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 狂野非洲(1 / 1)

离开灵墟秘境后,刘楚用园区内部通讯给负责非洲区域的李工打了个电话。

“李工,非洲区那边施工进行的怎么样了?”

“园长,我马上来接您参观,保准让您满意!”

当刘楚在李工的陪同下,踏入这片广袤区域的边缘时,即便已有心理准备,眼前的景象依旧让他心神为之一振。周遭的空气似乎都带上了一丝若有若无的灼热感,与青瑶山其他区域的温润截然不同。

东方仙境的缥缈与十二辰宫的华丽在这里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扑面而来的、属于非洲大陆独有的广袤、粗犷与原始野性。

一片辽阔无垠的(系统塑造的)热带草原在眼前徐徐铺展开去,金黄色的草浪在略带干燥的风中起伏翻滚,一直延伸到远方地平线上几座沐浴在阳光下、呈现出柔和轮廓的低缓山丘。

草原之上,一棵棵造型独特的金合欢树伸展着它们疏朗的枝干,投下斑驳的影子;

更远处,几株树冠巨大的猴面包树,如远古的巨人般静静矗立,成为了这片金色画布上醒目的点缀。

“园长,欢迎来到狂野非洲区!”李工张开双臂,深吸了一口气,笑着开口:“目前,整个区域的地形地貌改造和基础植被的生态构建,已经完成了约百分之九十。您现在看到的,便是我们第一阶段的成果——这片核心的热带稀树草原区。”

刘楚极目远眺,目光扫过起伏的草原、远处的山丘,以及更远处隐约可见的、植被逐渐变得茂密、色调也更为深沉的区域——那里,按照蓝图规划,将是模拟热带雨林和小型沙漠地貌的生态区。

“李工,这手笔当真不凡。”刘楚由衷赞叹,“我几乎以为自己真的瞬移到了东非的赛伦盖蒂。这地形的起伏、植被的分布,乃至空气中这股独特的干燥气息,都还原得如此逼真,想必你们的团队在‘生态环境智能调控系统’的运用上,费了极大的心力。”

李工闻言,黝黑的脸上笑容更盛:“园长慧眼如炬!正如您所说,为了完美模拟非洲大陆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我们的团队与系统程序紧密配合,将‘生态环境智能调控系统’的效能发挥到了极致。”

李工指着脚下看似普通的土地解释道:“您看这地表,我们采用的是一种特殊的纳米复合材料,它可以根据系统指令,实时调节其表面的温度、湿度和质地,无论是模拟草原的干裂,还是雨林的湿润,都能精准呈现。而覆盖其上的植被,也并非随意选择。”

“系统资料库中收录了非洲大陆数万种植物的基因数据和生态位信息,我们从中筛选出近千种最具代表性、且经过系统改良后适应性更强的品种,按照真实的生态群落进行‘智能播种’与‘加速培育’。比如您眼前的这些‘主题草’、‘红燕麦草’,它们是构成非洲稀树草原的骨架;”

“那些金合欢树,未来将是长颈鹿和各种羚羊喜爱的食物;而远处的猴面包树,不仅是地标性景观,其粗壮的树干内部,甚至预留了未来可供小型动物栖息的模拟树洞。”

“更重要的是,”李工的语气中带着一丝骄傲,“整个区域的空气调节系统,能够精确控制不同分区的温度、湿度、风速乃至空气中的微量元素构成。水循环系统则通过模拟自然降水、地下水补给和人工河流的精确调控,确保了这片‘人造非洲’能够拥有一个接近真实的、可持续的生态水文环境。我们的目标,正如蓝图所示,是营造一个能够高度自我调节、无限接近真实的微型非洲大陆,而不仅仅是停留在表面的景观复制。”

刘楚微微颔首,A级团队在李工的带领下,展现出的专业素养和执行力,再次让他感到满意。

在李工的引领下,刘楚沿着一条特意设计、与周围环境色彩几乎融为一体的游客步道,向着草原深处漫步而去。

这条步道并非坚硬冰冷的水泥路,而是由一种混合了本地开采的赭红色石子、黄色沙土以及环保型高分子固化剂,经过特殊工艺压实而成,其表面还特意制造出了一些自然的龟裂纹理,与周围的土地完美融合。

步道两侧,是随风摇曳的、高度及膝的金色草丛,其间点缀着几块大小不一、看似随意散落的、表面覆盖着风化痕迹的仿真岩石,更添了几分不经修饰的自然野趣。

“园长,狂野非洲区的核心设计理念,正如您在蓝图中所见,便是‘极致的沉浸感’和‘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李工边走边介绍。

“我们希望每一位踏入这片土地的游客,都能在瞬间忘却自己身处繁华都市的周边,而是真正感觉自己化身为一位深入非洲腹地、探索未知、敬畏生命的探险者。因此,所有的游客设施,包括您现在行走的这条步道,都力求‘隐于无形’。”

李工指着前方一片略显低洼、植被也更为茂密翠绿的区域:“那边,我们根据蓝图规划,正在构建一片模拟的季节性‘沼泽湿地’。系统会精确控制那里的水位和植被种类,未来,游客可以通过一条架设在湿地上方、用伪装网和仿真藤蔓精心遮掩的悬空木质栈道穿行其间,近距离感受这种独特的生态环境。”

