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章 十一皇子归皇后抚养(1 / 1)

本朝皇子未曾封王,故而成年后,并没有出宫开府。

二皇子住东六宫、康元殿。

离太医院不远。

方便太医随时就诊。

贤妃来的时候,二皇子妃杨氏伺候他喝着药。

宫人禀报贤妃来了,二皇子许是喝得过快,猛地发出剧烈咳嗽声,刚喝下的药全部喷了出来。

杨氏急红了眼,立刻上前替他梳背。

贤妃刚刚跨进门,见心爱的儿子咳得上气不接下气,瞬间急怒攻心,责备的话冲口而出。

“你怎么回事?连伺候的活都干不好,要你何用?”

杨氏委屈得眼眶通红,却一声不敢吭,低垂着头,努力控制着眼泪,不让它们往下掉。

二皇子咳得脸色通红。

好不容易平了喘,虚弱地冲贤妃笑了笑。

“母妃,这不是她的错。”

说完,向杨氏使了个眼色,让她先出去。

杨氏福了福身,亲自俯身,捡起摔破的药碗,领着一众宫人,匆匆走了出去。

留他们母子俩,说些悄悄话。

二皇子看着杨氏的背影,幽幽地开口。

“嫁给我这么个废人,杨氏也不容易。母妃,日后你待她好些,至少在奴才面前给她留点脸面。”

贤妃也有些悔意,随即点头应允。

她刚才也是急了,这才口无遮掩。

“母妃,您急着来,可是有事?”

经他一提醒,贤妃立刻想起来此的目的,忙不迭地开口。

“慎儿,贵妃请了圣谕,广邀天下名医替小九诊治。”

贤妃语气不善,颇有些咬牙切齿的模样。

“这么多年,只要事关小九,她便失控。这次倒好,竟然闹得要请民间大夫诊治皇子。

皇上先前不答应,架不住她哭求,最终还是同意了。”

二皇子眸光一凝,转而安慰道。

“母妃,广邀名医也好,九弟这病,兴许还有治愈的希望。”

贵妃千方百计瞒住小九发病时的模样。

宫里的人,只知道九皇子有突然晕厥的怪病,却不知具体状况。

“可贵妃这次要请巫医!真不知道,皇上怎么会答应这么荒唐的要求?!”

二皇子眸色一顿。

巫医?!

“……也好,兴许巫医来了,就有办法治小九的病了。”

“你……”贤妃有苦说不出,急切道,“你就不想想法子?万一……”

二皇子打断贤妃的话。

“母妃,久病成医!我多年体弱,如今懂不少医理!

九弟的病哪是那么容易好的?怕是寻常大夫连病根都找不着。

巫医来了,贵妃娘娘总能放心了!”

二皇子的话说得不清不楚,前方不搭后语。

奇怪的是,贤妃竟然哑了声,没再说什么。

过后叫来伺候的宫人,仔仔细细询问了二皇子的近况,这才抹着泪离开了。

不久,二皇子亲自向中宗提议,小九身子康复后,每日到他康元殿练一个时辰的字。

中宗本不想答应。

二皇子身子弱,怕小九吵着他。

后见二皇子坚持,便点头答应了。

这么多兄长,小九唯独与二皇子感情甚笃。

由二皇子辅助教导,他很放心。

贵妃听说此事后,眸光蓦地森然。

素香告诉过她,中此蛊的人,会格外愿意亲近下蛊之人。

难不成,下蛊之人会是二皇子吗?

二皇子孱弱至极,身边也未曾听说有能人异士,他真有这本事下蛊?

她心中不信,但因为有宋谨央的叮咛,所以不敢掉以轻心。

好在有高岁跟着,她不安的心稍许平定几分。

宋谨央也没歇着。

贵妃在宫里闹腾的时候,她洋洋洒洒写了几千字的折子,递进了宫里。

主要意思是,贵妃教子无方,任由九皇子指使太监,欺凌才出冷宫的十一皇子。

其罪当罚!

十一皇子孤苦无依,在宫中没有倚仗,连低人一等的奴才都敢欺负他。

务必请皇上安排专人看护。

她的意见是,将十一交给皇后看护。

既可以解皇后失太子之痛,还能给十一一份安稳与依靠。

中宗收到折子,眼眶瞬间红了起来。

为了将十一名正言顺地安排入皇后宫,阿姐费足了心思。

冯远感慨万千地在边上伺候,眼眶也微微发了红。

“陛下,长公主用心良苦,全是为您谋算啊!”

中宗心一酸,头抬得高高的,一连眨了好几次眼睛,深吸了好几口气。

这么好的阿姐,受了这么多的苦,一想到此,心便抽痛地厉害。

“传令下去,十一归皇后教养!”

“是!”

冯远声音微颤,亲自安排人传令。

十一皇子,终于回到了该在的地方。

一炷香后,整个宫廷沸腾了。

“什么?十一皇子给皇后抚养?那他岂不是有了嫡出的身份?”

“谁说不是呢?便宜他了,这下子离太子之位仅一步之遥。”

“不可能吧!毕竟他的生母是冷宫废妃!”

“你不懂!十一皇子的母妃是废妃童氏,她本是独孤一族的家奴,子凭母贵亦凭母贱。可如今养母成了皇后,他的身后直接站着整个独孤一族,身份地位不可同日而语。”

“原来如此,看来十一皇子成为太子的机率大大增加。”

“当然啊!那可是皇后嫡子!大乾向来认嫡不认长。”

……

各种议论尘嚣直上。

听说消息传到鸳鸾宫,贵妃当场砸了一套上好的景德镇瓷器。

连太妃都听说贵妃同宋谨央不睦的事。

黄嬷嬷十分不解。

“娘娘,往常瞧着贵妃是个精明的,可这事处置地忒蠢。

这么关键的时候,怎能得罪长公主?”

太妃转着佛珠,冷然一笑。

“聪明反被聪明误!她以为闹得凶,能让皇上怜惜小九?

可惜啊!

她再怎么闹也没用!

有三皇子、七皇子在,太子之位哪里轮得上小九和那个臭小子?”

黄嬷嬷尴尬地陪笑。

“娘娘说得是!”

尽管嘴上说得好,但心里却不敢赞同。

皇上分明更中意两个年纪小的皇子。

她若是皇上,也中意九皇子和十一皇子。

毕竟自己身体康健,何必立个成年皇子做太子?

难不成同自己打擂台?

太妃哪里料得到黄嬷嬷的心思。

她一心等着七皇子妃肚子里的孩子落地。

这样,竞争的筹码多了一个。

宋谨央将折子递上去后,便踏踏实实地安住府里。

这日,宋青急匆匆进来送信。

“长公主,北疆来信!”

宋谨央眸光一闪,面上现出喜色。

“许是咏晴来信!”

刘嬷嬷也笑得见牙不见眼,急忙递上书信。

打开一看,却是云首辅写来的。

信上说,他年岁已大,不愿千里奔波。

从此留在北疆不再回京。

云家子嗣,包括云箭秋在内,不日将归京,恳请长公主眷顾一二。

宋谨央放下手中书信。

长长地叹了口气。

“三日后,咱们出城迎云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