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慈祥的大明(下)(1 / 1)

慈祥的大明(下)

新帝继位后非礼仪性的小朝会在所有人的满腹心事中只剩下了最重要的一个议程——人事调整。

内阁次辅,文华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孙承宗突然出列,“臣请留对。”

所有人心中咯噔一下,重启朝的党争要开始了吗?

詹事府詹事,礼部尚书张瑞图也不惯着,“臣亦请留对。”

朱慈炅拍拍小手,“王体乾,先宣旨。”

王体乾微笑着出来,真是运道啊,小皇帝依然信任他。

“奉皇上谕:司礼监由王体乾续任掌印太监,任期五年。

刘若愚升任司礼监秉笔提督东厂,任期五年。

高起潜升任御马监掌印,任期五年。

方正化升任御马监少监提督乾清宫,任期五年。

李永贞转任神宫监掌印,田诏转任中都守备,刘应坤转任南京守备。

罢锦衣卫都督许显纯,镇抚使吴孟明。

升卫时忠任锦衣卫指挥使,高文采、骆养性任指挥同知,任期五年。”

殿中大臣勋贵皆是惊叹,刘应坤,许显纯都是在新帝继位中的有功之人,怎么就完了?

那个新任锦衣卫都督卫时忠是什么人?小皇帝从哪找来的?

英国公张维贤眯着眼,看了看御座侧后,有些不能确定,“似是宣城伯幼弟。”继而心中大惊,勋贵中早有人跟小皇帝有一腿。

内宫和锦衣卫是皇帝的自留地,朝臣没有发表意见的资格,但是敏锐者还是注意到了不一般的事——任期五年。

王体乾又拿出一张宣纸,继续道,

“皇上有谕与众臣议:拟晋黄立极为太傅礼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主持内阁机务,任期五年。

拟晋孙承宗为太保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入阁辅理机务,任期五年。

拟晋张瑞图为少傅太子太师刑部尚书文华殿大学士,入阁参预机务,任期五年。

拟晋来宗道为少保太子太傅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入阁参预机务,任期五年。

拟晋徐光启为太子太保工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入阁参预机务,任期五年。

拟晋毕自严为太子少师兵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入阁参预机务,任期五年。

拟复刘一燝为少师太子太保皇极殿大学士,入阁咨询顾问机务。

此时,内阁九卿六部亲王勋臣皆备,即开廷议。谁赞成谁反对?”

殿中众臣一下哗然,廷议可以这样搞吗?皇帝亲自下场,还能有勋贵参与?

礼部尚书周登道。”

“哦,对,就是黄先生要告老,所以荐贤臣入阁,这道理说得通。至于辞章嘛,朕初继位,还需要黄先生扶上马,护一程,所以,朕驳了。”

王永光依然不退,看着如丧考妣的施凤来、李国普,冷笑道,

“皇上所拟名单中,似乎少了施阁老和李阁老?”

“对,朕以为大明内阁应以七人,五年为定例。

重启五年再行大推,老病无能者退,优者可续。

除皇极殿大学士由朕专授补任外,内阁其余大学士不得连任超三届。

至于施、李二位阁老,他们好像跟朕说过要致仕。”

“是,臣请致仕。”施李二人脸色灰败,先后跪倒。

“准。内阁依例拟诏。诸卿还有什么问题?”

王永光感觉说不出的愤怒,昂首道,“臣反对。”

“理由?”

“没有理由。”

“你在戏弄朕?罢王永光吏部尚书,起复文震孟升任吏部。

东厂立即调查王永光在职期间有无渎职贪污,锦衣卫派员至山东,查王永光宗族是否有人经商,有没有官商勾结,王氏子弟有无鱼肉百姓,为祸一方。”

“皇上尚幼,想要做独夫吗?太后。”

“你欺朕年幼,想要效法你王家大贤王莽吗?”

小皇帝此话一出,刚想开口的慈安太后紧闭双唇,怒视王永光。

六位等候已久的人,方正化、王坤、谭进和刚刚高升的卫时忠、高文采、骆养性俱都按械急出,护卫御座左右。

带着复杂眼神看向王永光的殿中众人,齐齐一惊,小皇帝这是要血溅御前的节奏。

“皇上息怒!”“皇儿息怒!”最有担当的孙承宗和张太后齐齐急呼。

朱慈炅挥手让六人退下,

“留下冠冕,你回家待查吧。

先帝曾说,朝廷议事关乎生民存亡社稷福祉,不可意气用事。朕见有人反对而无理,正所谓无理取闹,是故朕怒而失言。

朕向各位先生,社稷重臣道歉,朕有过,还请诸臣理解见谅。”

“臣等不敢,皇上不必如此。”黄立极终于想起自己还是首辅了。

“先前所议,谁赞同谁反对?”

终于有明白人跪倒,

“臣赞同。”

“臣附议。”

小皇帝看着等身,但大明变故不断,老魏死后他居然还活着。“恭喜黄公——”

黄立极挥手止住他,“少言慎行,今日之变你也看到了。东厂锦衣卫俱变,记住,帝不可欺。”

孙承宗也被拦,吏部侍郎成基命。

“稚绳,陛下怎可不经内阁而任命一部尚书?”

孙承宗气极反笑,“你想接王射斗的位置?也想步王射斗后尘吗?”

回望了一下大内,浑然忘了他刚刚想要留对和太后对话。

“老夫也不知道大内是何人当政,陛下聪明纯良,更易为奸人所乘啊。不过,七人五年,少些纷争倒也算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