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79章 新的危机感(1 / 1)

新的危机感

送走了孔捷、丁伟那帮垂头丧气,却又无可奈何的老伙计,李云龙的心情,简直好到了天上。

独立团的驻地,也彻底变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

李家坡大捷的喜悦,还在持续不断地发酵。

战士们擦拭着新缴获的三八大盖,那上面冰冷的触感和精良的工艺,让他们爱不释手。

后勤的炊事班,也大方了一回,把从鬼子那儿缴获来的牛肉罐头,全都分了下去。

整个营地里,都飘荡着一股诱人的肉香。

几乎所有的人,从干部到战士,都沉浸在一种巨大的乐观情绪之中。

在他们看来,这场仗打得太漂亮了,太解气了!

有了耿先生,有了他发明的那些神仙手段。

以后打小鬼子,那还不跟砍瓜切菜一样容易?

什么狗屁的武士道精神,什么坚固的乌龟壳,在咱们的“没良心炮”面前,全都是土鸡瓦狗!

一种骄傲、自满,甚至有些轻敌的情绪,开始在部队里,悄悄地蔓延。

就连李云龙,虽然嘴上天天喊着“谁他娘的敢翘尾巴,老子就剁了”,但他自己走路的时候,那尾巴都快翘到天上去了,脸上的笑容,就没断过。

整个独立团,都沉浸在胜利的狂欢之中。

然而,有一个地方,却是例外。

技术科的窑洞里。

与外面那喧嚣、欢乐的气氛,格格不入。

这里,安静得,甚至有些压抑。

耿忠没有参与任何形式的庆祝。

甚至,李云龙亲自端来的牛肉罐头,他都只是默默地放在了一旁。

他带着他那几个,同样一脸严肃的学徒,正在对从李家坡战场上,费尽心力收集回来的,那些日军装备的残骸,进行着细致到近乎变态的,拆解和研究。

被炸得扭曲的掷弹筒筒壁。

被射流贯穿的机枪零件。

烧焦了的电台真空管。

还有,那几片,他视若珍宝的光学镜片。

这些在外人看来,一文不值的,破铜烂铁。

此刻,在他的眼中,却是比任何战利品,都更加珍贵的,工业的“活化石”。

赵刚处理完手头的事务,有些不放心地,来到了技术科。

他掀开帘子,看到的就是这样一幕。

耿忠一个人,蹲在地上。

他的手里,捏着一小块,只有指甲盖大小的,从鬼子掷弹筒上取下来的钢片。

他就那么,怔怔地,出神地,看着那块小小的钢片。

马灯的光,照在他的脸上,映出了一种,赵刚从未见过的,凝重。

那不是战前的紧张,也不是战斗中的专注。

而是一种,更深层次的,仿佛能看穿历史迷雾的,忧虑。

“耿忠同志,怎么了?”

赵刚走了过去,轻声地问。

“还在研究鬼子的这些东西?”

“打了这么大的胜仗,也该放松一下,和战士们一起乐呵乐呵嘛。”

耿忠缓缓地,抬起了头。

他的眼神,很复杂。

他没有回答赵刚的问题,而是,从旁边的工具箱里,拿出了一把,独立团铁匠铺自己打制的,全新的刺刀。

他将那把刺刀,和手中那块小小的钢片,并排放在了赵刚的面前。

“政委。”

他的声音,有些沙哑。

“您看。”

赵刚有些不解,他低头看去。

一把,是他们自己的,闪烁着青黑色光芒的刺刀。

一块,是鬼子的,毫不起眼的,甚至还带着锈迹的钢片。

“有什么不同吗?”

