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5章:三不原则(1 / 1)

:三不原则

如今的元界智控规模越来愈大,员工数量已经突破了1500人,成立时间虽然才一年,但已经算是大公司了。

元界智控接下来的一大重要事务,就是对外大规模吸引顶尖人才。

陆安再牛也是一个人,没有三头六臂,元界智控要成长为苍天大树,必然离不开大量的人才。

毫无疑问,元界社区也是公司价值理念的输出窗口,好的价值理念也是吸引人才的关键,重要的是要吸引跟你有价值认同感的人才。

元界社区上线后,过了几天,帖子逐渐变多了。

不少员工在社区里踊跃发帖讨论公司的事情,社区允许匿名发言,大家也敢说真话。

……

6月11日周三,元界智控董事会。

上午,陆安召集公司的一众董事开内部会议。

“元界社区上线几天了,目前来看,整体氛围还不错。”

陆安环视与会的众人笑道:

“元界社区就是我们公司全体员工的思想、信息、声音的集散地。”

“要坚持公司的管理开放和透明,从今往后,除了明确要求保密的商业机密、技术机密外,凡是公司发布的文件或者高管们的会议纪要,都要或短评或跟帖。”

“元界社区的机制,是某种意义上的全体议事,但它不是全体投票。”

“这既达到了集成众智与一定的纠偏能力,又防止了因全体议事的过度泛滥而导致公司决策的涣散和战略意志的消解。”

末了,陆安说完之后,与会的胡成良说道:

“我注意到昨天有个匿名帖子,讨论的内容颇有争议,帖主表示元界社区这么玩儿,这不是在损害管理者的权威吗?还允许游客访问,大尺度的枇判言论不是在破坏公司的形象吗?”

何亮顿时道:“这个帖主应该是个中基层管理者。”

方雨舟也加入讨论,他说:“如果有些获得了基层员工强烈赞同的文章帖子,但其中的事实却又是片面的、不符合实际的,明显误伤了被枇判对象呢?这又当如何?”

元界社区的机制,让公司的各级管理者颇有心理压力,尤其是中基层管理。

那个争议帖子,不太认同元界社区机制的人,基本都是中基层各级主管。

这时,与会的孟秋颜说道:“真理总是越辩就越明的,不辩,不说真话,问题被掩盖,但不会消失,反而危害更大。”

陆安笑道:“不错,让人说话,天塌不下来。”

“公司各级主管应当主动关心社区对自己主管部门的评论。你做对了什么没多少人在乎,但你做了错误的决定,犯了大错误,那就免不了会被员工评头论足,甚至被骂得狗血淋头。”

“我们需要这样的氛围,尤其是元界智控未来进一步发展壮大后,更是需要。”

陆安顿了顿,环视众人继续道:

“另外,如果员工不骂公司了,不批判公司管理者了,变得鸦雀无声了,说明员工抛弃公司了,这才是真正的灾难。”

“就是要通过元界社区这扇门,让全体员工成为元界智控的企业文化、价值理念的守门人。”

“有争议是很正常的,应当允许争议的存在,我们要做的就是让元界社区在争议中逐渐获得各级主管和基层员工的广泛认同,求得其中一个最大公约数。”

“所以,针对元界社区我提出‘三不原则’,不准扣帽子,不准打棍子,不准打击报复。”

……

这场内部会议结束之后,纪要内容便内容密集安排爽点,期待感拉爆、节奏快点再快点,这样追读数据好、也高,同期新书PK获胜,获得平台更好的流量资源推荐,从而快速出成绩。

作者菌自己的观察,这类快节奏文在前期过分透支全书的生命力,上架不久后就崩了,很少撑过百万字,五六十万字就崩。

想不写崩,该有的铺垫不能少,但节奏肯定就得有所放慢。

这又导致新书期往往PK不过快节奏文,追读数据不行就没有足够的流量曝光,陷入恶性循环,然后也死掉了。

这就一根筋变成两头堵了呀。

前期疯狂透支的快节文能在新书期获得更好的数据和推荐资源,但五六十万字不到就崩盘,切书。

节奏偏慢的新书期不吸流量,数据差,导致作者道心破碎,切书。

这是作者菌自己观察看到的网文生态现状,仿佛进入了死循环无解。

对于这本新书,作者菌的策略是,确保能写完本不写崩的前提下尽可能加快节奏。

新书主线是科技,载体是通过男主创业办科技公司推出科技产品来体现。

所以主线是公司的创办、成长、积累、上升、扩张这样循序渐进的展开。

十几章能交代清楚的,不然就跟写大纲无多大区别了。

水文这事吧,坦率讲新书期哪敢水文,就算不水,读者稍微不满意就弃书了,只是有些内容不交代不铺垫,后面五六十万字就崩盘,这更糟糕。

所以希望书友们别太着急,给作者菌一点时间有序展开,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