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边的那座书院开了吗?”段景记得在地图上好像看见过这个书院。
“开是开了,但是,我们…好像。”
“吞吞吐吐的做什么?”段景最近一直在跟进农田、重建和民兵这边的事情,忙的脑袋都快炸了,看段琦这副妞妞捏捏的样子就气不打一处来。
“书院的院长不同意。”段琦总结。
段景看向他,希望得到一个解释。
“去年咱破城门的时候,稍微行为有点点粗鲁,不小心把盾牌拍在了一个老大爷脸上。”
段琦本身也是不知道这个事情的,但是架不住那个院长,一见到他就一副恨不得把他叨死的样子的。隧仔细打听了一下,最后是用一两银子从一个学生口中得知原来那位被怼脸上的大爷就是这位院长。
“那要不我们拿些礼物去慰问一下伤员?”段景听到是这个原因整个人的语气也放缓了。
“盾牌拍到了他的脑门上,正中间那一块,据说那一阵子院长看起来非常像二郎神。我们还踩坏了他两盆兰花,”段琦重点提醒了一下,“又是无价的那种。”
“噢,这样啊。”段景揉了揉太阳穴,感觉脑袋更疼了,“那你知道拍他脸上的人是谁了吗?”
“好像是周虎。”这真是好不容易打听出来的,他去询问周虎本人,这位副将那是一脸茫然的看着他,不过想来也是毕竟,都打仗了谁管盾牌拍到谁了,就算拍到了还以为是障碍呢。
“不管怎么说,把周虎带上去给那老先生道个歉,对了,院长叫什么名字?”段景问道。
“姓郑,名谦尘,是本地有名的学者。”段琦回答。
段景点了点头,心里盘算着对策。拍人脑门上有点损人面子,踩人家兰花破坏人家财产,“有没有其他更好的人选来教书了吗?”
“大多数叫的上名号的夫子都在这所书院里,剩下的就是私底下开私塾的那些人了,不过质量良莠不齐。”
段琦也考虑过是不是从这些人里面选一个,这只是给那些民兵启蒙的,又不是要他们饱读诗书提笔写文章,好像并不需要选个那么厉害的夫子。
“就去那些私塾问问,选一个脾气温和的就行了。”段景最近事情比较多还是不想把时间耗费在这上面。
“那,那个院长那里就放着不管吗?”段琦说到这时,还是有些心虚,就那些人所说,这个李院长当时是从南边门逃跑的。当时可是他带队从南门攻进来的,按照连坐制度来说这里面还有他一份罪过。
“还是需要去道个歉的,你再去仔细查查是不是周虎干的,如果是就带着一起去道个歉。”
这事越早做越好,就怕哪天万一用得上这个李院长,到时候他们再去道歉攀关系就显得有些刻意了。
“那我去确认一下,如果是,明天就带着周虎再带些礼物去看望一下。”段琦点头,思索着应该带什么礼物。
“古籍字画吧,那些文人都喜欢。你去我私库看看,除了那几件我平时爱把玩的,剩下你随便挑上几件。”段景自己就是一个爱读书的,自然知道自己这些人喜欢什么东西。
------
这边段景和段琦商量着如何登门道歉,那边姜白在城墙边查看城墙修补情况,城墙的修补工作已经接近尾声,工匠们正在最后几处缺口上忙碌着,虽然城墙已经恢复了基本的防御功能,但姜白心中却准备干件大事儿。
这城墙的砖石是由那边山中开采出来的,抚摸起来手感粗糙且易碎。这座边塞城池,一直不太太平,正对着的是其他国家的势力,旁边是兴起的西南军,无论哪一家想要打上京都,最快捷的路就是经过这座城池,但又不是必须的,旁边还有一座粮食大城,另一边还有道荒无人烟的小路。
这样一座可有可无的城池,入不了很多人的眼,甚至当初赤眉军打进来的时候也是因为为了休整才攻打此处的。但就是这样的一座城在姜白眼中,其实比很多城市都要好,它虽然看起来不起眼,但加以改造,并非不可以成为一个可以改造成坚不可摧的防御堡垒。
“城主,再有三天我们就可以完工了。”负责城墙的孙戈拿着那份图纸。
姜白跟着孙戈的示意看向图纸,“辛苦孙戈叔了,咱们再加把劲马上就能完成这一部分了。”
孙戈听着姜白话里的意思,“你的意思是,我们还有什么其他的要做的吗?”
