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客盈新铺(1 / 1)

:客盈新铺

砚安学会走路那天,苏州下了场细雪。小家伙穿着沈知意做的虎头鞋,摇摇晃晃扑向染缸,绿衫精灵说的“光流小脚印”果然在他脚后跟着——像串会发光的梅花,踩在青石板上却不留痕迹。一阵风拂过,带起几片雪花飘向远方,如同命运悄然铺开的画卷。

“慢点儿!”林砚伸手想去扶,却被沈知意拉住。她指着砚安的小手,那里正攥着片盐晶,光流顺着盐晶爬上去,在他头顶凝成个小小的暖炉——这是“血脉奠基礼”的新本事,天凉时会自动帮孩子保暖。

老掌柜拄着拐杖站在廊下,看着砚安把盐晶扔进染缸,突然笑:“这孩子比你开窍早——我像他这么大时,还分不清染缸和水缸。”他往缸里撒了把苏木,光流立刻涌起来,在水面上画了只衔着染料的小喜鹊,逗得砚安咯咯直笑。

江晚渔裹着件海狸皮袄从码头跑进来,帽檐上沾着雪:“林哥!浙省的雪盐到了!张师傅说这盐晶在雪天染布,能让‘满堂红’泛银光——你看光流都急着要试试。”

众人顺着她指的方向看去,果然见盐晶袋上的光流像群小虫子,顺着廊柱往染缸爬。砚安突然松开沈知意的手,跌跌撞撞追着光流跑,小脚印在雪地上印出串浅坑,光流却像故意逗他,总在他快追上时飘远些。

“这是光流在教他走路呢。”沈知意往林砚手里塞了个暖手炉,“张师傅说孩子多跑跑好——以后去浙省的盐场,才有力气追海鸟。”

小柱子抱着账本进来时,辫子上的靛蓝染料沾了雪,像缀了串蓝珠子:“林哥!王元宝的‘染布体验坊’火了——吴县的学堂都排着队要预约,他让我问问,能不能让光流多去几个地方?”

林砚翻开账本,刚看到“吴县体验坊收入”那页,数字就自己跳成了红笔——光流在旁边画了个笑脸,显然是盈利不少。他往砚安那边看了眼,小家伙正趴在染缸边,用小手拍着缸沿,光流立刻分出十几缕,像群萤火虫往吴县的方向飞。

“你看,不用我们说。”林砚笑着合上书,“砚安都替我们答应了。”

绿衫精灵突然在他耳边惊呼:“‘血脉奠基礼’又解锁新功能!光流能复制自己了!以后苏州、吴县、浙省的染布点,能同时有光流指引——就像把砚安的眼睛分了好几双。”

王元宝下午来时,身上还带着吴县的雪气。他刚走进学堂,就见砚安举着块染好的“满堂红”朝他扑来,光流在绸缎上画了个歪歪扭扭的“王”字。

“这是给我的?”王元宝的声音都抖了,小心翼翼地接过绸缎,像捧着什么稀世珍宝,“我家小孙子总吵着要‘会发光的布’——这下能给他个惊喜了。”

他突然从怀里掏出个布包,里面是双绣着染缸的虎头鞋:“这是我那口子绣的——她说看砚安总穿沈小姐做的鞋,也想给孩子添双新的。”

砚安像是闻到了新鞋的味道,突然伸出小手去够。王元宝刚把鞋递过去,就见光流在鞋面上绕了圈,绣着的染缸里竟“冒”出了光流做的小水花——惹得小家伙抱着鞋不肯撒手。

“看来他挺喜欢。”沈知意笑着帮砚安把鞋穿上,“这鞋比我做的结实——王夫人的针脚真稳。”

王元宝的脸突然红了:“她年轻时也是绣娘,后来跟着我做生意才搁下了——现在天天在体验坊教孩子穿针,比我会说多了。”

傍晚煮饺子时,学堂的灶房飘满了香气。砚安坐在婴儿椅上,手里举着个小勺子,光流像双小手帮他扶着碗,竟没洒出来多少。老掌柜看着他一勺一勺往嘴里送,突然叹了口气:“我那早逝的儿子要是还在,也该有这么大的娃了——这光流要是能去看看他坟头的树,就好了。”

话音刚落,就见灶台上的光流突然飘起来,顺着烟囱飞出了院子。绿衫精灵轻声说:“光流能记着所有牵挂——它会在坟头的树上绕三圈,像替老掌柜去看了看。”

老掌柜的眼眶突然红了,他摸了摸砚安的头:“好孩子,以后这手艺就靠你了——不光要传给活人,也得让走了的人知道,咱没把老本行丢了。”

雪停时,吴县方向突然亮起片微光。王元宝扒着门框看,突然拍手:“是光流在体验坊的院子里画了棵大槐树——那是我家老宅门口的树,孩子们都围着看呢!”

林砚抱着砚安站在廊下,看着光流在雪地里画出的光影,突然觉得这“血脉奠基礼”最神奇的不是能染布、能算账,是它把所有人的牵挂都串成了线——无论是活着的期盼,还是逝去的念想,都能借着光流,找到归宿。

砚安突然在他怀里动了动,小手指向浙省的方向。林砚低头时,看见小家伙的掌心红印亮得像颗小太阳,光流正顺着他的指尖,在雪地上画艘小小的船——船头站着个举着测盐器的小人,正是江晚渔的样子。

“看来他想去浙省看海了。”沈知意靠在他肩上,“等开春雪化了,我们就带他去——让他知道光流不仅能在染缸里玩,还能跟着海浪跑。”

绿衫精灵的粉光在雪夜里格外柔和,她最后在林砚耳边说:“其实光流还有个秘密——等砚安学会说话,它就能跟着他的声音变颜色,说‘染布’时是红色,说‘大海’时是蓝色,比任何染料都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