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上中天,夜风徐徐。
杨炯半跪于地,指尖轻探谭花腕间脉搏,见她气息渐趋平稳,眉间紧蹙的纹路亦缓缓舒展,悬着的心方落下些许。
正欲开口吩咐,文竹疾步而来,俯身低语:“苍松子求见。”
杨炯垂眸摩挲着腰间玉佩,碎玉相击轻响在夜色里格外清晰,须臾抬眼,目色冷冽如霜:“取华龙真人、王灵枢首级,以玄铁匣盛了,连夜送往龙虎山。叫人将那匣子高悬山门,好叫他们记清楚,负义之徒该当何罪!”
话音顿了顿,又指向不远处还燃着余烬的篝火,“再把空性头颅取下,裹了浸血的素绢,着沈叔叔送去邹鲁府上。”
文竹闻言,面上浮起忧色,轻声劝道:“这般大张旗鼓,恐惊了旁人耳目,反生枝节。”
杨炯转身望向远处影影绰绰的山峦,夜风卷着枯叶掠过脚边,他掸了掸衣摆沾染的草屑,冷笑出声:“后天清明,百虫蛰伏,正是收网好时机。”
文竹深知他心思缜密,不再多言,屈身一礼便去安排。
杨炯背着谭花缓步下山,行至半山腰,忽闻身后传来急促脚步声,回头看时,却见苍松子喘吁吁奔来,鹤氅下摆沾满草屑,颇失仙风道骨之态。
苍松子瞥见杨炯背上昏迷的女子,面色骤变,忙从袖中取出羊脂玉瓶,颤声道:“侯爷救人心切,贫道来迟一步!此乃敝派镇山之宝一气丹,通气生阳、解毒护神最是灵验,还请快与这位姑娘服下。”
杨炯闻言冷笑,眼底映着寒星点点:“你倒是会挑时辰献殷勤,早做什么去了?莫不是见人死里逃生,才想起送炭?”
说罢斜睨着他,嘴角勾起讥诮弧度。
苍松子被噎得面色涨红,白须微微颤动,手足无措地立在当地,不知所言。
杨炯冷哼一声,劈手夺过玉瓶,丹香混着药气扑面而来,喂给谭花吃下一颗后,这才道:“你们全真四派,清静、遇仙两脉与我素有渊源。静散人、景春真人常年云游济世,广结善缘,何等超脱。偏生你南无派与龙门派不安本分!你身为掌教,本应持守清规,却搅入这趟浑水,当真是利令智昏!”
苍松子慌忙整衣下拜,额间满是汗珠,急忙开口:“侯爷容禀!我全真一脉虽称玄门,却也有数千弟子要谋生计。北方灾荒频仍,谋生艰难,清静、遇仙两脉超然物外,龙门派又只愿攀附权贵行医施药。贫道身为掌教,独木难支,实是架不住皇太后许诺,说要在北方州府安插人手,这才……这才不得已涉足俗务啊!”
言罢长揖不起,语气中满是无奈与辛酸。
杨炯抬手虚按,打断苍松子絮语,眉间凝着寒霜,冷笑道:“若要与王府周旋,须得先明白。我王府最恨背叛二字。正一教的下场,你且仔细瞧着,莫要步了后尘。”
苍松子如遭雷击,忙不迭躬身作揖,声气发颤:“侯爷教诲,贫道没齿难忘!”
见他噤声,杨炯挑眉冷笑,袖口拂过苍松子发颤的肩头:“与人谈条件,却不知先表诚意?难不成要我三请四催?”
话音未落,尾音已带着几分森然。
苍松子浑身一震,这才如梦初醒,急得白须乱颤:“是贫道糊涂!邹鲁那厮暗示全真与正一为李泽造势,还命我等安排高手,混入后日曲江学子开考宴。只是具体图谋,他语焉不详,只说静候消息。但瞧空性那神神秘秘的模样,定是知晓内情。”
杨炯眸光骤冷,思忖片刻,忽轻笑出声,却似冰棱相撞:“原来太后想借清明开考宴大做文章,拿先帝说事,削弱两位公主声望,再捧李泽上位,好弄个三足鼎立的局面。”
说罢忽而逼近,寒星映在眼底,“只是她调遣佛道高手混入,莫不是存了强取豪夺的心思?”
苍松子大气也不敢出,只听杨炯又问:“此番你带了多少人马?”
苍松子忙回道:“共一百精锐,其中三十人已达登堂入室之境。”
杨炯闻言抚掌而笑,笑意却未达眼底:“道长既诚心投靠,可愿递个投名状?”
苍松子听闻此言,惊得银须乱颤,面上血色尽褪,颤声道:“侯爷明鉴!今日之事,早已满城风雨。若老道再行反间之计,岂不是飞蛾扑火,自寻死路?”
杨炯闻言嗤笑:“这便要问你自己了。世人信与不信,全在你是否堪当大用。好比那玉,即便有瑕,若举世难寻,旁人也只得捧着供着。如今正一教折了华龙真人和王灵枢,道长若还瞧不明白局势……”
苍松子垂眸不语,只觉夜风卷着枯叶扫过脚踝,寒意顺着经脉直窜心头。
良久,他艰涩开口:“侯爷若要老道效命,又能许些什么?”