“叔,你知道的,我们前面已经成立了民兵营,想着光是让人动起来还不行,我想真正做到全民皆兵,还是应该把这些彻底融入生活。”
姜白看着点头的孙戈继续说,“这座城市只具有基本的能力,缺少了一些真正的防御能力,我想建立烽火台,箭楼,了望塔等部分。”
姜白回想末世时那些基地的样子,那一般都有围墙、自动防御机制、电子监控警报系统、防御部队、防空系统、应急通道和避难所、通信和指挥中心等。
这是古代,他们造不了防空系统,同样的对方也不可能从空中打过来,那个防空系统这一项可以去掉。
电子系统和警报系统可以合并成了望塔和烽火台;城外有一些未拆除的营帐,可以作为防御部队的暂时住所;自动防御机制自动不了,那就由箭塔来,成为半自动的。
应急通道和避难所还是要建立的,当战争发起时那些老少妇孺就有了避难的地方;通信和指挥部门的话,她想直接让侯府担任。
这样她就大致有了一个具有初级防御机制的城池。
“廖望塔是有的还有烽火台,但是要是重建建塔的话可能是个大工程。”孙戈说。
“时间不是问题,钱也也不是问题,最主要的是,我想把这里建立的足够安全,让人一看就知道应该绕开这里走。”
在姜白这么多年里,一直明白一个事情,在末世的时候,因为她的瘦弱和女性身份,就有很多不长眼的上来挑衅,到了这古代,也是了女性同样没有地位。
但如果是一个男的,尤其是一个壮汉的话,不论他是在末世还是在这古代,连主动去触他的眉头
都不会有,更别说挑衅和招惹了。
那么她把这座城市建造的足够可怖,同样也不会有人招惹他们。
“那可能需要做好准备,光咱们修补这城墙就用了半月有余,重新建造箭塔,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孙戈再次提醒。
“我知道的。”姜白点头。
孙戈见姜白态度坚决,也不再多说什么,“那我会尽快制定详细的改造计划出来的。”
“对了今天早上军师去哪里了?”姜白还想着,跟段景商量一下,需要出多少费用用来建造呢,但是一大早就扑空了。
孙戈脸色古怪,嘴角的笑容似笑非笑,“他们啊,有点失误需要处理。”
“他们?失误?”姜白不明所以。
------
“所以那两盆兰花,到底是什么来头?”段景拍去身上的灰尘,今天还真是狼狈啊。
“据说是李院长从江南带回来的珍稀品种,名为‘碧玉’。”段琦边往回走边解释道,这个他当时,已经从那个学生口中得知了,但是他是一个武将并不懂这些花草,所以根本不清楚这些花花草草的品种。
他今天算是丢大脸,段琦和段景今天当着大伙的面被人直接赶出来了,他们当时都到了书院门口,却连李院长的面都没有见到,就直接被禀报后回来门房赶了出去。
“要不我再去一趟给他好好道个歉?”周虎不好意思的挠挠头,今天这趟军师和校尉真是遭了罪了,被人这么下了面子,还从山上狼狈的跑了下来。
不过还真怪不得人家老先生这么生气,周虎还依稀记得当时闯城门,由于太过兴奋自己举着盾牌往里冲时,确实听见“铛”的一声,但是他以为是什么东西倒塌打到了他的盾牌上了,当时他还跟身边的兄弟夸过这声真挺清脆的,没想到是脑袋过于清脆。
现在就因为他的原因,连累军师和校尉被赶出来…不行!不能这样子,一人做事,一人当,他要再去一趟!
