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9章 走钢丝!(1 / 1)

走钢丝!

方子业洒然一笑:“王老师,病人是我收的,手术是我提的,自然没有再让王老师您替我顶锅的道理。”

“如果…还是我自己承担后果的。”

方子业到现在也没有多少底气。

脊髓损伤的截瘫患者,可不是随意玩闹的。这是在现代医学领域被贴了‘死标签’的。

自现代医学出现之前,截瘫患者就一直存在,到目前已经过去了一百多年,多少内外科医生前赴后继,依旧没有揭开治疗截瘫患者的冰山一角。

哪怕方子业目前的各种能力,放在近百年的历史上,都可以说得上是有些份量的,也不敢说自己就一定有机会能够治疗有效。

王鸥听到方子业的语气这么凝重,伸出右手拍着更衣室的门,节律平滑:“子业,既然你都这么想的话,你何必招惹呢?”

“你就好好的,老老实实地搞你自己的事情不好吗?”

脊柱外科与骨科同理连枝,虽然已经独立出去,可方子业发布的公告,王鸥自然也是看到过。

十分不理解,也不好出口相劝。

方子业将洗手衣扎进绿色裤子里,一边圈滑着腰围:“王老师,可能还是年轻气盛吧,总不愿意就这么一直安分着。”

“也可能是近几年走得太过于顺风顺水了,所以就想着折腾一把。”

“不过王老师,我把这个病人收治进来,也是做了一些准备的。”

“就算是没有治疗效果吃了官司,也能赔得起!~”

医疗讲究的是不伤害原则,这个病人本来就已经截瘫了,这是现代医学已经认定的事实。

今天开台的手术,方子业只要不把病人给弄死,哪怕术后没有一点效果,别人能给方子业冠下的名声也不过就是医术不济……

或者就是为了‘手术费’才做了这台手术。

“年轻啊,就是好。”王鸥缓缓点了点头。

年轻气盛,就是最好的理由了。

这个世界上,大部分不可思议的突破,多产出自年轻人,主要就是年轻气盛,敢闯敢拼。

一些已经成名的中老年人,反而才顾忌太多,不敢再大迈步子,在原有的地基上,慢慢悠悠地深耕。

“不过能赔得起,也是子业你做好的准备吧,王老师也就不和你这个骨科首富多客气了。”王鸥开了个玩笑,活跃一下氛围。

微型循环仪这个专利吃到的红利太大了,目前也就是还没有做更多的外贸交易,否则的话,方子业的收入翻十倍都不止。

要知道,往外出口,售价可比国内会翻三五倍不止。

“王老师,这都是师兄弟们开玩笑的称呼,哪能真称得上什么首富?”

“当不得真的。”方子业回道。

王鸥的脸色立刻一板:“那不行的,子业。”

“你不能不把钱当钱啊,网络逛多了,你不会觉得现在我们国家真的人均家产过亿吧?”

“你的资产目前算得上是实打实的现金流,整个汉市可以拿得出你这么多现金流的,并不算多。”

“这个我们不纠结了,我们还是谈论回手术吧。”

“前段时间你说,你再仔细考虑一下的,你现在就已经把手术安排上了,你是怎么打算的?”王鸥虽然来陪方子业‘胡闹’了,可也想在术前听一下方子业的想法和思路。

之前两人虽然也进行过术前讨论,但讨论并未完全。

这个东西,就不可能在短时间里讨论完全。

而这个短时间的定义,扩展到一两年都属于短时间的概念。

方子业点头,精准回道:“王老师,公布的机制:下丘脑深脑刺激(DBS)技术电刺激激活脊髓中的“中间神经元”,形成新信号通路。”

“另外还有猕猴临床试验,脊髓全断的猕猴经DBS治疗,6个月后恢复支撑行走,步态协调性达正常水平的70%。”

“fMRI显示下丘脑与脊髓损伤区形成新的功能连接。”

“24年,5名完全性胸椎损伤患者,损伤时间>2年。

“植入DBS电极,持续刺激6个月,配合机器人步态训练。”

“脊髓如同人体信息传输的“光缆”,一旦断裂,大脑与肌肉间的指令便完全中断。传统观点认为,完全性脊髓损伤不可逆转,患者只能依赖轮椅。但近年研究揭示:脊髓损伤后,部分神经纤维仍存活,只是陷入“休眠状态”。”

“将微型电极精准植入下丘脑特定核团,高频电刺激增强神经元活性,促进神经递质释放……”

王鸥闻言,扫了方子业一眼。

方子业点了点头,回道:“这个试验的思路,是企图重新唤醒部分‘休眠通路’!”

“我们今天要手术的内容是将通路连接口上移,从第一腰椎段上移到胸椎段水平。”

“而且,我们今天拟行的,只是两条神经,第一腰椎和第二腰椎神经!”

