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隐患
刘备的隐患
鲁肃进屋时,刘封已经从房间内走了出来。
“子敬先生,封有失远迎,还请恕罪。”
刘封客气的作了下揖,然后将鲁肃引入席中。
“冒昧来访,打扰征南休息了。”
鲁肃此时悄然改变了对刘封的称谓,这也意味着他将刘封也视为了主君。
刘封的强势,以及他和刘备之间的特殊关系,使得徐州军形成了一个独特的两元君主制度,而且比起普通的两元君主制度还有不同,他们这两元对立较少,融合反而更多。
盖因为大部分的名臣重将,都是刘封参与其中,甚至是力主招募的。
地位更高的刘备反而是有些因人成事。
再加上刘封不但是刘备的嫡长子,而且还是唯一的嫡子,表现又极其出色,眼下就是刘备本人都不可能更换继承人了。
“无妨。”
刘封笑道:“许久未见子敬先生了,今日正好一叙为快。”
鲁肃坐下之后,刘封又命人上了茶汤。
随后,房间中陷入了安静。
鲁肃像是在思索着该如何开口,刘封有些讶然,但也没有出声打扰对方。
过了片刻之后,鲁肃才重新抬起头看向刘封:“征南,如今我徐州看似云兴霞蔚,南征北战,无所不胜,拓地千里,施恩威于五州。可内里却是暗藏隐忧,肃深为忧心。”
刘封脸色一正,虽然不明白鲁肃想要说什么,但只听这开头,就知道鲁肃想要提的问题,至少在他自己看来,是相当严重的。
刘封当即回答道:“不知我徐州有何隐忧,让先生如此忧心,还请先生教我。”
“隐忧在主上!”
鲁肃这次当真是语出惊人,这答案着实把刘封都给吓了一跳。
在刘备身上?刘备出了什么问题了?
如果刚才还有些悠然自得,居高临下之感,现在的刘封倒是真有些紧张起来了。
“先生何出此言?”
刘封的声音明显变得急促了少许:“还请先生明言。”
鲁肃见成功的引起了刘封的重视,随即说了下去:“公子,主上基业起于徐州,可如今却北藩东莱、北海,西取任城,鲁、沛三国,更得天子诏令,都督徐、豫、扬三州事,可名正言顺南下江东,扫荡淮扬。”
“此诚勃然兴起,全取东南三州之良机,更可为日后问鼎中原之厚积。”
说到这里,鲁肃露出了疑惑不解的神情:“可以肃观之,主上竟生安定之心,不愿再立进取之心。当今大争之世,君择臣,臣亦择君。”
“以肃观之,主上麾下皆是王佐之臣,定鼎之将,皆有吞吐日月,席卷天下之志。”
鲁肃面露焦急之色道:“若是主上不思进取,安于保境,恐有上下离心之祸啊!”
刘封脸色微变,他这一次回来,也的确发现了这个问题,但远远没有到鲁肃所说的这么严重。
鲁肃在这个问题上夸大了许多,这也是源于他的立场。
因为出身问题,鲁肃可以算是最为铁杆的刘党了,而且他内在其实和刘晔是很像的,要不然两个人也不会结为好友。
本质上鲁肃的心是非常大的,他想的从来都是从龙之功,定鼎之臣。
因此,对刘备的野心分外敏感。
这样的臣子是不怕主上野心太大,怕的是主上没有野心。
因此,眼下鲁肃敏锐的察觉到刘备有懈怠之意,换而言之,就是继续扩张的动力不足。
这让鲁肃相当担心,他的眼界决定了他能看的很远。
果然,就如刘封所想的那样,鲁肃接下来的话就提高到了全局。
“如今袁本初雄踞河北,公孙瓒已是冢中枯骨,其人自残杀前大司马之后,雄心壮志化为泡影。听说其曾言,欲在易县过乱世。如此丧胆苟且之辈,如何能敌得过拥众十万,都督冀、青、幽、并四州的袁绍?”
鲁肃断言道:“公孙瓒所恃者,无非楼高池深,储蓄丰藏,外有黑山为盟三者。以肃看来,此不过苟延残喘之术,远非破敌之法。若肃所谋不错,久守必失,公孙伯圭至多可守三年,快则明年可破。”
“一旦袁绍彻底剿灭公孙瓒,一统河北,其人必定转望中原,曹操为其爪牙,刘表为其远盟,而我徐州举目无援。”
鲁肃面露焦急道:“适时,我徐州必倾举国之力,方可与之抗衡,如何还能向外拓展?适其时,久守必失之人,焉知不会是我徐州?”
