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以后咋娶小蓓姐呀!(1 / 1)

孙月华摇了摇头,无奈一笑。

“餐食学校还真没有,得让孩子们每天自己带饭,不过学校里有厨房,能帮着孩子们热热饭。”

在几十年后的学校里面,基本上都有食堂,有些学校里甚至还有好几个食堂。

不过在60年代,很多学校并没有食堂供餐体系。

尤其是在农村地区,是无法为孩子们提供午餐的。

因此孩子们只能带饭上学,一般都是带点粗粮窝头啥的,学校里的厨房会帮忙热一热。

学校不提供午餐,于是周安又抽空去了镇上一趟,买了些铝制饭盒。

到时候每天给弟弟们把午餐准备好,让他们带着去学校。

学校不供餐也好,方便周安给他们开小灶。

正在念书的孩子就得吃好一点,毕竟正是长身体费脑子的时候。

五个弟弟都去上学后,家里就变得清静多了。

这个年代的学生,一周要上6天课,只有星期天才放假。

周安平常在家就是给弟弟们做饭,偶尔和大力哥一起上山打猎。

这不今天周安又和大力哥一起上山打猎了,把小七还有两个妹妹,暂时交给女知青们照顾。

如今已经到了4月初,很多南方地区已经进入了温暖的春天。

而吉林的长白山却才刚刚回暖,在山脚下的林子里面,积雪已经在慢慢融化了。

不过在长白山深山里,尤其是天池那些海拔高的地方,积雪仍旧不化。

今天的收获其实一般,打到了两只狍子,还有五只野兔。

一人肩上扛着一只狍子,周安回头对大力哥说道。

“大力哥,这两只狍子的皮,你拿去扒了留下吧,把肉分我一半就行!”

周大力听到这话,立马摇头拒绝。

“安子,这哪行啊!咱们一起上山肯定得一人一半!”

周安用力拍了拍周大力的肩头,说道。

“大力哥,让你拿就拿着,你咋还跟我客套上了!你不多搞点钱,以后咋娶小蓓姐呀!”

一番推拒之后,周大力终于愿意收下了。

“安子,我都不知道该咋谢你了,等我结婚一定让你当主婚人!”

周安听到让他当主婚人,顿时有些哭笑不得,连连摆手。

在这年头能当主婚人的,一般都是长辈或者是领导。

还真没听说过,让朋友来当主婚人的。

“主婚人就算了,不过婚礼我肯定得参加,到时候给你们包个大红包!”

周大力憨笑着点头,样子有些傻乎乎的。

“嘿嘿好!”

两只狍子加上五只野兔,其实也有个一百来斤了,不过周安并不满意。

和在深山里打的猎物相比,这点儿连零头都够不上。

“大力哥,等过段时间深山里的雪化了,咱再进山一趟,到时候带你去好地方,多弄点东西回来!”

“嘿嘿!好嘞安子!”

两人下山之后,在村里走着准备回家,迎面碰到了骑着自行车的陈瑶姐。

陈瑶老远看到他们俩,立即挥手打招呼。

“你们两个去哪儿了?让我在村里好一顿找呢!”

周安扛着东西走到近前,问道。

“陈瑶姐,我们刚才上山打猎去了,找咱们有啥事儿吗?”

陈瑶将挎包里的东西拿出来,在周大力的眼前晃了晃。

“嘿嘿,小蓓来信了,里面肯定有写给大力的话,等会儿你们来知青点,我给你们念念小蓓写的信!”

周大力一听是小蓓寄来的信,眼睛顿时亮闪闪的。

提着野兔的手都收紧了,心里那叫一个激动。

“好嘞陈瑶姐!等我回家一趟,马上来知青点!”

周大力说完这话,转身就往家跑,那叫一个急不可耐。

周安和陈瑶对视了一眼后,都不禁笑出声来。

“哈哈,大力哥对小蓓姐是真上心,那行,我也回家一趟,把东西放着就来知青点!”

