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0章 if线- 公主伴读(1 / 1)

if线- 公主伴读

裴昭远回答是裴家子孙。

知知挺直身板,自豪地说:“我叫裴知,我爹是裴凌云,我娘是伍瑛娘。”

薛澈也跟着把自家老爹的身份报了一遍。

明灯一听,仔细端详这两个孩子,果然在他们眉眼之间看见了当年“文武双璧”的影子。

他低头问知知:“你是裴凌云的女儿,那你会不会下棋?”

知知:“我只会一点点,下棋要坐着不动好久,我屁股坐不住。”

“哈哈哈哈……”慕容霁闻言大笑。

没想到裴凌云生了个这个样性子的女儿。

接着,他的目光略过几个孩子,看见后边的雪人,自然也看见了雪人下面压着的正是自己的鞋子。

明灯:……

他之前好好地在屋子里静心诵经,悟真匆匆忙忙进来拿走他的鞋子,原来就是为了这个。

他担心悟真被人骗了,从柜子里找了双鞋穿上赶过来,看见几个孩子聚在这玩雪。

明灯看几个孩子玩得身上衣服都有点湿了,于是道:

“天气凉,你们都跟我回小院里暖暖身子吧。”

裴家的下人在旁边看着,其中一人进去禀报主母,另外几人则跟在小主子们后边一起去。

知知他们一进僧房,就感到一阵暖意。

明灯让他们坐在暖炉边上,把湿了的袖口烤干些。

悟真难得见其他孩子来僧房,开心的心思都写在脸上。

他把自己平常吃的松子仁和果脯都拿出来:

“阿弥陀佛,几位小施主请用。”

“谢谢小师父。”

知知吃了一口果脯,好吃得眉毛扬起来:“真好吃,这是在哪买的呀?”

悟真笑眯了眼睛:“不是买的,是我和师父摘桃子自己晒的。”

知知:“你们怎么做的呀?”

“就是先把桃子摘下来,洗干净切片……”悟真说起吃食就停不下来。

明灯取来热茶水,给几个孩子喝。

他以前在宫里和王府中可没自己做过端茶倒水的活,来了慈光寺之后才慢慢会做。

皇兄不让他带人来寺中伺候,要他好好体验寺中清苦的日子。

结果明灯发现做这些事情也不是很难。

他刚来的时候,唯一觉得有点不适应的就是寺里吃的太少,所以他每次下山都买好些吃食回来。

他一个人坐在院子里吃东西的时候,总会有个小小的影子悄悄地躲在院门口看。

多看两眼,那小影子又跑了。

明灯有一回捉到了那个小影子。

是寺中年纪最小的和尚,悟真。

明灯第一次见悟真,悟真还很瘦,细胳膊细腿,全身上下看着都没几两肉。

明灯看悟真的时候,悟真也在看明灯。

准确地说,是在看明灯手上的果仁。

寺中不吃荤食,都是豆类青菜,也没有什么零嘴,悟真正是在长身体的时候,看到吃食就咽口水。

明灯把悟真带进院子,跟他说:“以后饿了想吃东西,就来我这。”

悟真嚼着明灯给他的果仁,点点头。

之后,悟真每天都来,因为他说他每天都饿,都想来。

明灯来山上修佛,其实有一部分原因是寻求清净。

不是耳边清净,而是心中清净。

母后病逝,父皇立杜氏为后,却被杜太后和三皇弟谋害。

他自然恨杜太后和三皇弟,可他却又得知,当年是母后先对后宫妃嫔下毒手,所以那么多的兄弟中,只有三皇弟慕容宇和七皇弟慕容循侥幸活下来,而他们的母妃都在生下他们后离世。

明灯的性子从小就急躁,急躁的性子下面,却藏着一颗柔软的心。

杜太后和三皇弟是凶手,母后和父皇也是凶手。

所有的冤仇在他脑子中纠缠成解不开的结。

他唯一庆幸的是,还好皇兄没有死在杜太后的阴谋下。

若是皇兄出了事,他不知道自己会变成什么样,不知自己该如何面对这些冤孽。

明灯上了慈光山后,偶尔想起这些事情还是会觉得内心烦扰。

但每次悟真来的时候,他都没空想这些事情。

悟真这孩子很容易满足,只要吃到好吃的东西,就能高兴一整天。

一高兴,就在明灯身边说话说个不停。

搞得他别说想以前的事情了,连诵经的时间都快不够了。

明灯觉得这样很好,于是去找寺里住持,说想收悟真为徒。

悟真成为明灯徒弟的那天,对明灯说:“师父,你好像佛。”

明灯:“出家人不要拍马屁。”

悟真:“我没有拍过马。”

明灯:“……为什么说为师像佛?”

