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基地生活(1 / 1)

家常话没有多聊,毕竟两人都有工作。谢舅舅也是想跟外甥女拉近一下关系,才聊聊家长里短的,怕她头一次进这种严肃的基地工作会有不适。

见灵月挺习惯的,跟外界断联也没影响她的情绪,谢舅舅也就放心了。

只是听她不时咳嗽,他还悄悄去找厨子,要了点梨子冰糖,拿回宿舍用搪瓷缸炖了给灵月喝。

灵月挺感动的,没想到舅舅这么正直古板的科研人员,对她却这么心细。

要知道舅妈不止一次说舅舅‘笨’,冬不知加衣,夏不知减衣。饭菜尝不出咸淡,饺子从来吃不出啥馅的。

谢舅舅还有点不好意思:“你俩个表姐长大后,跟我总没话说。舅舅也不太会说话,灵月啊,你要心里有事,一定要跟舅舅说啊,千万别闷在心里。”

灵月感激地道:“谢谢舅舅!您放心,我不会跟舅舅生分的。”

都是关心灵月的身体,谢舅舅是悄悄给她食补,而咱们刘领导做的是,让她每天军训两小时。

也不训高难度的,就跑操、站军姿,做简单的操练。

灵月接到通知相当无语:“我在大乔山的时候已经通过训练了!有教官为证!”

她不想提教官是顾司白,也清楚刘领导不可能真的找教官证实。

刘领导直接说:“你的身体太弱,三天两头生病怎么能行?在澳国你那一病,把所人都吓到了。

就算为了工作,你这身体也得养好。每天早操两小时不能少,就这么定了!”

灵月欲哭无泪,我只想早上静静地看着窗外的风景看会书,而不是去喊号子做早操啊!

但现在工作强度并不高,墨尔门号没入港之前,他们做的都是翻译资料。

人家去苏学习的同志已经出发了,她这个在领导看来‘不愿意’去的,哪有资格拒绝训练?

灵月只能去领衣裳,像新人一样接着训练,不光有早操,还要上思政课。

灵月怀疑刘领导觉得她出国,又去过港城,还写剧本赚钱,怕她被资本思想引导,才让她回炉重造吧!

后来才知道是她误会了,因为刘领导竟然安排她做讲师,给大家分享她在国外的见闻,特别是她登上航母的事,那是一天三讲。

灵月很快就适应了基地的生活,早上跑操后她胃口大开,一顿早饭吃的比以前三顿都要多。

舅舅还一直想法子给她加餐,搪瓷缸炖汤没停过,梨汤之后,是银耳红枣汤,再不济,也会给她煮碗红糖水。

一直说她太瘦了,过年时脸还有点肉,再这样瘦下去,海边的大风都能把她吹跑。

要知道这个时候资源有多匮乏,舅舅弄这些东西来,一定搭了很多人情。

早操去小组工作,补全图纸、查资料、翻译文件,还找到以前苏国的同志留下的手稿,基地里懂俄文的不多,自然又是灵月的工作。

下午她有一节思政课,要写教案,提前给刘领导看过才能上课。晚饭后的时间是完全自由的,她会和舅舅沿着海岸散步半小时。

回到房间后开始看书,不是看小说,更没时间写剧本画分镜图,她在恶补自己的专业知识,书都是舅舅推荐的。

时间过的飞快,眨眼就到了暑假。灵月不禁想,自己要是没进基地,这个时候应该去南海跟叶炎见面。

不知道叶炎现在怎么样?会不会又有紧急任务,出海断联数月。

上一次他好像去了一个礁石哨点,他说的轻描淡写,但灵月却非常清楚这个年代的礁石哨有多危险和辛苦。

在日历上划去一道,跟叶炎相见的日子又近一天。

她对外界的了解都来自于军区的杂志,然后就是等着澳国那边的消息,拆了多少?预计什么时候到港?

