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5章 ‘删除’部分骨科肿瘤!(1 / 1)

‘删除’部分骨科肿瘤!

凌晨,一点三十分。

方子业觉得自己的眼皮都在发紧,可还是耐心地阅读完了一部份其他人找来的关键数据。

方子业身侧,胡青元与廖镓等人分开而站,目光有意无意地往方子业身上游离着。

哪怕是宋毅和胡青元两人,也不敢确信自己找到的电流信号就与脊髓内电信号有相关性。

在这个时候,就得大老板出来定策了。

要判定这些东西,到底值不值得深入下去,如果方向错了,哪怕在错误方向上花费的时间、精力和经费都属于白烧。

团队里,大家最信任的,科研水平最高的人,也就是方子业了。

宋毅摸着下巴在进行着思考,他坐在了电脑前,滑动着文档里的资料,在自行进行着仔细的研判。

团队里,他是作为神经电信号的“代言人”的,哪怕是方子业包括进来,这方面知识储备最高的人还是他宋毅。

隔行如隔山。

胡青元身侧,李七汐乖巧地坐在了一个凳子上,显得格外拘束,她娇小的脑袋望来望去,显得格外惶恐和‘无知’。

以前的李七汐,还觉得自己的天赋很高,至少比起大部分同龄人,她都能找到一些自信。

然而,在遇到了陈希莶,并被陈希莶举荐到方子业的课题组后,她就感觉自己受到了“歧视”,被方子业他们轻视了。

甚至,李七汐想好奇来看看方子业教授进行的核心课题,方子业都没给她这个机会。

好不容易经历了几个月的时间,李七汐完成了入组的前奏工作,在八月份终于可以堂而皇之地来到核心基地了。

一进到课题组里,李七汐就懵圈了……

她发现,这里进行的课题,与她在实验室里了解的内容完全不同,养细胞,普通的细胞实验,那都不是方子业的学生在做的,全都是实验室里的‘工程师’在做的基础活儿。

像方子业团队里的人,比如说廖镓、比如说聂明贤,比如说胡青元,比如说宋毅等人,压根就看不上普通的养细胞、用细胞做一些简单的动物模型……

学了两个月时间,李七汐以为自己终于可以展示一番手脚的时候,她发现自己被戴上了更加重的镣铐。

廖镓问过李七汐:“你会制作动物模型吗?”

李七汐:“啊?”

“哦!”廖镓走了。

聂明贤问她:“小李,你会移植血管吗?”

李七汐:“啊?”

聂明贤安慰道:“没事儿…慢慢来吧。”

李七汐跟着胡青元和宋毅时,发现胡青元和宋毅两个人讨论的字她都是认识的,可这些字结合在一起后,就成了她的认知盲区了……

生物神经信号与电信号的转导、测定…教材书上有这个东西么…

李七汐翻了本科、住院医师乃至很多专业的教材,都没找到相应的内容,最后通过查询了文献,才找到了这个研究方向的只言片语。

根本就没有系统化的内容供给学习……

李七汐进来了好几天,就只是学会了几十个名词解释,也仅限于名词解释。

胡青元和宋毅两人根本没空给她科普,全都是在为了自己的检测实验而忙的。

李七汐最近好多天的任务就是,搬东西,拿试剂,插电源,找材料,记笔记……

什么帮忙,什么力所能及,和她一个字眼都没关系。

李七汐是想帮忙,想证明自己的。

可在课题组里遛弯了一大圈,发现一个人她都“招惹”不起。

不管是方子业课题组的核心成员还是附属成员,她都‘比不过’。

脊髓损伤课题组里过来帮忙的,要么就是副教授,要么就是顶级教授,中南医院的院长也是团队成员之一……

李七汐发呆的时候,胡青元忽然喊了一声:“李七汐,给我们找一下前天打印的数据。”

“哦,好……”李七汐忙回神归身,而后迈开小步子,去到了资料堆放处,根据胡青元所说的日期,找到了堆放材料的格子和夹子……

凌晨,两点十分左右,方子业长舒了一口气。

而后举起了自己的右手,捏成了拳头:“毅哥,青元,做得很好,你们太牛波1了。”

宋毅闻言一喜,大力与方子业撞了撞后,喜不自胜:“有戏?”

