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长江出租(1 / 1)

长江出租

福州路上,‘长江出租车’正式宣布成立,并举行了开业仪式,陈光良也是广邀朋友前来捧场。

长江出租车的电话号码是‘30098’,号码比较好记。

这个时代安装电话是比较贵的,长江出租车的‘30098’首先是‘甲种电话’,年费是100大洋一年;然后每日打700次电话以内,每次需要收费0.025元。

这还是在1924~1925年时,华商总会和英资电话企业‘华洋德律风公司’较劲了半年多时间,才达成的条件。

另外,长江出租车总归是20名职员出头,其中10名是司机,另外10名是电话员和辅助员。陈光良还将长江地产的文员梁孟起,提拔为车行的经理,他将在陈光良、何向东的双重领导下工作。

五辆车,十名司机,这是因为长江出租车是‘24小时营业’,一个班12小时,夜班轮流上。

五辆汽车都已经被改装一番,车身上用蓝色漆刷了一个‘腰线’,上面用白色字体写着‘长江出租,电话30098’,车顶也装置了‘广告牌’——想用车,就找长江出租,电话30098。

十名出租车司机,都是清一色的正装,戴着白手套,也经过了一个星期的培训。

一切准备就绪,准备开始正式运营!

不过一开始,长江出租的电话预约肯定很少,毕竟还没有知名度。所以长江出租配备了五个辅助员,一开始准备做‘半抛岗半出租’的生意。

举个例子,长江出租可以停一辆车在火车站附近,辅助员则去车站附近招揽客人,然后请到出租车上。

类似这样的办法,可以度过初期的一些困境。

当然,长江出租车也有在报纸上刊登广告,提高自己的知名度。

另外,等长江出租车的运营走上正轨,又可以购入新的车辆。毕竟一开始的预算是2万大洋,如今车款是分期支付。

就是不分期,再加上门店租赁、电话费用等,也还有五千元左右的剩余资金。

“陈老板,恭喜恭喜。现在真是只要带轮子的生意,都有你的份呢!”诸闻武带着弟弟诸闻智一道前来恭贺。

他的言下之意,陈光良现在是有自行车——同昌车行制造厂的股权、黄包车车行、出租车生意,一下子凑够了华商能做带轮子的所有生意。

陈光良拱拱手,回应道:“都是小打小闹,摸索着做做而已!”

这话也算是谦虚,也算是事实。

黄包车生意,他只做到了中等车行的规模,在沪市只能排个前十而已。

如今出租车生意,也不过是五辆车。

此时上海最大的出租汽车公司,是美国人开的云飞汽车公司。云飞公司是上海出租车行业实力最强的,拥有150多辆汽车,雇员450多人,而且云飞汽车公司的150多辆汽车都是崭新的福特汽车。它的总经理高尔特是美国人,擅长经营管理,公司经营的井井有条。因为出租车都是电话预约制,云飞的预约电话号码30189,谐音“岁临一杯酒”,非常简单好记,因此一度雄踞上海出租车行业榜首。

除此之外,英商泰来汽车公司实力也非常雄厚。

华资当中,一家‘银飞出租车’是今年成立的,一开始便坐拥20多辆出租车,他们非常重视企业形象的塑造,为了吸引人们的注意,取得广告效应,这家公司将车身全部漆成银色,并且在车身中间嵌漆一条红带,整车外形十分醒目亮眼。该公司还以一辆飞驰的出租车为商标,表现其快速到达、服务迅速的特点。银飞公司的预约电话是“30030”,也非常好记。

至于华资当中的祥生,今年约20辆出租车,可能只能排制度。

“先生,你们是第一次来上海?”

客人不仅拖家带口,而且还带着两个箱子,一看就是来上海定居的。

“是呀,北边战争不断,打算来这边定居。”

“一看先生你就是知书达理的人,来上海可就对了,这边经济和文化环境,都比北方好的多。”

男人笑道:“没想到,你们上海的出租车司机,服务还挺热情的。”

“谢谢先生夸奖”

在等待警察交通信号的时候,汪雍达递上名片。

“先生,这是我们公司的名片,以后叫车看电话联系的!”

“好”

男人心里则想着,我这生计还没有找到着落,哪里舍得做这么昂贵的出租车;今日要不是拖家带口的,这几块钱都舍不得,做黄包车能便宜不少。

贵确实贵,黄包车一小时才五角,出租车一小时则4.4元。

但长江出租车的服务质量,确实让男人感觉,在人生地不熟的上海,他们感受到第一抹阳光。

电话里,传来叫车的生意,长江车行的接话员立即传达给调度,随即基地的汽车便驶向目的地,是一户有钱人家。

陈光良看着这样的模式,发现一些猫腻。

这个年代的电话还需要‘人工转接’,若是将某接线生买通,岂不是叫车电话可以变成一种抢生意的手段?

比如有人叫银飞公司的电话,只要买通负责银飞公司电话的接线生,等接到通知,第一时间跑去接客人;那么,银飞公司到的时候,客人都已经被接走了。

这是一个Bug,当然此时不是陈光良考虑更多的时候,毕竟他现在首先是要积累足够的经验。

在长江出租总行待了一天时间,陈光良也确定生意还不错,至少有得赚,就放下心来。

一开始,他也没有敢投放很大的广告,就花了60个大洋在一家报纸上打了三天的广告,算是宣布这家公司成立了。

后续肯定会继续购入出租车,但却不是那么急迫,先经营一阵后再说。

“老板,要不要给你安排车?”见老板要回家,梁孟起随即问道。

有眼力见,是他的优点之一。

陈光良也是看中梁孟起的‘上进心’,才将他从一个文员提拔到出租车公司来做事。

“不用了,我坐黄包车,今天生意看起来不错,万一车不够怎么办!”

梁孟起识时务的说道:“确实生意都不错,闸北火车站、跑马厅的两辆车也有不错的业绩。接下来,就看三天广告后的情况了,不过想必问题不大,出租车行业的前景还是非常不错的。”

“嗯,所以你们要做好企业的文化和服务水平,以后我准备大肆投资的时候,要有一直过硬的队伍。”

“明白”

陈光良随后便起身离开公司,如果车行这边生意好,还能动用5000大洋购入二手车。

不过话说来,一直购买二手车也不是个办法,后期还是要陆续购入新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