“你今天不拍照,负责记录一下详细数据,包括人工神经的使用长度等。”

方子业说完这些,又偏头看向宋亭祯等几人,眨了眨眼皮道:“宋经理,你还真厉害啊,不知道这几位是?”

不得不提的是,达博公司负责与自己接触的宋亭祯真TM的给力,自己上周给他提了一句后,现在他融了几家公司的销售经理直接进了手术室。

“方教授,这几位都是我的朋友勒,这位是广白集团的姚广姚经理,施乐辉的李南龙经理,强生的杜老板还有迈瑞的黄总工。”宋亭祯一一介绍。

开口就让方子业略愣了愣,而后走了过去,与他们握手:“你们好。谢谢了。”

这宋亭祯的手腕够够的啊,国产器械,国外器械的销售商都找来了?

迈瑞和广白都是国产器械,但强生和施乐辉可是妥妥的国际范。

听到方子业这么说,强生的杜孟便含笑道:“方教授可真是贵人多忘事哦,我之前可是和您聊过的,聊得还挺好,你这转眼就把我忘了?”

“这可不厚道了,我还寻思着方教授带我们吃点汤汤水水的……”

中南医院不可能完全脱离强生公司!

虽然强生公司是国外的医疗器械品牌,但没有几家医院可以完全不用强生公司的任何产品。

所以,杜孟会找方子业这是避免不了的事情。

王鸥只是看着方子业与人对话,并未出手帮忙,因为这是方子业与器械商的相处模式,并非他。

“杜老板,您这戴上口罩就没那么帅了,我都没认出来。”

“这您可冤枉我了,主要是你们公司规模太大,看不上我们科室的那三瓜两枣。”

“你们吃的大头主要都是介入这一块,我也用过的好不好?”方子业道。

对方只是在强生公司工作,谋一口饭吃,方子业当然不会对对方有什么意见。

“杜老板,你这么和方教授说话,你们总经理知道吗?”迈瑞的黄仲夏摸了摸鼻子提醒。

杜孟立刻嬉皮起来:“我和方教授是朋友,熟得很,开个小玩笑还是开得起的……”

随便客套几句后,方子业也就上台了。

工于利其事,必先利其器。

这一次,方子业为了这台手术,做了很多术前准备工作,多加器械公司的产品备用,只是前期准备工作之一。

这些公司之所以可以聚集在一起,看中的当然不是方子业这台手术的得失,而是自己家的器械,怎么可以应用到这种手术中。

截瘫患者的治疗,如果自己家的器械可以用进去,那是多大的市场份额?

方子业这个原创者都是用我家里的,你们用不用嘛。

原创术式的研发,器械公司又不用担责,只要不是器械断了或者坏了,就不用公司负责。

术中用到还有的赚,如果用的多还有更大的市场份额,稳赚不赔的事情。

资本逐利,你能让他们挣钱,那就是“大爹”!

当然咯,主要是方子业不好“控制”,不然的话,也早就有人想要私下里谋一谋方子业了。

但是这个逼,不知道怎么搞的,刚声名鹊起,就直接进了最正统的单位之一了,搞得没有人敢再轻举妄动,如今更是只有做生意挣钱的份儿了。

广白集团的姚广虽然没有说话,却也是私下里将周围一些人的动作都看在了眼里。

方子业在广白集团里可是出了名的。

虽然目前广白集团的主要控股不归个人了,但之前方子业一个人搞出来的微型循环仪,支撑起了整个公司将近百分之二十的市场份额。

这是什么概念?

方子业是广白集团的“超级大爹”,是‘大爷’,至少百分之三十的人都靠着方子业能吃上饭。

更遑论,如今的广白集团又在方子业的带队下,开始转型了,更是广白集团重点保护对象了。

……

“再给我换双手套,手心有点汗湿了。”方子业戴上手套后,还没有开台,就对巡回护士再吩咐道。

巡回护士没有任何意见,直接再开了一双七码半的手套上台。

并且,为了更加保险,她一股脑地又多开了四五双手套备用,浪费了也就浪费了,实习生上台浪费的手套多了去……

胡青元带着实习生凌峰洸。

凌峰洸在手术台旁,查清楚了这台手术的相应资料和含金量后,整个人开始浑身乱颤。

嘴巴慢慢颤抖后,看向了胡青元:“方,方,方老师他…他…他……”

胡青元看了看凌峰洸:“嘘,不要出声,手术室的第一纪律就是不能出现任何干扰主刀的声音和动作。”

凌峰洸的身子还在颤。

他就只是个实习生,今年大五。

突然一下子,冒出来一个老师,要直接做全世界都没有人做过的“手术”,他还就在手术室里见证到了。

这种震撼和刺激,足够他吹一辈子了。

手术台上,方子业与王鸥教授两人配合下,非常丝滑地就打开了患者的腹部通路,将腰椎暴露了出来。

手术台的二助手三助手位上的李诺和苏枭几人,则是只能干瞪眼。

屁股夹花椒,定麻了!

