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 完工(1 / 1)

完工

李贤的瞳孔猛地一缩。

他有种直觉,这盒子里装的,绝对不是什么好东西。

他对着一名护卫沉声喝道:“去,把盒子打开!”

那名护卫得令,小心翼翼地上前。

眼见这一幕,李贤气的七窍生烟。

“我怎么养了你们这么一帮废物。”

李贤怒骂一声,亲自走上前去,先是一脚踹开护卫,而后才深吸了一口气,一脚将木盒的盖子狠狠踹开。

“砰!”

木盒盖子翻飞出去。

下一秒,一颗被石灰包裹着,却依旧能看清其惊恐扭曲面容的头颅,从盒子里面滚了出来。

拿人头咕噜噜地滚到了李贤的脚边。

正是沈默的人头。

在那颗人头的旁边,还静静地躺着一张字条。

上面龙飞凤舞地写着几个大字,殿下,别来无恙否。

李贤的身体猛地一僵。

他死死地盯着脚下那颗头颅,又看了看那张字条,只觉得一股寒气从脚底板直冲天灵盖。

“噗!”

他再也压抑不住胸中的气血翻涌,猛地喷出了一口鲜血。

“谢宁!”

一声夹杂着无尽愤怒和怨毒的咆哮,在贤王府的大门前冲天而起!

贤王被气的不轻,他也知道,谢宁这是在警告他。

难不成汴城的危机已经解了?

李贤气恼归气恼,思绪却是不乱。

“马上给汴城外委的探子给我叫回来,汴城如今是个什么情况?”

李贤心里清楚,若是汴城不乱,那他针对建安城的计划就无法启动。

另一边。

在处决了沈默,震慑了所有宵小之后,整个汴城的重建工继续展开。

时间一天天过去。

河堤之上,数万军民的热情没有丝毫消减。

在充足的粮食和合理的报酬激励下,在亲眼见证了谢宁为民做主的决心后,每一个人都爆发出了惊人的决心与能量。

那些曾经被烧制出来的劣质酥石,在李长发和赵四海的带领下,被一块块地砸碎,混合着泥土,铺成了路基。

而从上游重新运来的,质地坚硬的青石,则被工匠们仔细打磨,与谢宁特制的糯米砂浆结合,一层层地垒砌起来。

两个月后,一条崭新的,远比旧堤更加高大,更加坚固的堤坝,如同一条巨龙,蜿蜒盘踞在汴河的西岸。

当最后一块青石被砌上,当最后一方泥土被夯实。

整个工地,先是陷入了一片短暂的寂静。

紧接着,爆发出惊天动地的欢呼!

“噢!”

“修好了!大堤修好了!”

无数的百姓和士兵扔掉了手中的工具,相互拥抱着,跳跃着,喜极而泣。

他们看着眼前这座雄伟的堤坝,眼中充满了自豪和激动。

这是他们用自己的双手,用自己的汗水,一点一滴筑起来的希望长城!

有了它,从此以后,再也不用惧怕那汹涌的汴河水。

谢宁站在堤坝的最高处,俯瞰着下方欢庆的人群,脸上也露出了由衷的笑容。

这两个月,他几乎没有睡过一个好觉。

每天都守在工地上,亲自监督,解决各种突发问题。

整个人都晒黑了,也清瘦了不少。

但看着眼前这番景象,他突然觉得,一切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大人!”

蒙山激动地跑了过来,这个铁塔般的汉子,此刻也是眼圈泛红。

“成功了!”

“是啊,成功了。”谢宁拍了拍他的肩膀,“蒙将军,辛苦了。”

“不辛苦!不辛苦!”蒙山连连摆手,“能跟着大人您干这样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是末将的荣幸!”

“这堤,修得可真他娘的结实!”

他用力地跺了跺脚下的堤坝,感受着那坚如磐石的质感,咧嘴笑道:“别说是洪水了,就是天塌下来,恐怕也砸不穿它!”

谢宁笑了笑。

这座结合了古代智慧和现代工程学原理的堤坝,其坚固程度,的确远超这个时代的想象。

“大堤虽然修好了,但我们的任务,还远没有结束。”

谢宁的目光越过欢呼的人群,望向了那片依旧满目疮痍的土地。

“接下来,就是重建家园了。”

听到这话,蒙山脸上的笑容也收敛了起来,神情变得严肃。

“大人,您下令吧。只要您一句话,我们神策军上刀山下火海,在所不辞!”

“好。”

谢宁点了点头。

当晚,为了庆祝大堤竣工,谢宁下令,在河滩上举办了一场盛大的庆功宴。

篝火燃起,军民同乐。

大锅里炖着香喷喷的牛羊肉,木桶里装着周遭村民自酿的米酒。

人们载歌载舞,欢声笑语,响彻夜空。

这是汴城自水患以来,最热闹,最开心的一个夜晚。

在宴会的最高潮,谢宁站到了临时搭建的木台上。

所有人的目光,都瞬间聚焦到了他的身上。

“各位将士,各位父老乡亲!”

谢宁的声音,清晰地传入每个人的耳中。

“今日,我们的大堤,终于建成了。这是所有人努力的结果!我,谢宁,在此,敬大家一杯!”

他端起酒碗,一饮而尽。

“好!”

台下响起雷鸣般的掌声和叫好声。

“但是!”

谢宁话锋一转。

“大堤建成,只是第一步!接下来,我们要做的,是重建我们的家园!让所有流离失所的百姓,都能住上新房。”

“让所有被淹没的田地,都能重新种上庄稼!”

“为此,我宣布,成立汴城重建指挥部,由本官亲自担任总指挥!”

“所有神策军将士,更名为大齐抢险重建军,继续协助百姓重建家园!”

此言一出,全场再次沸腾。

百姓们激动得热泪盈眶。

他们本以为,大堤修完,这些神兵天将就要离开了。

没想到的是,谢宁还要带着他们,帮着盖房子,开垦田地!

这是何等的恩情!

“钦差大人万岁!”

“朝廷万岁!”

百姓们自发地跪了下来,对着谢宁,真心实意地磕头。

然而,就在这片热烈的气氛中,几个县令却是悄悄地走到了林枫的身边,为首一人,正是陈县令。

他脸上带着一丝忧虑,小心翼翼地道:“这位大人,下官有件事,不知当讲不当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