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祭祀之事为国之重事(1 / 1)

毕竟在两方的商谈中,用来交换北方部落出售羊毛所得铜钱的主要商品,是从他们手中抢来的盐场产出的食盐。

新划定的边界,基本将北方部落的活动范围限制在大漠以北的草原上。

整个大漠以南、山脉以北的大片肥沃草地,则被设置成双方缓冲区……嗯,主要还是让九原部队来收割草料。

而谈判过程中,主管外交部门那群人表现出的强硬态度,甚至让几个出身北方民族的使者也感到汗颜……

如此这般,导致谈判破裂也算是正常。

在赵明看来,谈判失败未尝不是件好事。在这个时刻敲打一下北方部落,削弱他们的实力,有助于维持他们与东部部落之间的平衡。

真不是赵明有意挑拨区域矛盾,而是此时的东部族群确实作战能力低下。

战国时期的七个国家里,那个总是垫底的燕国,扩张领土很大程度依靠击败东部部落。而后来兴起的草原势力也几乎是轻而易举击溃了东部族群,并使后者成为附属。

当赵明专注于推算某套学说时,金车从蓝田直入,随后在众多精锐卫兵护卫下,驶进防卫日益森严的制造园。

赵明骑在马上,看到大批工人正在工头指挥下学习如何操作炼钢炉及其他生产设备。

这个地方作为示范的作用已开始显现成效——最早加入的一批匠人以及聪明的奴役们经过考核,已正式成为熟悉全部流程的技术骨干。

在赵明看来,这个示范园区现在应该分开运作。

比如煤炭冶炼和钢铁生产等与金属相关产业,可迁往泾水上游的云阳县。那里农业基础扎实,能够承载更大规模的制造业区。

嗯,还有一个理由:这里是嬴月的封地。转移工厂过去,能提高她的一些收益。

其它的相关产业也可分散到其他区域去。这是因为每月从各个厂报上来的数据中,运送粮食的成本占据了很大比重。

发展工业需要更多劳动力,但这些人的日常需求仅靠宿舍前的小块种菜地显然满足不了。这也是赵明今天来这里实地考察的原因之一。

随着工业规模扩大,会有更多人口转向从事生产活动,这也有效缓解关中地区快速增长的人口问题,特别是水源靠近、土地平旷资源有限的情况。

对赵明来说,这是维持秦国家兵役制度的有效办法。按秦国法律,每一户受封百亩田地,每杀敌一名,可获得爵位提升一级。

一百亩田地、九亩宅基及一名无爵庶子协助农事为奖励单位。平民出身者通过战功最高可达到第四级爵位。

所以关中的戍边军大多属于全职职业士兵。正因如此,秦国统一六国时主要依赖于抽调本地军队出关。

实战证明,一支从小训练军事技能的职业队伍结阵而战,完全可以碾压临时征召的普通农民军。

然而,相较于隋唐时期的府兵制很快便崩溃的情况有所不同。尽管可授给的土地渐少,但朝廷仍然控制着可观的土地资源。

其背后主要因为降级袭爵政策。依据此原则,只有战场杀敌才是重新获取高位阶级的机会。这一政策驱动了中原政权不断向外开疆拓土的动力。

发展工业则可以保持该动力持续存在。

历史经验表明,要倾销工业化产生的庞大产品并获得便宜原材料供应,一支强大力量的武装必不可少。对于赵明而言,利用工业吸引过量人口脱离土地,缓和社会矛盾同时保留大量脱产士兵至关重要。

方法便是把工业区内居民编入特别籍贯系统,不再赐予土地而发放薪水,让他们自行购买所需生活资料。

如此一来还能促进厂区附近商业经济发展。

注意到远处厨房里忙碌的妇女和儿童后,赵明认为不仅可以在工厂内部设立商店,还要大力开展包括医疗和教育等辅助设施。

联想到整体规划,赵明发现现代国营工厂和现在的工业布局之间存在本质区别。虽然表面上都归属集体或政府管理,但实际上目前这些制造基地全然由他个人占有。

啊……或许自己终究难以避免某些宿命式的结局,但无论如何,还是要努力前行!赵明微笑着摇摇头,周围众人不明缘由,忐忑不安以为触怒了什么规矩。

直到视察结束,负责官员杨忠急匆匆赶来,询问是否回宫。

考虑片刻,赵明决定不返回宫城而是去另一处位于渭水之南的皇家行宫暂住一段时间。

原因无他,只是为了防止某些不必要的烦扰而已。

……

某天,“年轻人,西部才是你的机会啊!”琅琊地区的一座石台上,数百百姓聚集听讲一位县级小官的话语:

\"湟水

“薄荷三钱……”苏婉说道,瞥了眼叶清鼻梁上的眼镜,不以为然地哼了一声:“哼,陛下不在宫中,你戴着这东西干什么?”