“而在那片视野开阔的稀树草原区,”李工又指向远方一片地势略微起伏的区域,“那里未来将是大型动物群活动的核心区域。我们已经按照它们的习性,预留了开阔的活动空间和必要的隐蔽场所。游客将乘坐特制的、拥有极佳视野且经过静音处理的观光车,在预设的安全车道上,感受非洲草原的壮阔。”

刘楚的目光随着李工的指向移动,他注意到,在那些规划中的核心景观区与游客观赏区之间,都预留了足够的缓冲距离,并且能看到一些正在施工中的、巧妙利用地形或植被进行伪装的隔离设施的雏形。

“游客的安全,以及未来生态环境的稳定,是我们在设计之初便置于首位的。”李工仿佛看出了刘楚的关注点,主动解释道,“整个狂野非洲区,都将覆盖多重安全防护系统。除了坚固的物理隔离带和高压电子围栏(均进行过景观伪装处理)之外,我们还部署了基于人工智能行为识别的24小时环境监控系统,一旦有任何环境参数出现异常或设施损坏,系统会立即发出预警,并联动相应的应急预案。”

他们来到一处地势稍高的缓坡顶端,更广阔的非洲画卷在眼前展开。可以看到,远处的稀树草原一直过渡到一片略显贫瘠、点缀着低矮灌木和肉质植物的(模拟)小型沙漠地貌;而在另一个方向,地势则缓缓下降,植被也变得愈发高大茂密,最终汇入一片郁郁葱葱的(模拟)热带雨林,一条蜿蜒的人工河流在林间穿梭,闪烁着粼粼波光,那里未来将是另一番截然不同的生态景象。

在缓坡的另一侧,几处已经初具规模的建筑雏形引起了刘楚的注意。这些建筑的风格与他之前在青瑶山庄见过的雕梁画栋或未来科技感都截然不同,充满了浓郁的异域风情。

李工自豪地介绍道:“园长,为了确保整个区域风格的绝对统一和沉浸感的极致营造,狂野非洲区内所有的游客服务设施,包括您看到的这座正在建设中的、未来将作为‘非洲文化体验中心’的主体建筑,以及规划中的纪念品商店、主题餐厅、公共卫生间,乃至我们员工的临时休息站和管理用房,都将严格按照‘非洲部落茅屋’或‘原始狩猎营地帐篷’的风格进行设计和建造。”

“我们会大量使用天然的原木、风干的茅草、经过特殊处理的泥土色环保涂料、以及仿制的兽皮和充满部落特色的图腾、雕刻等元素进行内外装饰。比如,那座体验中心的屋顶,未来将覆盖上厚实而富有层次感的仿真茅草,墙体则会采用仿土坯夯筑的工艺,并手绘上充满非洲原始艺术风格的壁画。就连园区内所有的指示牌、垃圾桶、休息长椅,我们都会进行特殊的外观‘作旧’和‘部落化’处理,力求让每一个细节都完美融入这片‘人造的非洲大陆’。”

刘楚的目光扫过那些初具雏形的部落风格建筑,又望向远处那片等待着进一步完善的广袤天地,心中不由生出一股难以言喻的激动。

不久的将来,这片土地上将会呈现出令人震撼的自然与人文交融的景象,游客们乘坐着特制的观光车,或漫步于雨林栈道,或在部落风格的文化中心里感受异域风情,脸上洋溢着兴奋与敬畏的笑容。

“李工,”刘楚转过头,“这片土地,未来不仅仅是一个展示非洲风貌的场所,更将是一个传播自然之美、激发人们探索精神的重要平台。我对你们团队最终呈现的效果,充满信心。”

李工重重地点了点头:“园长放心,我们A级团队虽然技术比不上S级那么尖端,但论起吃苦耐劳和精益求精的劲头,绝不输给任何人!定会将这片‘狂野非洲’完美地呈现在您和所有游客面前。”

“目前,狂野非洲区的整体建设进度如何?预计何时能初步具备完整的景观面貌?”刘楚最后问道。

李工沉吟片刻,答道:“园长,得益于‘完美体验’的增益效果和团队成员们的全力以赴,目前,整个区域的地形重塑和主要植被生态系统的构建已完成近百分之九十,核心的‘生态环境智能调控系统’也已进入初步联调阶段。各类基础设施管线预埋完成了约百分之七十五,主题建筑和特色设施的主体结构也已基本封顶,现阶段的重点是内外装饰和内部功能区的划分。”

“按照目前的进度,我们预计再有半个月的时间,整个【狂野非洲区】的硬件设施便可全面建成,并进入为期七天的精细化环境调试和全员运营演练阶段。顺利的话,四个月后,这片充满原始生命力的非洲大陆,便能以最完美的状态,迎接第一批来自五湖四海的‘探索者’!”

刘楚站在非洲草原的“高岗”之上,春日的风吹过,带着草木的清香和一丝丝属于远方的、令人心跳加速的狂野气息。

相信这片非洲原野,一样会给予来到这里的游客超级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