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川老师的神勇,双开的魅力!
北川老师的神勇,双开的魅力!
“妈妈,给钱。”
“上哪儿去。”
“看高尔基的话剧《在底层》。”
“不是才看过一遍么?”
“哎呀,连义宫先生都说,这剧看一遍是远远不够的.”
“义宫先生有说过这话么?”
“当然有啊!总之一点就开演了,快来不及了啦。”
“多少钱?”
“给我一万円行么?”
“不行,一个话剧哪里要那么多钱,最多给你一半。”
敬子从手提包里找出了五张1000円的纸钞,一声不响地递给了女儿朝子。
朝子面无表情地接过纸钞,连一声“谢谢”都没,一路往门外走,只留下一串不满的脚步声。
“这丫头真是越来越难伺候了。”
敬子吐槽了一句,转身又研究起了岛村先生刚送给她的一块价值二十五万円的百达翡丽手表。
在手表的另一侧,安放着一块价值七十万円的翡翠——这是北川老师的夫人送给她的伴手礼。
桌上的收音机播放完新闻后,又开始播放起木琴独奏的《卡门》。
她穿着法兰绒睡衣,外面套着一层绸丝棉袍,裹着腰带,面对院子里刚明媚起来的嫩叶,若有所思地呆立着
斋藤玲奈一字一句地阅读着这本新书《东京人》的开头。
北川秀头一次投稿时还特意附录了一份小说简介:
一个中年女人的家庭、爱情与生活;
有爱与欢乐、哀愁与孤独、欲望与愧悔;
然而无论遭遇什么,女人总是在想办法解决问题,想办法生存下去。
这就是“东京人”的生存之道。
因为这个简洁的简介,斋藤玲奈马上明白北川秀这次写的是偏下沉,偏纪实类的纯文学小说。
但她没想过这部小说会如此的“纪实”!
小说里不仅出现了北川秀和梦子,还出现了大量他们身边的亲朋好友。
小说的女主人公小山敬子明显就是北川秀家里的那位家政女佣——斋藤玲奈见过几次,确实是一个能干且优雅的中年女性。
四十三岁的年纪,风韵犹存,能轻易让无数年轻男人着迷。
开篇里提到的,送了敬子一块百达翡丽手表的岛村先生,估计就是北川秀家对门的那位岛村先生,好像还是《雪国》的男主
北川秀敢这么写,这么“纪实”,显然是得到了这些人的授权。
开篇寥寥几行,一个与斋藤玲奈认知完全不同的小山敬子跃然纸上。
她是一个三婚带娃的中年女人,曾是珠宝和奢侈品的中间商,后来成了一名高级家政主妇。
她给人的印象是勤勤恳恳,办事可靠,聪明贤惠,是一个非常可靠的年长女性。
然而小说开头,她也好,她的女儿朝子也罢,言行举止,让人不由得想起一些寄生在东京,以模仿真正东京人为乐的“寄生虫”们。
“向往着所谓的上流人生,模仿着有钱人的生活,一边勒紧裤腰带,一边听着交响乐。
与此同时,他们也在为东京的极高生活成本而拼死努力着。
他们想留在东京,想世世代代变成真正的东京人,可惜国家不允许。”
斋藤玲奈很能理解这样的家庭和人生,因为在泡沫经济破裂前,她的家庭亦是如此。
父母靠着股市房市成功在东京购置了各种资产,眼看就能为三个女儿铺平道路,然而泡沫突然啪嗒一下,破了!
父母离世,只剩下她和两个妹妹相依为命。
要不是东大毕业,要不是一毕业就进入了讲谈社,要不是她咬紧牙关,也许三人早就离开这个繁华的大都市,回到了青森县老家。
今日的小山敬子一家,不就是昔日的斋藤家么?