不是,这我们是来进修的,还是见证世界奇迹的?我只是想学一点毁损伤保肢术和功能重建术回地级市医院装逼啊,子业哥。

孙绍青则是心态更好了一些,心里一直在默念。

一百万,一百万就一百万,人生没有几次可以选择的机会……

这一次机会如果错过了,自己这一辈子,恐怕都会变成傀儡。

既然都是傀儡的话,还不如做一个高级的傀儡,有一点成就感的傀儡。

我就不该直接去找工作的,我该早点脸皮厚一点的,我TM去什么南方,我应该直接留院急诊科,等待调任的……

中南医院创伤外科的博士,留院中南医院的急诊科,简单得很,几乎没有人竞争。

孙绍青已经确定了自己要进博士后流动站,赔钱就赔钱!

这是孙绍青最后一次关于职业线的拼搏机会。

“子业,到了!~”王鸥看向方子业。

手术要切开暴露,切开暴露是相对最简单的操作,也是主刀医生为数不多的舒适区。

现在已经过了这个舒适区了。

王鸥教授作为脊柱外科的教授,而中南医院的脊柱外科,综合实力也是不低的,基本功自然是完全没问题。

把该暴露的东西都暴露了出来,甚至抽空下,他还做了一个腰神经减压。

“嗯!~”

“王老师,我们先检查神经功能吧,粗略地再探查一遍。”方子业点头。

舒适区过了,接下来要进的,就是逼仄的小路,崎岖。

这种崎岖的褶皱可不是让人舒服的那种角度,是能把人夹死的无底洞!

往前迈一步,很可能就会走向“深渊”!

何谓无人区?

这不是电影里的无人区,是无人能走的区域,走进去了,就出不来的区域……

脊髓发出来的大小神经,远比方子业想象得更多。

标准解剖学的模型,自然是无法完美模拟人体的,人体的解剖结构,也远比模型更加精美奥妙。

探查的过程中,使用到了术中微电极刺,这种微电极,可以刺激神经的传导功能,试探神经是否还具备传导功能。

“神经传导功能基本上都正常。”

“就是脊髓区出了问题,而且灰质和白质区应该都出现了坏死!~”方子业对王鸥说。

王鸥本来想说这不是废话么?不然患者无缘无故截瘫了?

但考虑到,方子业的压力比自己大多了,作为长辈,他应该出口安抚:“目前的手术进程,都在我们的预料之中,接下来,我们要怎么做?”

“要怎么转位?”

“你也看到了,脊髓神经都是成对发出的,根本再没有任何缝隙留给其他神经了。”

人体是最忠一的。

可能个人之间存在解剖变异,但在个体中,神经解剖走向一旦形成,就是从始至终。

没有任何一个地方,容得下‘小三’!

方子业看着已经暴露出来的脊神经,先暗暗地闭上了眼睛,但没有痛苦的表情。

仿佛是在犹豫,到底该怎么去选择。

方子业在术前,已经模拟好了三套方案。

但这三套方案,只能选其中一个。

只是通过简单的理论模拟,方子业无法证实到底哪一个更好用。

虽然,在此之前,方子业在动物中也做过“模型”试验,但得出来的近期结果是,三种试验的结果没有临床差异。

(注:主角做的一些小准备,比如说动物试验模型、术前讨论等,就不详细地一一前置了。)

(但关键的术前讨论,会提前给出。)

“还有更好的办法吗?”方子业自问自答着。

这个问题,方子业自己已经纠结了许久,可以说从回中南医院开始,方子业就一直在暗中纠结这个问题。

回了中南医院后,方子业没有其他的事情做,就只是在暗中地琢磨新病种的治疗。

在中南医院本院区的那几个月,方子业除了收集资料之外,其他的临床手术,没有任何压力。

所以抽出了空,可三个月时间,相比起临床而言,终究太短……

脊髓肯定是切不进去的,也是不能切进去的,所以只能拼。

这个拼,有拼命的意思,也有拼接的意思。

方子业站着,一言不发,目光平静、呆滞,就这么僵硬着,呆了足足五分钟。

没有人打扰方子业。

也没有人催促方子业。

这是一个非常困难的抉择,但这是方子业作为主刀医师必须要抉择的事情。

走钢丝,比做这个决定还要简单!

走钢丝可以有师父教,现在这一步,没有任何人可以指点方子业。

甚至连走过的前辈都没有。

“我…我再想想…再给我五分钟…”方子业好不容易开了口,却还是选择了继续思考。