“这是陛下御赐之物,当然要随时佩戴。”叶清轻声回答,两根手指轻轻推了下眼镜,“两次,直到天明。”

“谁不是啊!”苏婉随手抓了把香料放在戥子上:“檀香五钱。”

这种檀香是胡风从南方带回来的特产,据说产自一座偏远的大岛上。

边上的沈若溪正玩着林枫送她的鲁班锁,一脸困惑地看着身边的陆瑶。

陆瑶生怕她提出让自己难堪的问题,低着头假装没看见。

坐在一旁身着绫罗绸缎、装扮成贵妃模样的几名女子相视一笑,带着意味深长的神情。

这些女子全都是前朝受宠却无子女的妃子。

林枫即位后,让她们继续住在宫中,并未让她们陪葬或出宫另嫁。

她们今日来访,是为了向苏婉献上自家秘制的化妆品配方,至于还有什么别的打算,则不得而知。

“外头寒冷刺骨,这里却温暖如春,真是不可思议啊!”一位面容秀丽的贵妃故作感叹。

颈部有颗美人痣的贵妃摸了摸温热的地砖:“是啊,这热气仿佛是从地面升起的?难道我们坐的是火炉上?”

“这叫地暖,是陛下命人于宫殿下方开辟了一条火道,通过加热使整个宫殿变得温暖……”

叶清边在竹简上记录,边将听来的知识转述给他们。

“哎呀,原来如此,陛下果真聪慧……”那名颈上有痣的贵妃眼中满是倾慕,片刻后又有些失落:

“不知什么时候,宫中才会有这等妙物,免得我们姊妹夜寒难以入眠……”

叶清浅笑着回应,而苏婉则装作专注手中的事情,对她们的交谈充耳不闻。

这也是林枫喜欢苏婉的原因之一:她性情直率,对自己喜欢的人全心付出,对讨厌的人完全不理不睬。

至于叶清,苏婉对她的感觉很复杂。既有所不满,又暗藏欣赏。林枫察觉到,这种情感属于一种说不清的状态。

不见面的时候总会惦记,有了好东西也会给叶清留一份,可一旦碰面,就像两只互不服气的小鸟一样争斗不停……

要不是她们之间总能互相较劲,林枫真怀疑自己离京期间后院会发生什么大事!

苏婉厌恶这几名贵妃的原因并非担心她们会勾搭林枫。在她看来,若林枫真有意,早就不止住一宿了。

她反感之处在于,刚说话的那两位曾是她兄长楚王英的妃嫔……

---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王辰披着黑色貂皮大氅,伫立于凤翔宫的回廊之上,心中不禁吟诵起这熟悉的诗句。

他伸出手,接住一片缓缓飘落的雪花。虽说关中的雪不算太大,但从北部各县上报的奏章看,越往北雪势越大。

想必戍守塞北的九原军队状况不容乐观……王辰担忧之余想着,要是北方边境也能用信鸽传讯就好了,这样就能以最快速度了解前线状况。

然而这并不现实,毕竟这个时代人们饲养鸽子主要是为了肉食和鸽粪肥田,并非传信所用。

据郑工所说,鸽子粪比起牲畜甚至人的排泄物更为温和,不会伤及作物。

所以咸阳和陇西一带鸽子数量众多,一是供宫廷享用,尤其满足王辰的口味需求,再就是用鸽粪来滋养奉祀府管理的祭田。

祭祀之事为国之重事。

正因如此,掌管宗庙事务的奉常府才位列九卿之首。

王辰翻阅上一年的账目时发现,奉常府全年花费竟然超过十亿!占全年收入的六分之一!

若追溯至秦非祖时代

改写后的内容如下:

嬴政凝神片刻,调整语序后缓缓开口:“微臣听闻陛下命刘通赴三川郡视察民风、掌管赏罚。”

“以微臣对刘通的了解,他既继承了古代贤者风范,同时又兼具灵活性。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因先祖是威名赫赫的刘仲而深感骄傲,并始终在寻找明主效忠。”

“由他前往治理三川郡,加上当地郡守赵亮相助,必定能使该地区的官场秩序得到极大改善。能人得以提拔,庸才被清除,如此一来,三川郡自可安享太平。”

“只是北方边境情况稍显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