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4章 公孙康的心思(1 / 1)

“父皇放心,儿臣明白。”

袁耀招大贤良师张宁为太子侧妃,自然没有任何问题。

他正是要利用这个机会,给张宁一个名分。

张宁没名没分的跟着袁耀这么多年,还帮袁耀执掌九公山黄巾,可以说是袁耀的贤内助。

纳张宁为太子侧妃,也是张宁应得的。

待袁耀登基为帝之后,张宁很自然地会成为袁耀的贵妃,而且还是位分很高的贵妃。

当然了,皇后的人选只能是吕玲绮。

吕玲绮是袁耀的正妻,太子妃,光儿子就给袁耀生了三个,地位无可撼动。

袁术本以为张宁会提出什么过分的要求,哪知袁耀的使者到了九公山之后,张宁欣然应允。

直接宣布九公山太平道并入大乾,誓死效忠大乾。

并且将太平道的权力,全部交到袁耀手中。

这操作,看得袁术都愣了。

早知道九公山黄巾这么好摆平,自己何苦担惊受怕这么多年啊!

早点封九公山贼酋张宁为太子妃,让她加入大乾不好吗?

张宁这操作,袁术怎么都想不通是为什么。

只能将她的行为,归结于袁耀无敌之名威慑天下,张宁不敢不从。

自此九公山黄巾并入大乾,张宁成了袁耀的太子侧妃,袁术也可高枕无忧了。

袁术觉得既然张宁都这么识趣,那辽东公孙康想必也不敢与大乾为敌。

袁耀的招降书信送过去,公孙康必然献城来降,辽东之地也可平定了。

可惜袁术并不知晓袁耀跟张宁的关系,想让公孙康归降,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公孙氏执掌辽东多年,其实力在辽东根深蒂固。

辽东太守公孙度未去世之前,命人建造王宫,制造王服车架,准备在辽东称王。

可惜他还未称王,就暴病而亡了。

公孙度的儿子公孙康继承了他的位置,自然也要继承老爹公孙度的遗志。

公孙度一直想称王而不成,就让他公孙康,来满足父亲的心愿吧。

天下的两大王朝大燕和大乾,一直鏖战不休。

公孙康觉得这种形势,最适合他称王。

就算他在辽东称王,袁绍又能如何?

大燕要全力应对大乾,根本就没有多余的兵力,对他辽东用兵。

一切看上去都对公孙康十分有利,就在公孙康满心喜悦准备称王之际,河北形势急转直下。

强大的大燕王朝,竟然被大乾给灭了!

不仅如此,大乾对他辽东的态度还极为强硬。

大乾太子袁耀派人送来书信,勒令公孙康举辽东之众归降大乾。

若是公孙康率众来投,袁耀可以给他高官厚禄,荣华富贵。

当然了,这荣华富贵也是在江南,在金陵。

袁耀是不可能让公孙康继续当辽东太守,执掌辽东之地的。

他会将公孙氏举家迁移到金陵,放在自己的眼皮底下。

如果公孙康不识时务,那袁耀也没什么好说的,直接兴兵攻打辽东,覆灭公孙氏。

并在信中声称,攻下辽东之后,公孙氏灭族!

此事非同小可,公孙康也不敢称王了,连忙召麾下文武前来商议。

公孙康将袁耀给他的书信放在桌上,对众人道:

“你们看看吧,这是乾人的劝降信。

让我把兵权交出去,把辽东交给乾人。

若是不从,就要灭我辽东。

诸位以为如何?”

辽东众文武传阅书信,看罢一个个神色凝重。

袁耀的书信,那可不仅仅是威胁。

弄不好,他们恐怕真的会有灭顶之灾。

公孙康的弟弟公孙恭心惊胆战,对公孙康道:

“兄长,要不然...咱们降了吧?

袁耀号称大乾战神,战无不胜。

连大燕都被他灭了,咱们辽东又如何能抵挡乾军兵锋?”

“归降大乾,咱们还能有好日子过,还能得享荣华富贵。

要是与袁耀为敌,或许性命不保啊!”

公孙恭是真心不想跟大乾打仗,辽东的执掌者,是他兄长公孙康。

要称王,也是公孙康称王,关他公孙恭何事?

他公孙恭在辽东,也不过是托庇于兄长公孙康,混个荣华富贵。

人家大乾太子袁耀都承诺, 投了大乾,照样有荣华富贵。

对公孙恭来说,在哪享受不是享受?

或许在大乾,他能享受得更好。

但公孙康跟他不一样,公孙康是辽东太守,是辽东的王者,是辽东未来的王。

自己称王,整个辽东之地的人,尽是他公孙康的臣民,这种大权在握,一切尽在掌控的感觉让公孙康迷醉。

要是投了袁耀,这一切不就都没了吗?

见公孙康沉默不语,辽东文武大概猜到了他的心思。

如果有可能自立为王,谁愿意俯首称臣?

既知主公所想,大将柳毅便开口道:

“主公,袁耀的那些威胁之语,咱们不必当真。

乾军刚刚灭了大燕,正是兵疲马乏的时候,岂能再对我辽东用兵?

据末将所知,在得了大燕的州郡后,袁耀已经班师回朝,回金陵去了。

袁耀都不在幽州,只留了几员武将在此,显然是不想再打了。

袁耀连打都不想打,我们还有什么可怕的?”

“如果因为一封信而心生畏惧,投了乾国,那才是天下笑柄。

眼下西晋得了并州,气势正盛。

我们可遣使与晋国结盟,守望相助。”

“近年来主公东征高句丽,使我辽东版图扩大数倍。

我辽东的实力,已不逊于中原诸侯。

就算那袁耀派乾将来袭,我辽东也不惧!”

听了柳毅的劝说,公孙康信心大增,拍案喝道:

“都听听!

这才是我辽东将士的志气!

我辽东男儿,岂有不战而降者?”

“公孙恭,你太让我失望了。

身为公孙家的人,竟然想不战而降!

你这般怯懦,就把麾下的兵马,交给柳毅将军统领吧。”

公孙康三言两语削了公孙恭的兵权,气得公孙恭脸色铁青。

既然你公孙康不想投降,你倒是直说啊!

问我们做什么?

强大的燕国都打不过大乾,你公孙康再强,还能强过大燕不成?

我说的都是金玉良言,你却一意孤行,有你后悔的时候!

公孙恭心中虽然愤怒,可兄长公孙康毕竟是辽东之主,公孙恭也是敢怒不敢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