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蓬峨很佩服安南的胆量,但也怀疑安南的脑子是不是正常。
连占城都打不过,你们还去招惹大明,这是想干嘛?
现在好了,顾正臣来了,还带来了无数水师主力,看这架势,分明是想要大打出手。
只是,这家伙也够傲气的,要秘商南洋大业,不来王都拜见自己,竟将地址选在了南北港,让自己去拜见他。
牧婆摩敏锐感觉到了这一点的不妥,言道:“大王,大明国公毕竟只是国公,而非藩王。故此,他应来这王都。何况南北港实为大明所控制,大王进入其中,臣担忧——”
李承义眯了下眼睛,侧身看向牧婆摩:“担忧什么,镇国公还能对大王不利吗?这份担忧多余。”
牧婆摩面一红,刚想争辩,却被制蓬峨打断:“李师所言极是,镇国公不可能伤我。”
“大王。”
牧婆摩有些着急。
制蓬峨淡然一笑:“急什么,就占城这点本事,以大明的兵力,以南北港距离王都的距离,大明想要占城,不过是顷刻拿下,何必费心思来一场鸿门宴?李承义,明晚陪我走一趟。”
李承义行礼:“臣遵命。”
牧婆摩知道制蓬峨说的有道理,可作为一国之主,也不能信任大明到不加防备的地步。
离开王宫,李承义对牧婆摩拱了拱手:“为保万无一失,当告知罗皑将军,让他请命领兵三千,以演训的名义驻扎于南北港以西。”
牧婆摩肃然点头:“如此安心些。”
李承义转过身,嘴角动了动。
安心?
也只是图个安心罢了,倘若当真大明想要对制蓬峨下手,就南北港里的水师,可以将这王都打开一百回了,三千人能顶什么用……
制蓬峨是个自信的人,对局势也有着强有力的把控,清楚大明是什么脾气什么秉性,顾正臣断不可能做出囚禁或杀害自己的事,所以便只带了李承义,夜至南北港。
顾正臣率朱棡、朱橚、赵海楼等人在码头迎接了制蓬峨,并邀请制蓬峨登上宝船旗舰。
这是制蓬峨第一次近距离观看宝船,庞大的身躯里蕴含着无法名状的强大与力量,如同酣睡之中的猛兽,一旦醒来,咆哮之下,无不宾服!
登上宝船,看着宽阔的甲板,粗大的烟囱,高大的旗杆,还有最上面飘动的红旗,制蓬峨忍不住问道:“那面旗帜,很新鲜,不曾见过。”
顾正臣回道:“那是大明旗,我们的信仰。”
制蓬峨有些诧异:“信仰?”
顾正臣微微点头:“没错。国王,里面请。”
制蓬峨迈步走了进去,顾正臣与李承义对视了一眼,微微点头。
至舵楼四层之后,制蓬峨闻到了酒香,里面已摆了一桌饭菜。
落座。
制蓬峨看了看酒菜,想起什么,感叹道:“听闻镇国公曾率水师船队远赴重洋,历经千难万险,拿到了极是高产的农作之物,名为土豆、番薯。这里,可有这些新鲜之物?”
顾正臣指了指制蓬峨身前的一小碟子:“花生,从极遥远的地方拿来的,你运气不错,说实话,整个大明都没多少人有这个口福,这也是种子,被我抢出来的,没办法,我嘴馋。”
“当然,土豆、番薯就别想了,一时半会不逢时节,我也没地方弄来。尝一尝吧,这花生最是适合下酒。”
制蓬峨看着红皮花生,似乎在油里煎过,上面洒了些细小的盐粒子,拿起筷子,夹了几下才夹起一个,放入口中品尝了下,眉头微动:“这味道不错!”
顾正臣笑了起来,刚想说什么,就看到朱棡、朱橚已经动筷子了,咳了声,言道:“国王在这里呢,注意点形象。”
朱棡头都没抬:“身份差不多,有啥可注意的,先生,你们谈你们的,我们吃我们的。沐春,你竟然敢下手抓……”
制蓬峨看着热闹起来的酒桌,不解地看向顾正臣。
顾正臣索性将椅子移至制蓬峨身边,挨着坐了下来:“之前没给国王介绍,那,被抓住的是沐春,我的大弟子,一个侯爷的儿子,抓他的是晋王,三皇子,那个安安静静,摆弄花生粒,却被打散的家伙,是五皇子……”
“皇,皇子?”
制蓬峨脸色有些凝重。
怪不得顾正臣让自己来南北港,这他娘的大明皇帝直接派来了两个儿子,这可是亲王啊,亲王比外王身份自然要高一点。
等等,方才这皇子喊顾正臣什么?
先生?
制蓬峨难以置信地看着顾正臣:“你到底是什么身份?”
顾正臣呵呵笑了笑:“读过几年书,权当是个先生,带带皇子课业,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今日咱们要商量的事,不必理睬他们,放心,没人会抢了你的花生米。”
制蓬峨将花生米的盘子放近了一些:“镇国公,请讲。”
不敢端着国王的架子了,这家伙连皇子都听他的,自己还是放低点身段为上。
顾正臣一只手放在椅子背上,侧着身对制蓬峨道:“安南进犯大明广西、射杀大明使臣的事,想必国王也听闻了。”
制蓬峨点头。
说起来大明使臣被射杀这事,顾正也是刚收到消息不久,这主要是广西、广东挨着,虽然有重山遮挡,可有些地方还是能翻过来,将消息传到了广东,商人又传到了南洋。
这消息的流传速度,快的令人匪夷。
顾正臣甚至都在怀疑,是不是有人专门散播了这消息,让大明更好占据舆论场。
这手法多少有点外宣学院的影子,若当真是这群人出手了,那估计就是老朱的安排。再联想到是老朱安排使臣去安南的,出了这档子事,多少也算是顺遂了老朱的心思。
只是这种死一个人换一场战争的行为,顾正臣是不会做的,要死,那也应该死安南人,不能是大明人。
但老朱这位帝王布局,通常考虑这些,他是目的论者,为达目的,不计手段。
顾正臣摊开了,言道:“对于安南王室的种种恶行,大明不能置之不理。所以,明年夏日之前,交趾当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