杨炯转身将谭花轻放入马车,掸了掸袖口,漫声道:“西夏故地,任全真教开坛布道,钱粮人马,王府一概支持。若道长有志气,那极西之地的教皇、先知之位,未必不可染指。”
苍松子心头剧震,忆起西夏灭国后,佛门田产尽被西夏公主充公,全真教若得王府襄助,不出三载,必能开宗立派。至于那教皇先知之说,虽是画饼,却也让他热血翻涌。
思忖间,他突然掣出长剑,寒光闪过,左臂已应声而落!鲜血如喷泉般涌出,染红了道袍与脚下土地。
只见他疾将一把丹药塞入口中,气贯全身,指尖如电,在肩头连点数穴。
待血势稍缓,他面色惨白如纸,却强撑着躬身道:“侯爷金口玉言,可莫要反悔!”
杨炯见他如此狠绝,也不禁动容,轻叹道:“王府向来一诺千金,岂会做那背信弃义之事?”
苍松子单手持礼,郑重道:“若老道不幸殒命,还望侯爷照拂洛阳桃源宫,助我徒儿重掌道统。”
杨炯颔首应允,撩起车帘登上马车。
车轮碾过碎石,缓缓驶向夜色深处,唯余苍松子立在原地,身形在月光下渐渐凝成一抹单薄的剪影。
刚一入车,但见谭花倚着鹅黄软靠,见杨炯挑帘而入,勉力要撑身相迎,却被他长臂一揽,带进温热怀中。
“逞什么强?小心伤口又崩开了。” 杨炯指尖拂过她鬓边碎发,语气温软却含着嗔怪。
谭花双颊顿时泛起胭脂色,轻扭着要挣开,奈何周身绵软无力,不过是徒然在他怀里蹭出几缕幽香:“你莫要小瞧那苍松子,此人最善见风使舵,能自断手臂表忠心,野心绝不会小。”
杨炯屈指弹了弹她鼻尖,笑道:“若无野心,我反倒瞧不上他。西夏经战乱后,佛寺田产十不存一,百姓没了供奉处,倒像缺了主心骨。全真教若能填了这空缺,于朝廷于江湖,都是件顺水推舟的妙事。”
说至此处,声音愈发低沉,“况且西域乱象已起,东土西境早晚要撞个正着。那些个红毛碧眼的传教士,手持《圣经》口诵祷文,我们便以三清道祖为盾,左执长刀右持火器,且看是谁先折了谁的锋芒。”
谭花仰起脸,见他眉眼间尽是豪情,烛火映得轮廓似镀了层金,不觉心尖一颤,红晕漫至耳尖,忙将滚烫的脸埋进他衣襟,呢喃道:“你吩咐皇城司的差事,我早着心腹办妥了。明日曲江开考宴,有我盯着,保管出不了岔子。”
杨炯闻言,手臂又紧了几分,下巴蹭着她发顶笑道:“这世上若连姐姐都信不得,我还能信谁去?”
谭花被这股热气撩拨得浑身酥麻,软了三分身子,却又听他唤自己姐姐,当即杏眼圆睁,横了他一眼,娇嗔道:“往日里叫你喊,你偏生拗得像头倔驴,如今倒叫得这般顺口?”
杨炯撇了撇嘴,假意嫌弃道:“不过瞧你病弱,哄你罢了!等你身子康健,可别想再压我一头!”
谭花闻言,轻哼一声,眼波流转间闪过狡黠,声音虽小却带着威胁:“你敢?”
“我有何不敢!明明与我同岁,却非要我唤你姐姐,哪有这般道理!” 杨炯说着,一把攥住她柔荑,似是故意逗弄。
谭花见状,朱唇轻抿,眸光一狠,突然倾身上前,一口咬住杨炯肩膀,含糊不清地娇叱:“叫不叫!”
杨炯见她这么活泛,知道她身体应该没有什么大事,以前都是被她欺负,如今机会难得,定要好好修理修理一下这个病老虎
眼见谭花虎牙刺破春衫,温热血腥混着她口中兰麝之香,直往杨炯脖颈里钻。
杨炯虽吃痛,却强忍着不叫,反手一扯她腰间素绸。
谭花顿时失了平衡,娇躯歪斜着倒在锦褥之上,绣着流云纹的月白绣鞋也落入杨炯掌中。
杨炯指尖轻抚鞋面上的昙花刺绣,忽地握住她裹着罗袜的纤足往上一抬,拇指有意无意在那足心软肉处打着旋儿按压。
他俯下身,在谭花耳畔轻笑:“还不松口?”
