聊胜于无。

回村的路上,刘根来又从导航地图上观察了一下村里人。

上周回来的时候,村里人都在准备进山打猎,这周都集中在生产队。

这是要干嘛?

刘根来把导航地图放大,很快就发现大多数人都在重复着一个动作,仔细一看,他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村民们是在磨镰刀。

该收麦子了。

天干,小麦早就不长了,今年收麦子的时间比往年提前了大约一个星期。

经过一片麦田的时候,刘根来停下摩托车查看了一下墒情。

情况很不好。

这个年代,小麦在正常年景的亩产也就两三百斤,今年天这么干,产量能有正常年景的一半的不错了。

岭前村人多地也不少,平均下来,一人差不多能有一亩七八分,其中大约一半都种了小麦。

要是正常年景,平均一人差不多能产出两百斤小麦,交了任务粮和村里的提留,分到每个人头上的小麦差不多有一百斤。

一百斤看似不多,但大多少庄稼都是种两季,收了小麦还能种玉米或是地瓜,再加上玉米和地瓜那些粮食的收成,倒也勉强能吃饱肚子。

可在灾年,所有粮食的产量都会腰斩,产量少了一半,再一交任务粮和提留,留在农民手里的还能剩多少?

更操蛋的是公社那帮孙子为了那点虚名还会夸大产量。产量高,任务粮就要多交,粗粮还好一点,像小麦这种细粮,农民几乎一粒也留不下。

天灾?

刘根来只能呵呵了。

刘根来刚停车没一会儿,几个民兵就赶了过来,走在最前面的是赵德顺。

“我还以为是有人偷粮食,原来是你小子。”赵德顺跟刘根来开着玩笑。

隔着老远,他就听到了挎斗摩托的动静,早就知道是刘根来。

“德顺叔,我是该喊你赵大队长呢,还是喊赵连长?”刘根来笑着递过去一根烟,又跟他身后的两个扛枪的民兵一人丢了一根。

“少给我臭贫。”赵德顺远离了一点麦田,才把烟点上,“今晚有没有空,再去打打猎。”

“你们还要去打猎?”刘根来有点奇怪,快要麦收了,村里还要组织打猎?

不用巡逻,不用割麦子?

“一个生产队挑三四个人还是没问题的。”赵德顺看出了刘根来的疑惑,“你也看到了,麦子产量不行,不想点办法,村里人就要饿肚子。”

“上周咱们打到的野猪换到粮食了吗?”刘根来明知故问。

“换到了,还不少呢!”赵德顺有点兴奋,“咱们在鸽子市遇到了一个大善人,两头野猪就换到了一千斤玉米面,那可是纯纯的玉米面,一点棒子都没加,可把大伙高兴坏了。”

赵德顺越说越兴奋,“要是有机会,我真想当面好好谢谢这个大善人。”

谢就谢呗,你往下挥手是几个意思?

刘根来忽然感觉胯下一紧。

“那就再找他换啊!能换一次,肯定能换第二次。”

“我们倒是想,可打不到野猪啊!”赵德顺的兴奋劲儿一下就没了,“连着一个星期,一头野猪也没打到,就等你回来了。”

这是被赖上了?

好吧!

赖上就赖上,谁让都是一个村的,他总不能眼睁睁的看着村里人饿死吧?

“什么时候进山?”刘根来问道。

“你答应了!”赵德顺满脸惊喜,“太好了,我还以为你不会答应呢!”

“说正事儿。”

激动个鸟蛋?

“天黑就走,你在家等着就行,我去找你。”赵德顺拍拍刘根来肩膀,满眼都是欢喜。

“嗯。”刘根来点点头,没再多说什么,骑着挎斗回家了。

刘根来把晚饭做好的时候,一家人都回来了,看着兴致都不太高。

“咋了这是?”刘根来给刘栓柱递了根烟。

“我抽这个。”刘栓柱往门槛上一坐,从后腰抽出了烟袋锅,叹了口气,“咱村五个生产队长去公社开会,没一个回来的。”

“这还不到时候呢,着啥急?”刘根来看了看天,太阳还没落山,离天黑还早。

“你知道个啥?”刘栓柱又叹了口气,“邻村好几个生产队长都回来了,他们没回来,是因为没听公社的吩咐。”

“公社让他们报高产量?”刘根来一下就猜到了。

“嗯。”刘栓柱点点头。

“公社让报多少?”刘根来又问。

“说是最少一千斤,不听吩咐就要写检查,啥时候思想觉悟提高了,把产量报够了,啥时候放他们回来。”

一千斤?

村里所有小麦都交上去也不够啊!

“这叫啥事?”刘根来也跟着叹了口气。

要在以前,爷儿俩这么唉声叹气,李兰香早就骂上了,今儿个,她什么都没说,只是默默地盛着饭。

李兰香也犯愁啊!

不光是他,根喜根旺彩霞三个小家伙也没了往日的精气神,在墙边蹲成一排,默默的玩着小土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