“应该有戏,这相关性非常高,肌肉收缩与电信号之间的时间域非常接近,虽然部分存在时间延搁,但我们要考虑到脊髓损伤固有的传导不畅。”

“在临床中,我们也会遇到一些病人,他明明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也能做到,就是反应非常缓慢。”

“也许不是他的脑子反应缓慢,而是大脑皮层传达指令后,存在一定的传导延搁。”

“脊髓内的电信号传导,应该与神经肌电图这种电信号稍微有些区别。”

“当然,如果要非常谨慎地来描述这样的电信号,我们可能需要对动物的脊髓区域内的电信号传导形式进行测定。”

“而且,还可能要对脊髓内灰质区的细胞内运作形式与信号传导进行测定。”

“这又要归于基础生理学部分了!~”

“脊髓内灰质区内的解剖结构,毕竟是与神经的轴突形式略有不同……”

“这是一个大活,很大很大。而且我们现在已经找到了关联性。”

宋毅理解得比较透彻,微微抬头慎思了几秒钟,才回道:“也就是说,我们现在测定的东西,可能不仅可以用于脊髓损伤所致的瘫痪患者,还能用于其他脊髓损伤的患者?”

“包括但不限于急性脊髓损伤?”

“当然!~”方子业非常肯定。

“我们测定的电信号传导模式,是比较基础的信号转导,与它是什么样的致病病因是没太多关联性的。”

“它是基础。”

“所有以此为基础的所有病种,都可能会依赖这套信号转导模式!~”方子业是真的很开心。

若是这样的话,以后渐冻症的理解,也可能就没那么难了。

与渐冻症形式和终点比较像的,就有脊髓损伤这个病种。

不过二者的病因有比较多的不同。

渐冻症是非创伤性,非直接致病病因的慢性退行性病变。脊髓损伤多有感染、外伤等直接的原因。

“方教授,了不起啊!~”神经内科的梅瑸教授听到方子业这么说后,不由自主地鼓掌起来。

脊柱外科的王鸥与张全教授则是兴奋不已地上前抱住了方子业,开心地道:“子业,牛啊你!~”

“现在我们课题组,已经不仅仅只是局限于对脊髓损伤进行研究了,而是对脊髓相关的诸多病种系,都在开展着研究。”

“这应该是脊髓内电信号转导的基本形式,也是生物信号与电信号转导的最关键部分,是目前科研界的完全空白。”

“若是…若是……”张全老教授放开方子业后,激动得走来走去,双手放在腹前,激动得如一个被奖励了玩具的孩子。

基础性的科研,一定是最牛掰的,它要么是颠覆传统和固有认知,要么就是补充认知的空白,成为后续相关学科的基石。

就好比文字是文学的基础,好比数学是一切理学学科的基石一般,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只是区别在于,很多人都可以写出来作文,但只有极少数极少数的人,才可以发明得出新造文字,且这样的新造文字还要被别人认可,形成系统化的文字回笼……

不能说,你只是造了一个词,一个字,就没有其他的字了。

所有学科的科研学者都知道基础特别重要,但只有极少数的人可以深入到最基础的学科,并且将其凿个洞出来。

比如说钱老的“钱学森轨道”!

比如说数学领域的诸多猜想。

都是基础性的东西!

别用你所谓的普通天赋尝试去理解只有妖孽才能理解的“层面”,不配!~

不服这句话,死在这上面的人,数不胜数。

方子业眯了眯眼:“王院长,张教授,时间也不早了,今天就暂时先到这里,一口气吃不成胖子,我们大家都去休息吧?”