周安和大力哥来到陈瑶姐的房间后,发现这屋里的人还怪多嘞。

不光炕上坐满了人,还搭了好几张小板凳。

所有的女知青们,都聚集在了这个房间里面。

王玥玥看到周大力后,俏皮地眨了眨眼。

“嘿嘿大力,咱们听听小蓓给你写的信,你不会不肯吧?”

徐梦看到周大力这副憨样,咯咯地笑了起来。

“哈哈,你快别逗大力了,上次读信就总逗人家,把人大小伙子都羞坏了!”

小蓓姐离开之后寄过两次信,今天的这封是第三封信了。

小蓓姐平安到家后,已经将家里的琐事给处理好了。

和厂子里面也沟通过了,等过完年就能去上班。

小蓓姐去的厂子,是一个食品罐头厂,主要做的是鱼类罐头。

好在她父亲之前就职的不是啥钢铁厂,不是小蓓姐还真干不了那活。

“好啦好啦,别逗大力了,你们快坐下,我要念信了。”

陈瑶笑着清了清嗓子,开始念道。

“周家村的姐妹弟兄们,最近是否安好?数月不见甚是想念……”

从信中大家了解到了小蓓姐的近况,她如今已经在厂子里上班了,各方面都很好。

在休假时还回了一趟老家,坐着爷爷的小渔船出海捕鱼。

小蓓姐的文笔很美,描述着那一方浩瀚无垠的大海。

听着刘小蓓的描述,大家都不禁有些向往了。

“你们说海到底长啥样啊?和咱松花江是不是差不多?”

“不知道啊,我也没见过呀!不过听小蓓的描述,感觉大海更漂亮!”

“听小蓓说的这些,我都想去看海了!”

“看啥海呀?过不了多久咱就得春耕了,到时候可有的忙呢!”

一听到过段时间要春耕了,大家的脸都忍不住垮了。

在这东北地区,一时猫冬一时爽,一直猫冬一直爽。

不过猫冬之后,春天到来进入春耕后,那简直是忙死人了!

东北这地方啥没有,就是耕地多,每次春耕时要种老多地了。

这年头又没啥先进的耕种工具,也就只有那几头牛能帮帮忙。

耕地、锄地、播种、施肥、浇水……

种地这活儿还得看时间,要是错过了日子可不行。

因此女知青们一想到春耕,就忍不住想叹气。

有时候忙起来,整整一天都待在地里,连吃饭都没法回家,只能啃啃硬干粮。

“唉!天天都是种不完的地!真想去海边看看呀!”

“我也是!只在课本里读到过海,我还从没亲眼见过呢!”

周家村的女知青们,除了小蓓姐,其他女知青都不住在海边城市。

这年头的人们也不兴啥旅游,因此她们都没见过大海,心里好奇极了。

在这一屋子人里面,估计也就周安一人,亲眼见过大海。

周安上一世心情郁结,于是便乘坐火车,想去海边散散心。

到了海边看着那湛蓝的海水,周安的抑郁症直接就犯了,又想到了早逝的弟妹们。

不知为何他想要沉睡在,这片漂亮的海洋中,于是往深水区越走越远。

周安被大浪打入海中,快要嗝屁的时候,被帽子叔叔给救了回来。

知道给大家造成了麻烦,周安也无心在海边游玩,又乘车灰溜溜回家了。

上辈子去海边,也就目睹了一下大海的壮阔,但海边好玩的东西,他还真没尝试过。

听说在海边赶海特有意思,翻开石头刨开沙滩,能发现各种各样的海货。

听说开船出海更有趣,撒下一网后,捞上来的海鲜五花八门。

一想到这些,周安是真想再去海边旅行一趟,如果能带上弟弟妹妹们就更好了。

不过在这60年代,想要出去旅行是没那么容易的。

不管去哪儿都需要介绍信,还需注明自己出行的理由。

出门带着那么小的妹妹,坐硬座肯定也是不行的,人挤人多憋屈呀。

想一想阻碍还真挺多,周安只能将这个想法,暂时搁在心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