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战国 第九十六章 郑国渠(1 / 1)

卷六:战国 郑国渠

战国后期,混得最惨的是韩国,常年被隔壁强壮的秦国欺负,只剩下东边的一小块地盘。“秦国人是豺狼虎豹,早晚会来灭掉我们韩国的。”韩桓惠王被秦国打怕了,总是寝食难安,还好秦昭襄王死了之后秦国君位不稳,秦国几年里没有大幅对外战争,韩国因此过上了一段时间的太平日子。

韩桓惠王心里清楚,秦国连年战争需要休养,等缓过来了还是会出动的,但韩国又没法正面和秦国抗衡,韩桓惠王和几个心腹大臣一合计,决定通过耗损秦国的人财物来延缓秦国恢复的速度,就像当年勾践向吴国送木材给他们盖宫殿一样,目的是想让对方劳民伤财。韩国没有多少木材,但韩国有个水利专家,郑国,现任韩国水利部部长。

韩桓惠王把郑国叫来,对他说:“郑部长啊,国家有个伟大的任务要交给你,去修一条水渠。”郑国说:“没问题,去哪里修?”韩桓惠王说:“秦国。”郑国惊诧道:“纳尼?我没听错吧。”韩桓惠王笑了,说:“没错,你去秦国修个大水渠,工程越大越好,掏空他们的财力物力。”郑国明白了韩桓惠王的意思,随即动身前往秦国,事后证明韩桓惠王出的是馊主意。

这一年,是秦王政上台的充分体现了李斯的文化水平,有兴趣可以去看看原文。秦王政是个明辨是非的人,收到李斯的《谏逐客书》后,便取消了逐客令,继续保持秦国重用客卿的传统,还提拔李斯当了廷尉,这个职位相当于是现在的最高院院长、最高检检察长和司法部部长的结合,是秦国司法的顶层官员。李斯是法家的嘛,这也算是专业对口了。

《谏逐客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上,更是为秦国指明了用人上的策略,对秦国人才队伍构建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