“这个月,我再找个时间再详细地探讨一下课题的后续规划。”

“好!~”其他人闻言都点了点头。

只是,方子业说完这句话后,王兴欢院长道:“方教授,这个脊髓电信号通路转导的基础课题,我们泌尿外科就不掺和了。”

听到王兴欢这么说话,本来还挺开心的张全老教授脸上的热情立刻如同被浇了一盆冷水。

这一刻,张全似乎才反应过来。

是啊,这个课题组的主要研究对象是脊髓损伤的常规诊疗,至于什么脊髓的电信号转导通路,与这个课题组有鸡毛关系啊?

它是课题组的后续课题么?

或者说,它是一般人可以触碰的么?

你能有多少贡献度,你自己心里没有逼数么?

张全想到这里,又看了王兴欢一眼,知道王兴欢这是在特意提点自己这些老同志,也只能无奈道:“方教授,这个课题,我也不掺和了。”

“实在是领域不同,贪多嚼不烂。”

张全都这么说了,王鸥也只能表态。

其他胃肠外科的人就更加没有理由要横插一脚了。

倒是神经内科的梅瑸副教授的表情交织一阵后,才低声说:“方教授,我的话,也有一些空闲时间,如果您要帮忙的话,随时招呼一声。”

脊髓内电信号的转导方式,说与神经内科无关,就有些绝对。

梅瑸也不知道自己可以帮忙些什么,只是这么大一个超级课题摆在自己面前,自己若不争取一下,他觉得自己会后悔一辈子的。

“谢谢各位教授的帮忙和厚爱,时间真的不早了,我得去休息了。”

“王院长,张教授、王教授…你们要不也?”方子业快四五十个小时没睡觉了,真的感觉遭不住。

明天还要手术,他不能不休息,以疲惫的状态去参加手术。

方子业说的是去休息,而不是回去休息。

就是因为实验室这边有宿舍提供,实验室区域有二十四小时值班的同志,也有长期驻守在这里的保安,因格外需要住宿的环境。

与其他人交代完,方子业就带着胡青元去了宿舍区域,一躺下来,把微信的音量关闭,将电话的音量调到了最大就睡了下去。

微信电话不接,但也不会耽误急会诊电话。

方子业一觉醒来,已经过了早上的八点钟。简单洗漱完后查看信息时。

胡青元已经离开,不过胡青元离开前给方子业发了一条信息。

“师父,如果您九点钟还没醒的话,我就给您打电话通知。您昨天睡得晚,我会通知科室里的老师不打扰您休息的。”

“这小子!”方子业看完,没好气的嘟囔了一声。

闹钟都没把自己闹醒,这一觉睡得是真的死。

时间已经到了八点二十,科室里估计已经交完班在查房了。

不过,方子业作为病区主任,一天交班不出现在科室里,也不算违规。

哪怕方子业不查房,也有唐僿副教带着查房,有高级查房记录。

这是作为病区主任的特权,只是一般情况下,方子业都没有用过这样的特权。

下楼开车的路上,方子业就打电话开始通知了:“胡青元,你给唐教授、秦葛罗和李诺说一声,我直接去手术室了。”

“好的…师父,我们在查房,已经查了有一半了。”

“等您到的时候,肯定可以正常开台……”胡青元回道,那是相当的懂事。

智商够的人,如果想要搞人情世故,那学习的效率也是非常快的。

“嗯,下次如果再有这样的情况,你得敲醒我。”方子业交代。

“师父,再看吧,您都多久没休息了啊?”

“先挂了,到我分管的床位了。”胡青元还记得自己是个管床医生,需要汇报自己分管病床的基础数据,以作查房时的参考资料,这是他作为住院医师在岗必须要履行的职责。

方子业开车才出去了一会儿,迎来了一个电话,来自骨病科的杜英山教授。

“杜老师。”方子业接通了。

“子业啊,我和胡老师商量了一下,鉴于你后续研发的微创栓塞治疗骨肿瘤的术式也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所以,我们打算把一些比较简单的骨科肿瘤,正是转交给我们医院的微创中心了。”

“也就是说,我们骨病科要删除一部分常规的骨肿瘤病种和手术,你要来做个见礼吗?”杜英山的声音有些不舍,却也有些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