不知道是不是她带来的蝴蝶效应,前世墨尔本号是后年才买回来的,但这一世早了一年,刘领导说最快明年春就会由拆船公司带回。

她的生活没什么改变,就是夏天的早操提前了两个小时。

她的皮肤晒不黑,但很容易晒伤的类型,她从港城买的防晒霜早就用完。所以提前早操她非常愿意。

没有空调,连风扇都是吱吱响的老掉牙类型,工作时间一长,稿纸都会留下汗印。

不过琴岛夏天的热跟羊城不同,羊城是闷热,连风也是湿的,每天身上都汗黏黏的。

琴岛的风很凉爽,在树阴下吃片西瓜,听着蝉鸣,吹着海风,倒有别样的夏日气氛。

饮食方面琴岛跟羊城也很不同,都是海鲜,但琴岛的做法更有滋味。

就是吃多了海鲜让人更馋肉,过节的时候看到食堂有红烧肉,灵月跟所有人一样,两眼放光。

秋天来的时候,灵月第一次收到外面寄的包裹,是叶奶奶一个月前寄的,还是通过学校转寄过来的。

也就是说叶奶奶都不能确定,这个包裹灵月能收到,但她还是细心地装了很多东西。

秋冬穿的厚衣裳,棉鞋、手套、帽子,吃的有红糖、牛肉干,还有从华侨商品店买的糖果。

也有补身体的草药,今年的新茶,灵月常用的钢笔,李佳双寄的辣酱,还有杂志社的几期杂志等等。

包裹已经被拆开检查过,送到灵月手上的时候,她一样样摊在床上看了老半天。

她都没有察觉到,已经在基地待这么久了!越发地佩服舅舅这些科研人员,他们之前去大西北,去东北,一去就断联很久。

一种信念支撑着,没有人觉得苦。

灵月将吃食全部拿出来,分给舅舅和其他小组成员,茶叶给刘领导分了一半。

她不再觉得日子难熬,反而越发惭愧自己能做的事太少,等墨尔本号一回来,需要她翻译的文件全部翻译完,要补全的资料补好,她也没留下的必要了。

这样想着灵月对工作和基地的生活都更认真了,她会和见到的每一个人打招呼,不论是炊事兵还是科研人员,她都会分享糖果。

她的思政课成了最受欢迎的课,谢舅舅还带着小组成员来旁听。也不知道是谁最知晓,她还是编剧艾华。

这下不得了,傍晚散步时总有人来问她关于电影的事。实在是基地的生活太枯燥,没有一丁点娱乐。

灵月在这里,就像给枯燥荒凉的大地,增加了一抹绿意一样。

上一次在大乔山训练时,她总往军区杂志上投稿。这几年她写剧本,已经很久没往军区杂志上投稿了。

想想有点对不起李团长,那时她还答应,去菁华上学也会经常定稿子的。

所以现在她又重新拾笔了,当然每一篇都会给刘领导看,由他来投稿。

刘领导看完都会夸她两句,也会好奇地问她:“你去过港城,在京市、羊城生活了那么久,不会觉得这里的生活很艰熬吗?”

说实话,一开始他带灵月来的时候,都想过她最多坚持三个月,然后就会要求离开。

没想到她坚持了这么久,并且还有一种越来越习惯,越来越喜欢这里的感觉。

灵月笑着说:“这里的物质方面确实很匮乏,但我一点也不觉得艰熬。我只恨自己能力不足,不能长期留下。”

刘领导这次说的很认真:“没关系,你回到学校以后,继续从米国佬那里赚钱助力军工。贡献一样大!”

有些话他不好跟灵月说,便在谢舅舅面前说,不止一次夸灵月,像她这样的年轻人真不多!

他见过太多有能力的年轻人,但只要接触到外面,都会想法子出去。

有人说这一代年轻人不像老一辈,愿意为国为家牺牲自我。但这话并不绝对,还是有像灵月这样的年轻人。

哪个家长不爱听别人夸孩子啊!谢舅舅只要听到领导夸灵月,那简直比夸他自己还要高兴。

两人又聊起灵月的赚钱能力,听谢舅舅说她之前把稿费都捐给大乔山的武器研究。

要不是有她捐的那笔钱,那个研究所都要关门了。国家穷啊!很多做军工的都转去做民营,先挣到钱再回来做研究。

刘领导也说,她从米国人那里赚到的美金,一文没留,全部捐了买墨尔本号。

之前她去港城,上面的人还担心她会一去不回。海子里特地派安保保护,既是保护她的安全,也是防着她会不回来。

现在看来,她的初心一直未改。

刘领导只恨灵月不是自己的女儿,他要有这样一个优秀的女儿,一定会全力托举她的。

谢舅舅也是这么想的,所以开始时他给灵月找书籍,恶补专业知识。后来就放弃了,比起让灵月当科学家,她还是去赚钱培养科学家吧!