说罢,右手食指勾住袜口金线,将那薄如蝉翼的素绫缓缓往下褪了半寸,眼中尽是戏谑之意。
谭花只觉足心酥麻难当,粉面霎时间红似火烧云,偏生要强的性子作祟,非但未松口,反倒咬得更紧,两排贝齿深深陷进杨炯肩头肉里。
杨炯眉头微蹙,暗道这小老虎性子是真烈,越是难惹越是要惹,嘴上却故意逗弄:“原道是整日里舞刀弄剑的辣姑娘,不想竟藏着这般雪玉似的莲足,倒叫我好生意外!”
说罢,指尖如鹰爪般掐住她凸起的踝骨,谭花浑身猛地一颤,喉间溢出一声闷哼,却仍死死咬住不放,殷红血珠顺着玄色衣料蜿蜒而下。
恰此时,车厢里忽地漫起一缕甜香,原是杨炯捏揉绣鞋时,将夹层里藏着的干花揉作了齑粉,花香混着旖旎气息,愈发教人面红耳热。
见她这般倔强,杨炯邪火顿起,左手如蛇般探入裙裾,隔着软绸捏住那纤细脚踝,指尖似有若无地摩挲着小腿内侧筋络,调笑道:“听闻皇城司审那犯事的妇人,最爱拿孔雀翎扫这膝弯……”
话未说完,指腹已重重刮过她膝窝嫩肉。
“啊!” 谭花惊呼一声,贝齿终于松开,粉面涨得比三月桃花还艳,又羞又恼地抬足便踹。
可她哪里知晓,方才一番纠缠,素绫罗袜早褪至脚腕,羊脂玉般的足背尽露,十粒丹蔻红若新剥荔枝,恰似雪地里点了胭脂,更添几分撩人意态。
杨炯见她玉足乱蹬,却如嫩藕般绵软无力,当下涎着脸轻笑,一把将那只纤足拽入怀中。
鼻尖几乎要贴上她泛着薄汗的足弓,小声哄道:“好姐姐,小心伤口迸裂,可别辜负了我这番苦心。”
谭花挣扎间,罗衫半敞,露出内里鹅黄抹胸。那抹胸上绣着的雪白昙花,随着急促的喘息起起伏伏,更衬得肌肤胜雪。
她杏眼圆睁,咬牙嗔骂:“你这登徒子,再敢胡来,明日定将你这爪子剁了泡在女儿红里!”
话犹未了,忽觉足尖一热,竟是杨炯作势要亲。
谭花又惊又羞,忙蜷起脚趾往后缩,却不防撞上车厢壁,只听得 “叮” 的一声,金钗歪斜坠落,一头青丝如墨瀑般散在杏色锦被上。
杨炯见状,趁机欺身而上,左手撑在她腰侧,右手仍紧紧攥着那只莲足不放,调笑道:“姐姐好没记性!先前在鬼门关走一遭时,可不是说过,若能平安回来,便由着我……”
话音未落,目光早已顺着她半敞的衣襟往下游移,尾音也消散在马车颠簸的声响里。
谭花哪里经得起这般撩拨,又羞又急,屈膝便要顶撞。却不想被杨炯一把按住膝头,两人拉扯间,他掌心不经意擦过她胸前高耸处。隔着轻薄绸料,那温香软玉的触感,直叫人心猿意马。
“你……你作死!” 谭花又羞又愤,正要破口大骂,忽见杨炯直勾勾地盯着自己胸口。
低头一看,顿时大惊失色,原来抹胸的系带不知何时松了两寸,春光几泄。
谭花慌忙扯过衣襟遮掩,却听杨炯在耳畔低语:“姐姐这应承,比那琼浆玉液还醉人三分!”
正自纠缠间,忽听得车辕 “咯噔” 一声,原是碾着路上深坑。
谭花立足不稳,娇躯前倾,朱唇险些擦过杨炯喉结。杨炯哪肯放过这机会,扶在她腰间的手掌骤然收紧,便要低头噙住那抹嫣红。
偏生此时,远处传来 “咚——咚——” 打更声,月光透过晃动的鲛绡帘,将两人交叠的影子映在厢壁上,影影绰绰。
杨炯借着月色,瞧得真切:谭花睫毛轻颤,宛若受惊的蝶儿;唇上还沾着方才咬他留下的血渍,倒像是特意点的胭脂,愈发显得娇艳欲滴。
“侯爷,到谭府了。” 文竹的声音冷不丁从外头传来,惊得两人皆是一震。
谭花满脸飞红,用力推开杨炯,手忙脚乱系着衣带,一脚踹开车门便要下车。夜风卷着她身上的暖香扑进车厢,却扑不灭她耳尖那抹绯红。
杨炯不慌不忙整了整衣襟,弯腰拾她花落地金钗,在手中晃了晃,嬉皮笑脸道:“姐姐这金钗,权当定情信物,本侯先收着了!”
廊下灯笼昏黄,光影摇曳。
杨炯斜倚着车辕,目送那道绯色身影跌跌撞撞进了府门。方才揽着的软玉温香虽已散去,指尖却还留着余温。
夜色里,忽传来女子一声羞恼的啐骂,混着远处歌楼飘来的《诉衷情》,倒像是新填的词儿,唱的不知是哪家风流韵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