段景拦下准备再回去的周虎,“有你的原因,但是估计也有其他的事情。”
周虎不清楚,他可是知道一二,门房开门时他往里面瞧上了一眼,书院的前面是一个小花坛,里面盛放的兰花看起来美不胜收,那些花看起来就不像是什么普通的品种,八成都是有价无市的珍品。
“你去好好查一查这个‘碧玉’哪里还有,我们照着原来的给他再送一盆。”但是他心里有些打鼓,如果当时他们砸坏的那两株“碧玉”比那花坛里的兰花品相还要好的花,这个兰花估计还不好找。
不出所料,段琦带回来了消息,“二哥,那全国就有三株,一株就是咱砸坏的那株,另外两个,一个在皇室里,一个在隔壁彭城城主手里。”难怪李院长会如此愤怒,这都能算得上是孤品了。
“二哥,怎么办我们可能补不上了。”段琦也没有想过,那么寸,就把人家的兰花砸了,还砸的是最贵的那个。
“只能尽量弥补了。”段景在不停的思索着价值跟这个兰花差不多的物品,“把那块洮河砚拿来。”
“哥,哥,不至于,不至于。”段琦想要拦住段景。
那块洮河砚,是前两年段景得到的,它整体石色碧绿,质地温润,淹没时更能放大墨香,段景得到的那块更是其中上上乘的佳品。
“虽然说兰花难得,但这块也再找不出第二块了呀。”就因为一个书院的院长让段景付出这么大的代价,段琦觉得不值得。
“我已经选择平城作为据点,那么,跟这些书院里的老师和学生打交道就成了必然的。”段景说。
“现在看起来,我们确实用不上他们,但是你要知道,这些学生和夫子看着柔弱,在文坛甚至在朝廷上都有似有若无的联系。如果这个关系能用好,为我们后续的打算能奠定坚实的基础。”
段琦听了,也明白段景的顾虑,但是三千两啊,谁听说要把三千两的东西送出去能不反对一下:“二哥,你说得对,是我考虑不周。可是,哪怕我们就这么送出去了,他能要?”
“洮河砚再珍贵,也不过是一件死物,而最重要的是人还有名声,只有这些好了,我们之后的发展才能起来。”段景说。
“那…我去把砚台取来。”段琦说完转身离开了房间。
虽然说是把洮河砚送过去,但是他并不能确定在郑院长看来这块珍贵的洮河砚就比得上人家手里的“碧玉”。
郑院长是有名的花痴,对珍稀兰花的痴迷程度几乎到了疯狂的地步。若是不能让他平息怒火,就怕后续还有得闹了。
不多时,段琦就捧着一个精致的木盒走了进来。木盒上雕刻着精美繁杂的花纹,木料也用的是上好的珍品,很显然盒子里面的砚台比起木料来说更加珍贵。
段景从段琦手中接过盒子,放在桌子上,不舍的用手指抚摸,半晌后,段景打开盒盖。
烟台看起来不像其他石料,有石头的质地,反而看起来更像玉石,色泽碧绿油润,放在阳光底下甚至有茵茵光点。
“二哥,你真舍得?”段琦看着段景的动作,哪里还不明白,他这是舍不得了。
段景轻轻瞥了他一眼,把盒盖盖上。这块砚台他也只是在当时刚得到的时候试用了一下,就再也舍不得了用了,作为他的收藏品,没事的时候他就会拿出来观摩把玩一下,现在突然要送出去,他怎么可能彻底放下?
“明天你再带上周虎跟我在一起去一趟书院。”段景说。
这三个人再次去往书院,郑院长的书院坐落于南边的一座小山上,确实在城里,但是因为,此处独特的地形造成了,这座城里有一座小小的土包,郑院长就选在了此处建立了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