琴岛的冬天来的早,下第一场雪的时候,灵月呆呆地站在雪地里看了很久。把旁边的同志都逗笑了:

“你在羊城过的冬啊?多少年没见过雪了?”

灵月失笑:“不是的,去年是在京市过的年。我就是,就是没反应过来,怎么就到冬天了?”

是啊,时间怎么会过的这么快?马上就要过年,她已经来基地大半年了。

她问舅舅想不想舅妈?想不想家人?

舅舅说习惯了,想当然想,不过他更想完成工作。

“不出意外,舅舅要在这里待到退休。不对,退休了也会被返聘回来。但舅舅是真高兴啊!

咱们也要有航母了,以后还会有更先进的战斗机,不输米和苏的武器。咱们再也不怕任何人!”

舅舅说起这些的时候,眼神中的爱意和向往都要溢出来了。

让灵月很感动,这种纯粹报效国家的爱,是演员演不出来的。

“等一期工程完成,能探亲的时候,我就接你舅妈来看看。这么久没跟她联系,估计电话一接通,就是唠叨。”

舅舅说着笑了起来,他和舅妈不论是从外表还是脾气性格,看着完全是南辕北辙的两个人,结为夫妻倒挺契合的。

“这些年苦了你舅妈,那个家完全就是她撑着,说起来我对得起国家,对得起任何人,唯一对不起她,嫁给我,让她吃了不少苦啊!”

灵月忙道:“舅妈不会怪您的,她只会为您骄傲。”

这让她想到叶炎,叶炎是她的骄傲,她也要做叶炎的骄傲。

雪一下年就近了,年前的时候刘领导收到一份特别的礼物,是羊城周局转送过来,朱暻送给灵月的。

而灵月在看到清单的时候,直接说转赠给基地。

那是一台彩电,配套了影碟机,是朱暻从港城带来给灵月的。

年三十基地也办了一场晚会,灵月身兼数职,主持人是她,还表演了三个节目。大合唱唱的是她写的那首军歌。

然后大家就围着彩电看春晚,大礼堂挤满了人,跟看电影一样热闹。其实后面的同志只能听到声响,勉强看到个人影,可大家依旧看的很高兴。

灵月笑对谢舅舅说,比起之前在大乔山军区过的年,今年吃的更丰盛,桔子、瓜子、花生、糖果这些随便吃。

可见咱们的物质方面还是提高了很多的。谢舅舅笑说,那是当然,现在彩电都看上了。

电视被小气的刘领导锁起来,只有逢年过节或者有特殊情况听新闻时,才会搬到大礼堂给大家看。

灵月不知道朱暻怎么突然送她这个?难道是僵尸先生上映,他知道自己没法去港城观影,才送套设备来的?

灵月猜的没错,僵尸先生确实是年前十一月份上映的,它的拍摄过程跟灵月叮嘱朱暻的一样,五百万很快花超。

英叔很不好意思地找朱暻增加投资,要是没有灵月那一通叮嘱,朱暻肯定是拒绝的。英叔也想好了,如果老板拒绝,他就找旧老板洪大哥帮忙。

但朱暻没有拒绝,直接追加三百万的投资,这部电影比前世提前一年,并且换了东家,顺利上映了。

然后毫无疑问,火爆香江,斩获两千万票房。

宝岛工会还没排查出,朱暻的影视公司跟大陆有没有关系?但宝岛那边等不及了,立即将片子引进宝岛。

结果就是在宝岛比在香江还要火,斩获四千万票房。接着就是东南亚各国,特别是小日子,对这部片子的超爱超出预期。

虽然是今年末上映的,但票房已经冲进年度前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