刘封依旧保持沉默,看来鲁肃是担心挺久了,要不然也不会有如此长篇大论。
仔细想想,刘备确实有些懈怠了,至少南下扬州是他们很早就商量好了的既定方针。
尤其是现在还从天子手中获得了扬州的法理,可谓是名正言顺,可今天刘封提起这件事的时候,刘备。
至于庐江和九江,一旦江东拿下了,这两个郡国还是问题吗?只要今年能将战事结束,明后两年休养生息,安定地方,加深影响,那刘备可真就立于不败之地了。
倚靠徐、豫、扬三州,当真可带甲十万,最少也不比袁绍差了,而且论潜力,甚至都强于袁绍。
至少东汉时期的铁矿、煤矿,以及铁煤工业能力大部分都是在黄河以南的,经济、人口、年产量也都是河南完爆河北。
袁绍其实也能看的到这一点,否则也不会在建安四年的下半年刚灭了公孙瓒,就聚兵三十万,挑选精锐,运输粮草军械,在次年年初就南下攻打曹操了。
忙完了之后,刘封上床休息。
躺在床上,刘封暗暗下定决心,这一次一定要让刘备按照自己的方案走。
就算想要休息,也得先拿下了汝南和扬州才行。
现在刘备只是拥有了法理和影响力,可只要没把地盘真正的拿到手里面,钱粮人口税赋军械就都不是你的,而这些偏偏才是最重要的。
次日一早,刘封洗漱完毕之后,就亲自前往了刘备的院落。
其实他本可以不必亲自前往,只需要派个仆人前往询问一下就可以知道刘备是否起床。
但为了自己的计划,刘封施展起了苦肉计,同时也是为了向刘备表明自己依旧是他的好大儿,大孝子。
果然,当刘备起床时听到贴身仆人禀报,刘封已经在院中等候半个多时辰了,他赶忙将刘封给唤了进来。
“我儿一路辛苦,为何起的这般之早?”
其实并非刘备起晚了,而是刘封起的太早了。
不过让自家好大儿在院子里等了半个多时辰,刘备还是很不好意思:“下次有事,直接让近侍唤醒为父即可,何必在院中傻等。”
说着,刘备走到桌案前,朝着刘封招呼道:“还没吃过早膳吧,与为父一同吃些。”
东汉时期,大部分的底层平民还是只吃两顿的,但大部分的贵族已经开始吃三顿了,天子甚至是四顿,只是其中两顿是点心,并非正餐。
刘封过来坐下,和刘备一起吃起早餐。
这个时代的贵族,饮食其实也是偏简单的。
刘封的早饭也只是粟米饭配咸鱼,腌菜。
不过经过刘封的技术推进,现在徐州朐县产的咸鱼可比东汉原来产的咸鱼好吃多了。
用完早膳之后,刘备放下碗筷道:“这么早来寻为父,可是有什么要紧事情?”
刘封点点头:“确实是有要事,如今我徐州看似烈火烹油,花团锦簇,可实际上却处境危险,一着不慎,恐有满盘皆输之虞。”
刘备默念了下烈火烹油,花团锦簇,自家这好大儿有时候突然蹦出来的词语,还真相当好听。只是竖子又拿局势危险来恐吓自己,当真是不为人子。
“哦?我徐州此时有何危险?以至于到了满盘皆输的地步?”
刘备颇为不满,觉得刘封又恐吓自己了。
刘封却是将之前和鲁肃的一番话托盘而出,听的刘备震惊莫名。
“父亲,子敬先生的态度,恐怕并非独他一个,子扬先生在颍川时,也曾力荐趁此良机,南下汝南。”
刘封第一个要告诉刘备的,就是鲁肃的态度并不是他个人的态度,而是许多人的态度。
这样有助于让刘备不会对鲁肃产生负面看法。
鲁肃这样的铁杆忠臣,刘封是一定要保他的。
“况且父亲,如今您虽贵为骠骑大将军,督徐、豫、扬三州事,简叔父和刘先生也都获朝廷所拜的太守之位,可这仅仅只是虚名,并非实利也。”
刘封侃侃而谈道:“如今父亲能够征收上钱粮税赋的,也就只有徐州故土,沛、鲁、任城等三国,体量太小,又有兵灾,能够供养得起驻军,便已经是为徐州分忧了。”
刘封这话说的刘备有些醒觉,事实的确如此。
虽然他挂了个三州名义,可真正能有产出的还是只有徐州。
豫州好歹还有部分沛国和鲁国的钱粮,虽然少,但却是实打实的收入。
可扬州那真的是一点好处都没有了,还给刘备造成了对扬州有所掌控的错觉。
听完刘封的话后,刘备有些重视了起来:“那依你之见,为父该如何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