悟真:“因为佛祖很好很心善,师父也很好很心善。”

明灯摸摸悟真光亮的脑袋,发现这孩子已经不知不觉地被喂成了个小胖子。

咚——咚——咚——

寺庙内钟声响起,在山头悠悠飘荡。

知知等人离开了慈光寺,要赶在日落前回城。

明灯和悟真站在山头,遥望着远行的人影。

明灯看着悟真那副舍不得的神情,说:

“悟真,哪天为师要是被抓下山当王爷,你是不是也要站在这里看为师?”

悟真仰头:“师父,那他们什么时候来抓你呀?”

明灯:“不知道。”

悟真“哦”了一声,然后道:

“那我也想被抓走,师父被抓到哪里,就把我也抓到哪里去。”

明灯笑了。

一阵寒风吹来。

“阿嚏!”悟真打了个喷嚏。

明灯牵着悟真回去把帽子戴上。

悟真吸吸鼻子:“希望天气暖和点就好了。”

……

知知一行人平安回到了裴府。

接下来几日,天气没有变暖,也没有变得更冷。

过年休假的时候,裴凌风还带着一大家子人回河东去看裴定礼夫妇。

大家一起热热闹闹地过了年。

接下来两三年,知知继续在长安和薛澈一起念书练功,闲暇时捉鸟骑马。

等到知知九岁的时候,伍瑛娘和黑匪山村民的食肆越来越大,开成了酒楼。

裴凌风和裴凌云升了官职。

裴璇也在禁卫军中得了个小将领的职位。

知知的堂兄入读官学,堂姐去了书院。

九岁的薛澈决定以后想做个文官,于是更下苦功,准备着进入弘文馆的考试。

而九岁的知知也不在府中念书了。

她被召进宫中给皇嗣做伴读。

选她做伴读的,是皇上最宠爱的宁安公主。

宁安公主是皇后娘娘所出,太子胞妹,也是帝后的掌上明珠。

但也因为自小被宠爱,宁安公主性子张扬,不似寻常贵女娴静。

宁安公主不喜欢念书,喜欢练武。

皇上和皇后娘娘为了让宁安公主好好念书,便想给她选个品学兼优的伴读。

宁安公主说:“选伴读可以,但是我要自己选。”

最后,宁安公主选了两个伴读。

一个是袁采薇,另一个就是知知。

知知本来是不愿意去宫中上学的,可是圣旨已经下来了,裴家也不能抗旨。

于是裴凌云和伍瑛娘哄着知知先去了第一日。

大人们都觉得,按知知这个性子,在宫中伴读估计伴不了两天就结束了。

出乎意料地,知知第一日去宫中伴读后,下午兴高采烈地回家,晚饭的时候积极地说:

“我明天要更早起,早点去宫里,我和采薇还有公主都约好了。”

“公主带我和采薇去演武场和马场了,宫里的演武场和马场都好大啊。”

“宫里的糕点也好吃,香香酥酥的,一点都不腻。”

裴凌云和伍瑛娘晚上细细一问,得知三个小姑娘白日玩得很开心,还在一起切磋武艺。

夫妻俩觉得,三个孩子学业上进步不一定明显,武艺肯定要更上一层楼的。

很快,这个猜想得到了验证。

这年皇家春猎,皇后和宁安公主也去了。

宁安要去,自然也要带上采薇和知知一起去。

三人本来只是想去猎几只小兔子,结果一不小心合伙猎了一只虎。

皇上夸三个孩子有勇有谋,还赏赐了些东西,亲口称赞她们是“打虎小英雄”。

春猎过后,知知和采薇照常去宫中伴读。

她们虽然在后宫,但是偶尔也会听到一些从前朝传来的消息。

有一日,宁安神神秘秘地跟知知和采薇说:

“你们知道靡婆么?”

知知点头如捣蒜:“我知道我知道!我在岭南的时候听说过,靡婆国就在岭南边上呢。”

采薇的小脑瓜子转起来:“公主提这个做什么?莫不是要跟他们打仗了?”

“不是要打仗,”宁安摇头,“我听说来了一个叫阿吕应的靡婆人,他杀了靡婆的国君,然后从靡婆逃到我们大瑜来。”

知知:“啊?他为什么要杀国君啊?”

宁安:“我也不知道,反正,他不但杀了国君,还带了靡婆的藏宝图来,想在大瑜寻求庇护。”

采薇:“那皇上要帮他么?”

宁安摇头:“我父皇还在和朝臣商议此事呢。”

这个消息对于几个孩子来说无异于惊天骇闻。

知知心中记下此事,下午出宫后,她没有直接回裴府,而是去找了黑匪山的村民们。

在这长安城里,没有他们不知道的消息。

她找到秦老头和老徐,好奇地问:

“秦爷爷、徐伯伯,你们听说靡婆叛徒跑来的事情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