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不上是什么心情,但在外族寄人篱下的百姓觉得跟随着边军一路向东走,似乎身体里有使不完的劲儿。回头看看生活多年的地方,心中竟然升不起一丝留恋的念头。
就这样一直走着,直到看到了远处不知绵伸到何处的边墙,还有矗立在远处的关城城楼,让他们突然有一种想要落泪的冲动。
他们这是回到大孟了吧,他们终于不用再过那种低人一等,任人辱骂的日子了吧。将军说,他们回家了,很快就能够开始新的生活。
于是带着这样的期盼,离开了古牢关,然后各奔东西,但随着心中那股激动退去,忐忑与不安就被迅速的放大。这里是大孟,他们是大孟的子民,但却感觉自己和这里的百姓格格不入。
他们被安置在了几处院落之中,有饭食,有遮风挡雨的地方,心中的不安却没有退却。即便告知可以自由出入,但是百姓们却没有勇气迈出那一步,生怕一脚迈出去之后,他们会失去这个遮风挡雨的地方。
至于家在哪里呢,他们自己也不知道。所以才会想要牢牢地抓住这个遮风挡雨的地方。偶尔听着从外面传到院子里的说笑声,只是一个院墙,却将他们和富丰县的百姓们分隔开来。
“这样等待的日子,究竟什么时候是个头!我看官府就是不想管我们!”院子里一个中年男子的声音有些尖利。
“这话可不能乱说,我们现在有吃有住,怎么能叫不管呢。”对面的夫妻俩相互对视了一眼,丈夫轻声的说道。
平心而论,他们心中虽然焦急、不安,但是这种焦急与不安却和生活在外族有着截然的不同。
“整天闷在这处院子里,我估计官府早就把我们给忘了!”中年男子的声音又提高了一些。
“人家官差都说了,可以出去的。”张北余又轻声的嘀咕了一句,是他们自己不出去的。
“哟,官府都把咱们忘了,还替人家说好话呢!张老三,我都不知道该说你什么好。”
张北余排行第三,之前两个兄弟都没有能活到成年。而他算是幸运的,不仅活了下来,还娶了妻生了子,而他儿子因为被鞭打的浑身是伤,虽然最后挺了过来,却异常的胆小,连房间都不愿意出。
此时的张北余对于之前平日里面对外族很是讨好的关千洪,心中还是有一丝惧意,选择了闭嘴。
至于为什么不将关千洪以前讨好外族的事情说出来,除了因为有些害怕这个人之外,也是因为害怕官府。如果官府不问青红皂白连他们也抓起来怎么办。
在傲鲁部时,他们都是被那些外族人随意支配的。那么说起来,他们这算不算讨好呢,还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吧。
“切,瞧瞧你那个胆子!”看着张北余又变成了一个闷葫芦,关千洪嗤笑了一声。
敲门声响起,原本还想要再讽刺两句的关千洪闭上了嘴,打开院门,看到官差的身影之后,立马变得唯唯诺诺了起来,和刚才相比,好像换了一个人。
“官差大人,是有什么事情吗?”关千洪问的很小心,脸上还陪着一丝讨好的笑容。
“明日巳时初,我来接你们去县衙,都不要出门知道吗?”
“是,是!”
包括关千洪在内的所有人,都唯唯诺诺的点头应答了下来。谁也没有敢问,为什么要去县衙。
而今天对于院子里所有人来说,自然是难以入睡的。几乎都是辗转反侧的迎来了第二天的清晨。
官差到的很准时,百姓们忐忑的跟着他的脚步,迈出了院门。与院子里的安静不同,街道上有不少行人,两旁的摊位已经支起,吆喝声交织在一起,显得分外的热闹。
但此时跟随着官差脚步的大人们,都没有心情去理会这样热闹的氛围,因为不知道等待他们的究竟是什么。只有小孩子在父母的怀里东张西望着,闻着食物香味飘过来,不禁吸了吸鼻子。
县衙的空地之上,聚集着被安置到富丰县的百姓,彼此之间相互看了看,却没有敢开口打招呼。
“知县大人到!”
看到身着官袍的身影,都连忙下跪行礼,有些还磕起头来。他们离开了太久,或者说他们之中的有些人虽然是大孟的子民,却并没有在这里生活过。面对知县,他们本能的反应就是惧怕。
“好了,都免礼,这是在做什么。”柯绍延声音放的尽量温和。看面前的一众百姓都站了起来,才继续开了开口:
“你们在富丰县生活了已经有一段时间,应该也适应这里的生活了吧。”
“有没有出去逛一逛,看看团圆会与灯会?
其实这些百姓平日里都在做什么,是否出院子,柯绍延心知肚明。毕竟知府大人可是交代给他们任务的。
他作为知县自然可以选择各种方式来安抚这些人,但知府大人提及过,等待的时间更容易看清一个人心中的想法。
而事实也确实如此,如今这些百姓中的某些人,已经进入了他们的视线,需要着重关注。
而百姓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没有到处去逛,也不要觉得可惜,等安了家以后有的是机会。”
听到家这个字,所有百姓都情不自禁的抬起头来,眼神中透露着渴望,对于家的渴望。
“你们将按户分到富丰县的各村子安家落户。详情由县丞讲给你们听……”
事关于安家,所有百姓都听得仔细,生怕自己漏掉什么细节。
“落户到各村之后,每人能够得到二两银子的安置银用以建房……如果银钱不够,可以向官府借贷,前三年不收利,第四年收一厘,第五年……”
安置银由府衙和各县衙共同承担,当然府衙分担的更多,虽然这几年肇原府各官办作场的收益不错,但日常所要分担的花销也不小。
在仔细思量之后,才将安置银的数目定了下来。这些安置银,和借贷的细则,给予的是百姓最基本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