这样的家庭,在日本东京还有千千万。
“北川.秀君,你还真敢写啊。”
斋藤玲奈感慨万千,继续翻阅稿子。
《东京人》这本小说里依稀能看到北川秀的极致个人风格。
只不过从《雪国》的物哀美学转换成了现在的纪实文学感上。
非要形容的话,就好像曾经漂浮在水面上的雪花融化了,真正沉入了水中,和无数水滴融为了一体。
北川秀给的开头很短,大概只有一千字,这让斋藤玲奈看得心痒痒,恨不得立即跑去找他要后续。
再往后,就全是设定集和人物介绍了。
这一部分内容北川秀足足写了几百页稿纸,明明都是些生活中摘取出来的人物,但他还是费尽心思,又一步步改造成了更适合小说化的戏剧人物。
仅从这一点用心程度看,就可以感受到,《东京人》是北川秀真正想写好的作品。
北川秀这下是结结实实抛了一个大难题给她啊。
难怪说让她在家里好好休息一阵。
这么一本书,她要是不好好帮忙参谋下,肯定没法随随便便就发出去。
北川秀敢把这么一份偏草稿的东西递给她,也说明了他对她的信任。
“那就让我们来一起大干一场吧,北川!”
斋藤玲奈感觉自己瞬间从恶心的事情里解放了出来。
此刻的她眼里只剩下《东京人》的这份草稿,磨灭了许久的看文改文热情也高涨了起来!
1998年4月15日。
新一期的《北川》和《新文象》相继发售,前者一如既往的稳定,后者也延续了创刊后的势头,作为出版界的两大新巨头,都算是彻底站稳了脚跟。
不过业内人士都清楚,由新潮社等老牌出版社联合而成的新文象出版社始终是北川系出版社的死对头。
即便他们已经放弃和北川系出版社竞争市场,后者也不会让他们好过的。
可以预见,北川系和非北川系这两大出版社之间未来必有一战,且胜者一定会彻底垄断日本文学市场,形成日本名为《就职战线》。
“神神秘秘的指示总是事出有因,大概率都是违背了公认的协定。
产业中央银行的电话是八月二十日的晚上九点打过来的。
对方陈述了对给他们寄去明信片申请希望就职者的资料一事的谢意,询问是否还对本行有兴趣。
半泽直树当然回答了‘是’,随后电话那头便说‘明天下午两点,请向在池袋支行前手拿《文艺》的人打招呼。这事要保密。’
对方留下犹如间谍小说里的指示后,挂断了电话。
‘《文艺》啊’一边慢慢放回听筒一边自言自语的半泽直树即使这样也无法按捺内心涌起的兴奋。
不久前的泡沫时代,根据企业与大学方面就学生的就职活动缔结的‘就职协定’,约定学生禁止访问公司的解禁日是九月一日。
在此之前,任何企业不允许和大学生进行就职交流,更不可以私下联络各个大学的优质学生。
现在,解禁日之前企业不能和大学生接触的约定突然被打破了。
被业内称为绅士协定的条款被打破了,银行如同自己证明了自己并非职场绅士。
显然,银行真正想网罗的仅仅是一部分优秀的人才。
如果按照就职协定来办,那么大家争抢起来就会十分激烈。
打破就职协定,是银行能最快笼络想要人才的唯一手段。
产业中央银行作为日本的一直写到半泽直树成功跑去产业中央银行面试,面对银行人事部门HR的各种刁钻问题,他回答的滴水不漏,看起来自己也十分心仪这份工作。
1992年是泡沫破裂后最难熬的时期,小说里的金融崩塌感很明显,对比半泽直树等人加入时的雄心壮志,读起来格外的有史诗感。
“这小说一定会爆火!”
石田泰淳捏着稿纸如是说道。
无关作者是不是北川秀。
单论稿件质量,足以碾压近几十年来的所有大众文学作品!
北川老师给的稿子一共有三章,眼看要到下班时间,石田泰淳却毫无下班的欲望,干脆拨通了小林知世的电话,通知女友今晚的约会暂定取消。
他要一口气把《半泽直树》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