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零三十五章 移民,莫回头吆(1 / 1)

清源县。

知县方诺看着前面的官道,无数的百姓或挑着行李,或推车独轮车,或牵着孩子的手,一步三回头地朝西而去。

典史徐左小跑了过来,对方诺道:“县尊,终于熬到这一日了,百姓之中除了被抽签强制移民的一些大户有些折腾外,没有百姓闹事。”

方诺哼了声:“都到了出门时候,还折腾什么?该认命时,还需认命。”

徐左点头,疲惫不已:“从今日起,每隔一日便会有一批百姓踏上出山西的路。只有当最后一批百姓离开了,咱们才算是完成了任务。只是县尊,咱们有段时日没收到镇国公的消息了。”

方诺摆了摆手:“没有镇国公的消息,不是还有布政使司的消息。河北巡抚使,可不是只管山西一地,说不得镇国公现如今正在北平之地整顿地方。”

“咱们能做的,就是引导清源的百姓顺利离开。这一次大移民之后,清源县可就陷入虚弱之态了,要缓过来,怕是要十余年。”

徐左看了一眼方诺,对这个判断并不太认可。

清源走的百姓,多数是佃户。

佃户没资产,从他们那干瘪的行囊就可以看出来,这些人很穷困,而留下的无论是佃户还是自耕农,那日子也会变得好起来,尤其是佃户。

以前是富户挑佃户,富户随时可以赶走不听话的佃户,态度强硬,盘削起来不留情。

可现在佃户总数量大幅减少,富户许多田地没那么多佃户耕作,要么荒废,要么给佃户让步,比如降低佃租,成了佃户挑富户的情况,一些自耕农也可以兼作佃户。

只要人勤奋一些,田还是那些田,地还是那些地,但留下来的百姓也好、佃户也好,日子都会向好。

周大山背着行囊,回头看了一眼周小山与三娘,这两个家伙没点良心,这都要离开清源地界了,还在那有说有笑,一点也不顾及老爹的悲伤情绪。

周小山憧憬着:“三娘啊,你说那一分院是什么样的院子,咱们要不要在院子里开出一片地,种点韭菜……”

三娘看到了周大山责怪的目光,给周小山示意了下,轻声道:“到了地方,听父亲的安排。”

周小山浑身充满了力气:“听什么父亲的,以后这个家我做主。”

“啥?”

周大山停下脚步,怒容之下,是握着的拳头。

周小山嘿嘿一笑,赶忙上前:“父亲啊,有这主动移民的十两银,还有安置费、道里费,你辛劳了一辈子了,也该好好休息了。垦荒可是累人,交给儿子们来办就是了,你且休息看着……”

以前的安置费、道里费,那基本上都需要花掉,可这一次移民不同,沿途每三十里就有一处粮仓粥棚,吃饭不需要花销,凭移民文书便可,如此一来,道里上的花费自然也就省了下来,一分院也可以省下安置费,家里有四十两银的积蓄,操劳了一辈子的老父亲也该休息休息了……

周大山眼眶有些湿润。

这孩子终于想起来爹老了,佝偻了一辈子,咱以后也能挺一挺腰杆子了。

周慈吆喝着:“莫回头,一根扁担两箩筐,槐树坡上走他乡嘞。莫回头,西出山西大太行吆,垦荒种地满粮仓嘞。莫回头吆——”

粗犷的声音传荡在人群之中,引出了更多人吆喝。

漫长的队伍在官道之上连绵,如同人漫长的一生,一步一步远去,到了黄昏时,只剩下了晚霞,看不到故人。

罗贯中打开了包裹,看着上面精美的封面,一张老脸满是笑意,打开扉页,拿出了一张票据。

罗征好奇地凑上前:“爷爷,这是什么?”

罗贯中呵呵笑道:“这是钱庄兑钱的票据。”

罗征好奇地接过,仔细看了一眼,惊讶地喊道:“这是一千两?”

门外的罗晟听了之后也不淡定了,走入房中,一把将儿子手中的票据夺了过去,仔细看了看,一脸难以置信:“父亲,当真是一千两?”

对于小门小户,别说一千两,就是五十两也是一笔巨款。

罗贯中对钱财之事并不看重,摆了摆手:“你们需要的话,拿去兑出来便是,家里存不了这么多,就存到钱庄里。罗征啊,这就是那本《航海八万里》,你看这里——洪武,嗯?什么,洪武皇帝阅本!”

罗晟震惊不已,上前看去,可不是,上面朱砂笔所书,正是洪武皇帝阅本六个大字!

这是何意,难不成是皇帝看过的?

罗贯中抚摸着上面的字,翻看了几页,合上了书,交给罗晟:“这本书好好封存起来吧,作为传家之物。哪一代子孙困顿了,拿出来足够支应三代。”

罗晟没想到一本书,竟是如此厚重的礼。

罗贯中坐了下来,将包裹里的信取了出来。

看过信,心情难免激动。

老了,倒是遇到了一个无条件支持自己写书之人。

了不起啊,他竟然搞定了活字印刷,还以一种许可费的方式,将活字印刷铺开来,这样一来,未来印刷的速度只会越来越快,成本也会越来越低。

只是,这本书里面还有一些冗杂的内容,也有一些需要增加的内容,还是需要增减几分,才更适合。

“我要修改书籍了,没什么大事的话,就不要打扰我。”

罗贯中平下情绪,认真地说。

罗晟连连点头,拉着罗征走了,回到后院准备与家人商量商量这一千两的巨款怎么花合适。

太原府,阳曲。

林唐臣的声音有些嘶哑,依旧站在路边对行进的百姓喊道:“每日行进三十里,保留好体力,没有蓑衣的来领一下,可不敢受寒了。”

知府叶林为看了看林唐臣,对布政使费震道:“有军士开路、护卫、殿后,百姓又是主动移民居多,沿途不缺粮食,山西的事基本了了,剩下的便要看北平、河南、山东三布政使司的本事了。”

费震看着离开的百姓,叹了口气:“若没有镇国公的操劳、布置与新策,百万移民如何能如此安稳地实现?只可惜啊,镇国公没在这里,也没能送这些百姓一程。”

叶林为重重点头,想起什么,咬牙切齿起来:“倒是那徐允恭、马三宝,可恶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