赵刚问。

“您用指甲,掐一下。”

耿忠说。

赵刚将信将疑,他伸出手指,先在自己那把刺刀的刀刃上,用力掐了一下。

留下了一道,清晰的,白色的印痕。

然后,他又用同样的力气,去掐那块小小的钢片。

“咯噔。”

一声轻响。

他的指甲,像是掐在了一块石头上。

那钢片,纹丝不动,连一丝痕迹,都没有留下。

赵刚的脸色,微微一变。

耿忠的声音,如同魔咒一般,在他的耳边响起。

“政委,我们用尽了所有的办法,把最好的铁料,交给最好的铁匠师傅,千锤百炼,也只能打出这种,一掐一个印的‘熟铁’。”

“而鬼子,这一小块,只是他们掷弹筒上,一个最最普通的,无足轻重的零件。”

他拿起那块钢片,递到赵刚眼前。

“无论是它的硬度,它的韧性,还是它内部的,我们肉眼看不到的‘金相结构’。”

耿忠的每一个字,都像一记重锤,狠狠地敲在赵刚的心上。

“都领先我们,至少三十年!”

三十年!

这个数字,让赵刚的心,猛地一颤!

耿忠的声音,变得无比的沉重。

“政委,我们这次能赢,靠的是什么?”

“靠的是,我在一个他们完全意想不到的地方,用一种他们完全无法理解的方式,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这,是一次战术上的,投机取巧。”

“是一次,用信息差和技术代差,制造出来的,偶然的奇迹。”

“但是,在最基础的,最根本的材料学上,在真正的工业实力上。”

“我们和敌人的差距,大到,令人绝望!”

绝望!

这个词,从这个创造了奇迹的年轻人口中说出,是那么的,触目惊心!

赵刚的脸色,也变得凝重起来。

他似乎,有些明白耿忠的意思了。

耿忠站了起来。

他走到窑洞口,掀开帘子,看着外面,那些还在为胜利而欢呼的,一张张淳朴而又欢乐的脸。

他的眼神,变得悠远,而又充满了忧患。

“政委。”

“一次定向爆破,可以让我们赢得一场李家坡战斗。”

“但是,战争,不是由一两次战斗决定的。”

“我们,不可能永远都靠这种‘奇谋’来打胜仗。”

“我问您,如果有一天,我们失去了地形的优势,在平原上,和鬼子的一个精锐师团,堂堂正正地对决。”

“比拼的,是步枪的射程和精度。”

“比拼的,是火炮的威力和炮弹的存量。”

“比拼的,是谁的卡车更多,谁的后勤补给线更稳固。”

“那结果,会是怎么样?”

耿忠转过头,看着赵刚,他的眼神里,燃烧着一种,前所未有的,炽热的火焰!

“结果,不堪设想!”

“所以,我们不能只满足于,造几个厉害的炸药包!”

“那只是术!不是道!”

“我们要想真正地,把这些侵略者,从我们的土地上,彻底赶出去!”

“我们就必须,拥有我们自己的钢铁!我们自己的机床!我们自己的化学工厂!我们自己的,完整的,可以自我循环,自我升级的——”

“工业体系!!!”

“否则,‘落后就要挨打’这句血淋pre的诅咒,将永远,像一把利剑,悬在我们所有人的头顶上!”

“永无宁日!”

这番话,如同一道横贯天地的闪电,瞬间,就照亮了赵刚的整个思想世界!

他被深深地,彻底地,震撼了!

他看着眼前这个年轻人。

他第一次,从这个年轻人的身上,看到了一种,超越了单纯的“打胜仗”的,更高层次的格局和眼光!

那是一种,着眼于整个国家,整个民族未来的!

真正的,战略家的眼光!

是建设者的眼光!

他,不仅仅想当一个战神。

他,想为这个苦难的民族,亲手,锻造出一副,钢铁的脊梁!

赵刚的胸膛,也开始剧烈地起伏起来。

一股前所未有的,豪情,和使命感,在他的心中,油然而生!

他看着耿忠,郑重地,点了点头。

“耿忠同志,你说得对!”

“是我,看得太浅了。”

耿忠的脸上,也露出了一丝笑容。

他知道,他的想法,自己的政委,听懂了。

那么,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也该迈出去了。

他将这种巨大的危机感,转化为了第一个,具体的,可以触摸的行动目标。

他要,从仿制一件,技术含量相对较低,工艺相对简单,但又能立刻,有效提升部队战斗力的武器入手。

他的目光,落在了墙角,那具被他拆解得七零八落的,八九式掷弹筒的残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