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逼入绝境(1 / 1)

逼入绝境

果不其然,当郭坤代表考察队党委宣布“决定”之后,立马就在船上引起了“轩然大波”。

除了个别“老科考”外,绝大部分队员尤其是年轻队员都表示要和“向阳红10”号船共存亡。

但“抗议”归“抗议”,命令还是要执行。

当天早上大部分人还没起床的时候,严奇就已经带着六名科考班的勇士做好了下船探路的准备。

“严老师,系得够紧了吗?”

赵阳使出了吃奶的劲把救生衣的安全绳拉紧,在得到了严奇的确认后才松开手抹了抹额头上的汗水。

他是除了罗宇以外,考察队新闻班唯二提前知道计划的人,所以被派来专门记录先遣队下船的全过程。

原本赵阳是没心思再来拍照录影的,冰山围困,风暴迫近,如此紧急的状态下他恨不得立马投身其他岗位的战斗。

这想法也出现在了很多有相似情况的队员身上,比如南大洋实验室的科学家们,就主动请缨临时加入其他班组,想在危难时刻对给船上出份力。

但当赵阳找班长罗宇提申请的时候,这位“老新闻”的一番话却让已经冲动上头的他醍醐灌顶。

“考察队的编制那么紧凑,却还是要单独成立新闻班,目的一是为了让全国人民能够了解南极和南极的科考事业,二是为了给未来的极地工作中搜集宝贵的文字和影像资料。”

“所以哪怕这次的建站任务最后失败了,新闻班也要在岗位上坚守到最后一刻,我们记录下的每一段文字,每一张照片,每一组画面都有可能在将来的每个时刻,成为后来者们继续前进的基础。”

罗宇的教诲让赵阳羞愧,他自以为在新华社搞了几个出彩的系列报道就真的明白怎么当好一个新闻记者,可真到了关键时候,却连自己到底应该做什么都不知道。

“赵阳,我们准备出发了,是不是要摆几个造型让你拍拍照。”

严奇的招呼声打断了赵阳的思绪,他赶紧答应着举起了相机,快门轻按,画面定格。

雪白的冰山一角已经探进了船舷,先遣队需要攀爬到山顶再去寻找能够让大部队平稳通过的出路。

打头阵的自然是严奇,这位中国野外科考史上的传奇人物,征服过塔克拉玛干沙漠和珠穆朗玛峰。

负角度的冰面在他脚下宛若平地,左右手交替插上蹬钉,三下五除二就爬了上去,顺便还给后面的队员挂好了安全绳。

七人逐一沿着绳索一步步地向上,几十米的距离却足足花费了二十多分钟,赵阳一边拍照一边担心着他们的安危。

但所谓怕什么就来什么,当最后一位队员马上就要登顶的时候,原本纹丝不动的冰山竟然开始朝着船体挤压。

还在半空中的那名队员一下子就失去了平衡,整个人被冰面推动着往后倒,眼看就要撞在船体的钢板上。

“快割断绳子!”

赵阳惊呼出声,那么大的惯性如果直接相撞的话绝对能把人压成肉饼。

可那队员早就慌了神,就像被下了“定身咒”一样,完全做不出任何的反应。

千钧一发之际,冰山顶上的严奇爆冲两步,一个滑铲来到冰山边沿,锐利的短刀同时抽出,瞄准那根要命的绳索就是用力一挥。

“轰~~~”

冰山与船体撞在一起,白色的雪雾铺天盖地,剧烈的晃动之下,甲板上的赵阳直接踉跄跌倒,差点连相机都要脱手而出。

“老刘!”

“刘铁柱!”

科考班的队员们个个心急如焚,趴在冰山顶上拼命寻找同伴的身影,严奇则是已经重新固定好了绳索,打算速降到海面救人。

摔得七荤八素的赵阳感觉自己的肋骨都在隐隐作痛,但还是咬紧牙关起身跑到船舷旁朝着下方望去。

“看到了,是老刘,他没事。”

雪雾渐渐散去,黢黑的海面上红色的救生背心如此鲜艳,让所有人都欣喜若狂。

严奇“嗖”地从冰山壁滑下,把安全扣牢牢系在了老刘的腰间,随后对着上方的队员挥挥手,大家合力将人拉了起来。

南极冰冷的海水真不是盖的,只不过冻了一分多钟,就把身体还算健硕的老刘弄得满脸煞白,浑身止不住地颤抖就连说话都非常困难。

这种情况下探路任务只得暂停,大家七手八脚地把人运回到了船上,听到动静赶来支援的队员们掏出了一瓶白酒,给老刘咕咚咕咚灌了两大口,这才稍稍让他感到些许暖意。

等医疗班将伤员带走,严奇和其他科考班的队员们本打算再次出发,但副队长张松却带来了一个坏消息。

经过直升机远距离勘察,因受刚才冰山移动的影响,原本拟定的探索方向已经不可能再找到出路,大规模疏散的计划还没执行就不得不面临失败的结局。

还是那间会议室,这次的气氛却比之前还要沉闷。

郭坤和张向晚居中而坐,他们面前的烟灰缸已经堆满了烟头。

考察队的党委成员和各班组班长围坐在两侧,刚包扎好伤口的赵阳坐在角落,他被罗宇专门喊来一起出主意。

“刚才苏联进步站和澳大利亚劳基地站都派了直升飞机来查探冰崩的情况,他们的专家在分析之后得出的结论是我们的船三年内都难以驶出这片海湾。”

郭坤掐灭手上的香烟,用低沉的语气说道。

“不会吧?三年?那岂不是只能弃船了。”

“四天后气旋就会抵达,到时候大风大雨,情况只会更加艰难。”

“队长,实在不行就用直升机把重要物资先运出去吧,能挽救一点是一点。”

对于外国考察站的推断,赵阳一开始也觉得有些危言耸听,但细细一想却发现不无道理。

“向阳红10”号船和“J121”船被困的位置三面环山,唯一的出路被绵延数百米的冰山堵住。

如果这些大家伙与海底形成固定结构,那就成了一道无法逾越的天然屏障,不要说三年,三百年都不会有变化。

房间里“群情激奋”,大家都是各自领域的绝对精英,但在大自然的凶悍面前,这支由“国内最强”组成的考察队似乎真的陷入了无法破解的绝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