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4章 一切都按你说的办(1 / 1)

“项目?是指我们现在搞的那个第五代战斗机的事儿吧?”

“郝总工还有什么其他的秘密研究不成?”

“不会是他上次提过的那个综合航电系统吧?”老李一脸惊愕地说道。

陈祁则皱眉道:“别乱猜测,这才两周的时间,就算只做其中一个部分也够呛,再说这么复杂的工作一个人怎么能完成得了呢?”

要想在两周内开发出一整套新式的综合航电站几乎是天方夜谭。

目前东神联合战机制使用的综合航电设备可是花费了数年时间才得以成型,那还只是勉强达到了一定的技术水平;跟星盟那边相比,性能上仍有不小的差距。

两周时间顶多只能做出一个小组件罢了。

整套航电架构,简直就是个白日梦……

大家还在那儿纳闷。

时间太短了,这个项目的涵盖范围实在太大了,不可能仅靠几个脑袋就能搞定一切。

简单点儿说,光凭单枪匹马的力量,不管给多久都完不成。

整个系统牵扯到了无数的知识分支,任何一个人用尽一生也学不完这么多知识领域。

眼看着郝淮迟迟未到,陈祁轻轻敲了敲桌面后说道:“这项工作太过庞大复杂,我们需要更多专业人士的帮助,所以我已经向上级申请支援了。

一旦得到了相关专家的支持,估计两年左右可以攻克这个问题。

解决了综合航电系统的难题之后,接下来的任务就会相对轻松很多。”

老李急忙表示赞同,“早就该申请外援了,综合航电就像是飞机的大脑,只有先把这个关键环节处理好,其他的才能继续推进。

哪怕打算使用现有版本,但是考虑到新型发动机的强大输出,当前版本根本无法满足需求,我们必须开发一套更为先进可靠的综合航电子系统才行。”

陈祁点了点头。

就像让一头疲惫的老牛拖动一辆超载货车一样困难重重。

“关于这个问题我也同意老李的观点,不过我们应该适当借鉴现有的设计成果,毕竟完全从零开始研发一套新体系难度实在太大,三年甚至是五年也不一定能成事儿。”

另一位同事补充道,“而且我们必须赶紧落实人员问题,郝总工不能永远待在这里,估计最多也就是一年半载的事儿,所以我们必须在他走之前尽量解决问题。”

陈祁停下手中记录的动作平静地回应,“申请函已经递交给高层了,各位也知道上级对于第五代战斗机项目有多么重视,我相信很快就会有足够合适的人选前来帮忙。

在此期间,请各位尽可能地整理出新式航电系统的设计难点与疑点,方便之后讨论交流。”

“稍后我会向郝总工汇报这件事,具体实施方案由他来定夺吧。”

“没问题,一切都按你说的办。”其他人纷纷赞同。

正当此时,门外传来了声响——郝淮抱着厚厚一堆文档匆匆走了进来。

“各位帮忙把这些文件分发给大家。”

老李他们立刻起身接过文件堆。

每份文件都装订得很整齐,足有一百多页厚,摸上去还挺沉甸甸的,并且散发着淡淡的油墨味儿。

纸张还有点温热,明显刚打出来的。

“郝总工,这里面都是些什么东西啊?”

还没翻开文件,老李就抢先询问起来。

郝淮笑了笑,“这是我最近一直在钻研的一个课题刚刚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就是大家现在手里拿到的内容。

当然啦,这只是其中一部分而已,全部资料都已经备份完毕。”

“可郝总工,您手头除了五代机以外还有什么研究啊?”陈祁满面疑惑地问道。

“你们忘了?就在半个多月前,我提到的那个……陈副总理当时估计要花上好几年的那个工程呀。”

一时间,在场包括陈祁在内的所有人脑海中并没有联想到综合航电系统这件事情,因为它实在太难实现了以至于人们自动忽视掉了它存在的可能性。

“难道是……”陈祁愣住了几秒钟后才缓过劲儿来说道:“难道真的是在说创建全新一代综合航电子平台的事儿?”

综合电子系统?

两星期之内取得重大突破?

简直匪夷所思啊!就算是几十名工程师联手作业恐怕也未必能完成如此复杂的任务。

听到这里,大家都傻眼了。

“郝总工,真的独自一人回去研究了吗?”

“这项工作的知识点繁多又复杂,单凭一个人肯定应付不来。

虽然我们都想早日开发出新型战斗机,但构建综合航电系统确实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完成。”“陈副总工已经向上级提交了申请,过几天可能会有一批专业人士过来帮忙,他们都是精通综合航电系统的高手。

等他们来了,我们就可以大展拳脚了。”

郝淮笑了笑,没有说话。

旁边站着的陈祁看到郝淮脸上满是自信的表情,心里突然有些紧张,“郝总工,难道真有进展了吗?”

郝淮笑着纠正说:“是巨大的进步!”

“具体信息都在你们眼前的资料里,你们先看一下再说。”

听到这话,陈祁等人立刻低头翻开了手中的资料。

既然连郝淮都说这是巨大进步,他们当然要重视起来。

很快,会议室里就传出了纸张翻动的声音。

特别是在这寂静的深夜,这声音显得格外响亮。

“这是什么模型啊?”

“这部分是通用合成处理器吗?”

“AdA软件原来可以这么用?”

“主动相控阵多功能火力控制雷达,如果真的做出这上面的机载雷达,是不是会比星盟的战机还厉害?”

“啧!精确的电子干扰系统!”

会议室里响起一阵惊叹声。

这时,没有人抬头说话,都在认真地研究这些新知识。

不一会儿,有人开始皱眉了:

“不行啊,后面的知识太专业了,我有些看不懂。”

“我也一样,感觉不太现实!”

“这个……真的可行吗?”

众人从一开始的好奇变为现在的疑惑,眉头紧锁,一时半会儿根本看不出什么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