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吃吃喝喝才是做事的样子(1 / 1)

吃吃喝喝才是做事的样子

让卫东是从韩国斌、何月梅、张凌云,以及身边的沈翠月、吴生云开始意识到自己在起规模,真的要有一堆帮手。

先挥起皮鞭来:“目前的情况是,平京、粤州、沪海、鄂昌、蓉都、东北六大分公司,外加浙州和供销总社这两个独立销售点,你们就甘于只呆在舒适区,只呆在有同伴支援的圈地自乐吗?”

得把所有人驱赶起来。

哪怕作为老保安,让卫东从来没钻研过销售技巧,后世能看到听说的也太多了。

什么狼性团队,什么胜者为王,什么早上集合打耳光,当然还有听懂掌声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

甭管哪种,现在拿出来都是先进的!

接着树立榜样:“张凌云只带了一批货就敢去东北建立分公司,好了,这俩月创造了一万二千台相机,七十五万卫生巾的业绩,现在他已经是不折不扣的地区销售大王,你们敢吗?”

“我在平京利用座谈会开发了程,自己分工合作,帮那会儿也是纯菜鸟的让卫东积累了不少缓冲。

总之平京的高校销售团队明显走在了全国其他地方前面。

顺着奥运会、影展、砖儿台广告、专题报道这一轮轮下来汲取的销售外围成员,已经扩张到三百多人,遍布平京几乎所有高校。

这会儿已经完全清楚,未来不仅仅是个卖相机提成,卖卫生巾套磁儿勤工俭学兼职。

这是可以为之努力奋斗一辈子的事业,哪怕这里面肯定会有人自己去创业,这也是最珍贵的学习阶段。

大学生的优势就在这种点题、拉出提纲的局面,他们就能娴熟的举一反三,运用自己的思考能力。

简直就像是aI运算的算力打开,本来只是让卫东一个仗着重生红利,提出些宏观方向,拿出现有的局面给大家框定具体范围。

这些家伙迅速开始梳理调整。

开完会都十点过,居然没人返校,纷纷决定抓住机会彻夜探讨。

因为让卫东拒绝单独跟谁聊,大家先相互组队、开团,分别搞出个架构,再大规模的跟他谈。

这也让市里面那几位,惊叹的看着这几百大学生迅速在厂区里的办公室、厂房、库房、收发室,甚至就干脆厂区花台边,空地院子里三五成群,十个八个结伙的开会组合,又可能打散再交流。

无比羡慕:“非常清晰的能够看到他们身上那种蓬勃旺盛的战斗力!”

“简直就像当年干革命时的年轻人,的确是八九点钟的太阳!”

“卫东,我们可把这些孩子交给你,要保证他们走在健康成长的大路上,这是现在最珍贵的大学生!”

没错,之前商州的老领导都吐槽过让卫东用大学生来组成销售团队,本质上还是从内心没瞧上商业销售,士农工商那种本能的列为社会底层。

对比四十年后每年上千万大学毕业生的庞大基数,这会儿一年只有二十多万大学生进入社会。

各行各业都急需的宝贝,含金量极高。

让卫东也正式回复:“商业销售同样是非常重要的活儿,您几位不会跟商州老领导那样的旧思维,还只是认定商业只是货品从工厂到消费者手中的搬运工吧。”

那当然,这几位可全都是开国后的第一代大学生干部,认知当然又不同。

厂里挤满了人,厂门口外的麻辣烫店恰好能存点东西,让卫东掏钱找爹妈买了十条烟,搬了所有库存的啤酒、白酒给大学生们夜聊助兴,当然库房里能找出来的几十斤零食也就成了最好的佐餐小吃。

让卫东跟这几位坐在麻辣烫铺子里,用眼神示意给爹妈别来打岔。

他们也就着四种口味的熟食,一盆麻辣烫慢慢聊。

有人都笑着说起这个传统还是教员从窑洞时期就保留下来,别看那会儿山旮旯条件差,但他的窑洞门口一定有茶水、炊饼。

无论多远来的同志找他谈事,都能随便吃点。

后来一直开会都有这个摆点零食的传统,前几年走了以后,精简节约把会议上的这部分取消。

争论吵架的比例陡然上升!

等把零食放回来,大家就又不吵了,就因为饿了容易肝火旺吵架,吃饱了血糖高,心态反而平和得多。

结果之前还提到江州可乐的秘书,顺口建议让卫东:“这边正在把可乐往机关事务管理局送过去评审国宴饮料,要不要把你这也带上?”

那敢情好,开会的时候吃个五香嘴咋办?

但消费者不就认这个名头么,可以试试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