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67章 最后的准备(1 / 1)

最后的准备

技术科的临时工坊里,空气仿佛凝固了。

所有的喧嚣都已沉寂,只剩下马灯的灯芯,在“滋滋”地燃烧。

天,就快亮了。

耿忠跪坐在一排已经组装好的“没良心炮”前。

他的手中,拿着一截刚刚烧过的木炭,正在对其中几个用于主攻的、最大号的炸药包,进行着最后的,也是最关键的微调。

魏和尚带回来的情报,太过珍贵,也太过精确。

它让耿忠的“外科手术”计划,有了最清晰的目标。

他的动作,极其专注,极其缓慢。

他仿佛不是在制作一件即将用于杀戮的武器,而是在雕琢一件举世无双的艺术品。

他用炭笔,在木箱的外壳上,画上了一道道清晰的白色箭头,和几条精准的安放基准线。

每一个箭头指向的角度,每一条基准线的位置,都经过了他脑海中无数次的计算和推演。

这些线条,将成为突击队员们在黑暗中,唯一的,也是最可靠的指引。

旁边给他打下手的几个学徒,连大气都不敢喘。

他们只是看着耿先生的动作,看着他脸上那种对角度和方向近乎偏执的苛求,就感到了一股巨大的,无形的压力。

他们隐约感觉到,这些线条,将决定这场战斗的成败,决定无数人的生死。

……

“张大彪!”

李云龙的吼声,打破了指挥部的宁静。

“到!”

一营长张大彪,这个李云龙手下最悍勇的战将,掀开帘子,大步流星地走了进来。

他的脸上,还带着挖了一夜土的疲惫,但一双眼睛,却亮得吓人,充满了对战斗的渴望。

他知道,团长叫他来,意味着什么。

最硬的骨头,要交给他来啃了!

耿忠也带着他那张画着安放示意图的草图,站了起来。

李云龙指着沙盘,对张大彪说:

“大彪,这次突击队的队长,你来当!”

“是!”

张大彪想都没想,挺胸应道。

“但是,”李云龙话锋一转,指向了耿忠,“这次怎么安放炸药包,你得听耿先生的!他说的每一个字,你都得给老子记在脑子里,烂在肚子里!一个字都不能错!”

张大彪有些意外地看了耿忠一眼。

他知道这位耿先生是团长的宝贝,有大本事,但安放炸药包这种事,不就是找个地儿一堆就行了吗?还能有什么讲究?

耿忠没有多余的客套,他直接将草图,铺在了沙盘上。

他的表情,前所未有的严肃。

他的语气,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属于技术权威的压迫感。

“大彪营长。”

他指着沙盘上,由魏和尚标记出的第一个点。

那个由三根圆木构成的三角支撑结构。

“你看到这个点了?”

“你带的第一组,负责的就是它!”

“这个炸药包,”他拿起一个模型,放在那个点上,“安放的时候,箱体必须,我说的是必须,紧紧地贴在这个三角形支撑木最核心的那个结合点上!”

他的手指,在模型上画着的那个白色箭头上,重重一点!

“我画箭头的这一面,必须正对着它!”

“不能偏!偏一度都不行!”

张大彪听得一愣一愣的。

偏一度都不行?

这是什么说法?

打仗哪有这么精细的?

还没等他回过神,耿忠的手指,又指向了第二个点。

那个被魏和尚确认是山崎指挥部的巨石掩体。

“你们第二组,负责这里。”

“这个炸药包,要用尽全力,塞进那块大石头底下,最深的那道缝隙里!”

“同样,箭头方向,绝对不能错!”

耿忠抬起头,直视着张大彪的眼睛,一字一顿地,说出了一句让张大彪毕生难忘的话。

“大彪营长,你记住!”

“我们这次,不是要用炸药,把鬼子的乌龟壳给炸塌,那是土匪干的活!”

“我们要做的,是像一个最高明的解牛高手,用一把烧红的凿子,顺着它的骨缝,把它给‘切’开!”

“切开?!”

张大彪彻底懵了。

用炸药,去“切”开一个大地堡?

这……这是什么神仙手段?

他打仗打了这么多年,安放炸药包,从来都是找个差不多的地方,一堆,拉了弦就跑。

哪里听过还有这么多“讲究”?

什么箭头,什么角度,什么切开……

这听起来,不像是打仗,倒像是在……做一道精细的木工活。

他看着耿忠那张年轻,却又无比严肃的脸。

他虽然一个字都听不懂。

但他想起了“耿氏一号雷”那毁天灭地般的威力。

他知道,眼前这个年轻人,说出的每一个字,都蕴含着他无法理解,却又必须遵从的,恐怖的力量。

信任,有时候,就是这么简单。

你看过他的本事,你就会无条件地,信他。

张大彪收起了心中所有的疑惑和不解。

他挺直了胸膛,对着耿忠,重重地点了点头。

他的脸上,再也没有一丝的困惑,只剩下了军人特有的,接受命令时的决绝!

他拍着胸脯,郑重地,立下了承诺。

“耿先生!”

他的声音,洪亮而又坚定。

“您放心!”

“俺虽然听不懂啥叫‘切’,啥叫‘凿’!”

“但您说的每一个字,俺都记下了!”

“您就瞧好吧!”

“我张大彪,就算是用这条命,往上填,也保证把这几个‘宝贝疙瘩’,不多不少,不偏不倚地,给您送到位!”

“箭头指哪儿,它就贴在哪儿!”

“绝不差一丝一毫!”

好!

李云龙在一旁看着,看着自己最得力的技术主官,和自己最悍勇的军事主官,完成了这次堪称完美的,跨时代的战术交底。

他的眼中,露出了无比满意的神色。

技术,有了。

情报,有了。

战术,有了。

最关键的,执行人,也有了!

攻下李家坡的最后一块,也是最重要的一块拼图,在这一刻,终于,严丝合缝地,拼上了!

……

天边,已经泛起了一丝淡淡的,如同蛋清般的鱼肚白。

持续了一夜的土工作业,也终于,传来了最好的消息。

所有的交通壕,都已经成功地,挖到了距离目标不足三十米的预定位置!

万事俱备。

张大彪已经挑选好了几十名最精悍的战士,组成了突击队,正在交通壕的尽头,做着最后的准备。

战士们的脸上,带着一丝大战来临前的紧张,和一丝对胜利的渴望。

就在这时,一个身影,出现在了交通壕的入口。

是李云龙。

他的身后,跟着赵刚和耿忠。

他的手里,没有拿枪,也没有拿望远镜。

他端着一个巨大的托盘。

托盘上,放着几十只粗瓷大碗。

碗里,盛满了清冽的,辛辣的,白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