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5章 朱棣:这杨清该不会又要来什么汉使情节吧?(1 / 1)

像他永乐一朝的文武百官,早已从内心深处恐惧他。

所以朝堂之上自然也就不敢太过放肆!

即便朱棣有意改变这样的现状,可二十多年来的遭遇,还是让群臣谨小慎微。

【年底,随着新的政策下达,整个大明所有百姓各个喜笑颜开。】

【烟花爆竹的销售甚至创下了最新高,仅仅这两个半月消耗的火药,就足以打一场灭国之战。】

【民间已经开始有百姓在家中祭拜你的神位,这让你无可奈何。】

【因为你心中非常清楚,人不是神,也不会成为神。】

【可这些是百姓自发的行为,你做不到禁止,只能放下此事。】

【永承第十四年,新驰道的修建终于展开,无数百姓踊跃报名,而户部也在计算以何种价格雇佣百姓修建驰道。】

【但结果却令人大跌眼镜,只因用工价格竟然还比不上你之前给劳役下发的安家费。】

【你与户部商讨许久,最终还是提高了工价,甚至细分工种,来划分工钱。】

【若是每个工种都是同样的价格,势必会养成懈怠的情况。】

“工价还比不上安家费?”

看着模拟器里的描述,朱棣不由得目瞪口呆。

不过想想老四的壕气,他又觉得很正常。

对方是生怕百姓会吃亏!

而户部就不同了,肯定是以节省为主。

只是看到老四在模拟器里提高工价,他顿时皱了皱眉头。

提高工价造成的后果是朝廷负担过重!

如此一来,日后朝廷还敢开展大基建计划吗?

朱棣心中有了几分担忧!

【随着雇佣的工价公布出去,百姓的热情不减。】

【与在田地里讨食相比,被朝廷雇佣的性价比会更高一些。】

【只需干上数月,便能超越一年丰收的利润。】

【不过也因此,造成了全职和兼职工人的产生。】

【全职工人只做工,不再种地为生,而兼职工人则是在农闲时才会接受朝廷雇佣。】

【但显然,全职工人更容易得到朝廷的青睐,只因全职更为稳定,不会对修建工程造成影响。】

【不过也因为这一次雇佣百姓修建驰道,让民间的认知发生了一种全新的变化。】

【是成为工人,还是成为农户,在民间引发了巨大的争辩。】

“性价比?全职?兼职?”

看着模拟器里再次冒出来了三个不同的词汇,朱棣不由得睁大了眼睛。

他再次为老四的学识感到震惊。

像这种浅显易懂的词汇,能想出来一个就很不容易了。

完全没想到老四一次就想到了三个!

只是看到民间因为全职和兼职产生了争辩,他心中也不免有些担忧。

自古以来,帝王将相一直都很倾向于民间安稳。

毕竟只有安稳了,天下才不会出现动乱!

国家才能强盛!

可老四似乎是在主动推进这种不安稳!

实在是令人有些心惊!

【永承第十四年,二哥传来了消息,他已经和大哥汇合,正在前往钦察汗国的路上。】

【四月,钦察汗国的锦衣卫传来密报,此地似有投降之意。】

【你立即密信一封送与二哥,让其做好受降事宜。】

看着模拟器里的信息,朱棣一愣,瞬间就想起了之前数次关于钦察汗国的描述。

“也不知道这一次他们能不能达成心愿投降大明?”

毕竟以往的模拟中,钦察汗国是有意投降的,但却因为老二这个憨货,硬生生的搞成了灭国之战。

直接就破坏了老四给老二老三这两人创造出来的立功条件。

【六月,三哥心血来潮,入宫请旨出使棒子国。】

【你回想着这些年来三哥和棒子国国王的书信来往,心中略有几分醒悟。】

【于是立即着手出使棒子国的行程,以三哥为主使,礼部尚书杨清为副使前往棒子国。】

老三出使棒子国那自然是手到擒来,可问题是礼部尚书杨清也跟随前往。

这就让他心中有些担忧了。

“这杨清该不会又要来个什么汉使情节吧?”

毕竟之前数次轻松的大好机会,都被对方给整出来困难。

倘若老二和老三接连遭遇失败,朱棣怀疑老四能气到吐血。

【出使棒子国的过程十分顺利,三哥只是与那棒子国国王畅饮数日,便顺利说服棒子国归附大明。】

【九月,三哥返回了京城,可你却并没有让他闲下来,而是派其又出使钦察汗国。】

【只要钦察汗国能够归附,二哥和三哥皆有大功。】

【再加上大哥要教化钦察汗国百姓,这一件事就可以分成三份功劳。】

【你对未来充满了期待,也在不停的关注着钦察汗国方面的情报。】

看着模拟器里的描述,朱棣不由得愣住了。

随后就有些哑然失笑。

“一件事分成三份功劳?老四这小子还真是一个功劳分配大师!”

之前的模拟中,老四把拿下钦察汗国分成两份功劳,就已经让他意外了。

没想到这一次吃还分成了三份功劳!

这实在是超乎他的想象!

而且最重要的是,这些功劳还让人完全无话可说。

老二带兵威逼,老三去谈判,老大则是负责收尾!

三人相辅相成,只要好好配合就人人有功可拿!

“就是不知道这次能不能成功!”

朱棣的心中充满了期待。

【永承第十五年,四月,你接到了二哥去年九月的信件。】

【他即将到达钦察汗国,将士们士气高昂,可以一战拿下此地。】

【五月,二哥送来了去年十月的信,他话里话外对钦察汗国的投降感到不满。】

【但好在大哥在旁,让他不得不接受这个事实。】

【七月,大军陈兵在钦察汗国边境,二哥郁闷不能打仗,只能搞起练兵。】

【八月,二哥送来了三月份的密信,他说钦察汗国已经派使者前来,希望能够得到授权,亲自负责谈判。】

【九月,虽然二哥的密信没有送来,但你明白他肯定在四月份就知道了三哥即将到达钦察汗国的消息。】

【而这个时间,三哥也已经到达了钦察汗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